年初以来A股市场一波三折,投资者们也是被折腾的不轻,板块方面似乎是时而遍地开花时而泥沙俱下,但是回看上半年的整体表现,国内资金基本是围绕两条线在走:一条线是大家烂熟于耳、中小微的AI科技;另一条则是相对隐秘、国改细化产物“中特估”。

AI不用我细说了,已经火遍全球,尤其在上周五国内重磅会议定调了人工智能的现实意义而不再单单是二级市场的题材炒作,在未来的资金吸纳和热点炒作上是一定会有更多表现的,这个没得说。

但是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影响全局、直接看到成果的,则是另一条主线——中特估,作为已经被验证的机会,在当前这个优质标的稀缺的大环境下,我以为咱们有必要深入探讨。

所谓“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其关键在于央国企的价值重估,在过去,我们说到央国企第一反应就是“效率低、管理差”,但是时过境迁,随着自下而上的社会竞争向内渗透以及自上而下的利润要求,央企国企反倒是拥有规模化、话语权、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多重优势的集约型企业。

前阶段中国移动盘中价值超越贵州茅台,就直接引发了投资者热议,与此同时大家似乎也认可了股市投资的“中特估”时代已经到来。

一、“中特估“政策支撑

新一轮国企改革下,“中特估”助力央国企提升企业价值,重估央国企市场价值。

2022 年 5 月 27 日,国资委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国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2023年2月2日,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如此频繁且高规格的重点讨论毫无疑问的提升了市场对于“中特估”的热度预期。

二、“中特估“前车有鉴

重估企业价值、推动企业改革升级,中国特色不是首例,在我们之前其实还有“日特估”这样的成功案例,东京证券交易所于2022年4月进行了架构重组,其关键目的在于为上市公司持续提升企业价值提供足够的激励。

“日特估”过程不在这里赘述,总结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条路径:1、设定更高的盈利能力目标;2、通过股票回购来减少冗余资本;3、强化治理及改善投资者关系。

当然,结果也是令投资者满意的,股价的提升以及整体企业价值的回归都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而“中特估” 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又是完善适合中国企业估值定价逻辑、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所在。更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利五率”成为重要抓手。要求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 GDP 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进一步提升。这些对企业估值的提升无疑形成重要的支撑。

从本质来看,锚定国有企业的“中特估”与安倍政府启动的“日特估”都是希望通过公司经营改革来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日特估”做到了,目前来看“中特估”也在成功的路上大放异彩。

三、“中特估”推翻市场刻板印象

长期以来,市场在定价央国企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央国企业绩的稳定性,认为业绩没有“想象空间”。随着“中特估”概念的引入,在政策的高度与强度双维推进下,市场将逐步认同央国企的社会发展“压舱石”,经济发展“稳定器”,和科技引领“排头兵”的身份,并给出合理定价。

综上来说,“中特估”提出的背景在于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后,央国企的估值仍然偏低。

当然,“中特估”的提出也并非单纯的口号式吆喝,其背后除了有央企经营指标的优化等变化外,也包含了在不确定性宏观环境下拥抱相对确定性的倾向。

当下,热钱拥挤在AI巢内,女狼以为投资者们既不必望洋兴叹也不用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可以另辟一条相对确定性的标的,在“中特估”这里等待风再起时。

具体的标的选择上,我帮你们锚定了跟踪低估宽指、跟踪误差小、同指数排名第一的$华夏中证央企ETF联接A(OTCFUND|006196)$$华夏中证央企ETF联接C(OTCFUND|006197)$

在现在这个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抗跌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年内收益接近15%,不管是作为定投标的还是“中特估”的试水项目,都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