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要特点

新能源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发展势头强劲。我国新能源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高速增长,近年来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 全球能源危机凸显发展新能源紧迫性,投资热度持续上升

2022年,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成为各国核心议题。由于化石能源价格高企,多国被迫重启煤电、延迟退出核电,能源转型进程短期受挫。新能源作为长期平衡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最优选项,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特别重视,投资热度持续上升。据IEA估计,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创纪录,达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比提高至60%,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未来,全球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将持续加快。


2 “能源超级盆地”概念兴起,有望成为石油公司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在全球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石油天然气超级盆地正在演化为未来的能源超级盆地。能源超级盆地必须具备三要素:地下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巨大的CCS埋碳潜力,地上拥有大量的低成本可再生能源资源。根据伍德麦肯兹评估,美国的墨西哥湾岸盆地和二叠盆地、中东的鲁卜哈利盆地,以及中国的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都具有成为能源超级盆地的潜力。各国政府通过财政和监管举措,支持能源超级盆地发展,引导油气行业投资更加集中于能源超级盆地,使其成为石油公司转型为综合性能源公司的主战场。


3 国内用电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新能源成为电力新增装机主体

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能源供需结构进一步向清洁低碳转型,全社会电气化加速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达86372108kWh,同比增长3.6%,比能源消费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保持近10年电力消费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的特征。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要力量。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3年突破1108kW,达到1.25108kW,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64.2%。


4 风电新增装机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海上风电将成为发展新亮点

2022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3.65108kW,同比增长11.2%,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图1)。从地域看,风电新增装机进一步向“三北”等资源条件好的省区集中,北方省区新增装机占比均超过75%,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海上风电加速推进,全国在建与前期启动海上风电项目合计规模已超2500104kW。广东、浙江、山东等海上风电大省积极出台地方财政补贴等政策,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预计2023—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迎来快速发展。在大功率风机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海上风电成本明显下降,部分资源条件好的海上风电项目有望实现平价;在大部分省区,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已低于平价水平,但受陆地风速及运输半径限制,陆上风机成本降幅有限,下降趋势放缓。

图片

图1 2012—2022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大幅增长,2023年增长势头将更加迅猛

2022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92108kW,同比增长28.1%(图2),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新增装机总量的65%左右。从地域看,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浙江等消纳条件好、电价相对高的省份,排在前10的省份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5%左右。同时,光伏组件招标量迅速增加,2022年度招标规模超1.99108kW,为新增装机的两倍多,表明大部分项目已做了开工准备。随着国家关于光伏产业链相关保障政策的实施,以及上游硅料新增产能集中建成投产,将有效遏制由硅料供应紧张造成的组件价格上涨势头,推动产业在2023年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图片

图2 2012—2022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6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潜力大,电化学储能发展提速

2022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594.04104k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投运项目236个,新增装机566.30104kW;非电化学新能源储能项目10个(飞轮储能项目6个、压缩空气项目3个、超级电容项目1个),新增装机27.74104kW。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超过1100104kW,约比2021年翻一番,但与国家“十四五”规划3000104kW以上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新型储能项目约90%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受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2年锂离子电池造价达1.8元/(Wh),同比上涨近20%。随着锂资源新增供给逐步释放,预计2023年电化学储能成本将有所回落,并在风电、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迎来并网高峰。


7 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可再生能源制氢兴起

国家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氢能产业的积极性。目前,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超过500家,主要集中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等龙头企业探索开展全产业、多应用场景氢能开发。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推进。据统计,我国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超过100个,内蒙古、甘肃、新疆等风光资源丰富的省区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


8 国内新能源消纳总体稳定,部分省区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的利用率分别约为97%、98%,消纳利用水平整体较高。但部分省区的消纳形势值得关注。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新疆风电利用率均低于95%,其中内蒙古东部地区已低于90% ;西藏、青海出现弃光现象,光伏利用率均低于90%(图3)。在整体消纳水平及电网建设进度跟不上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三北”等资源丰富、装机规模较大地区的风光利用率仍会进一步下降。

图片

图3 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


9 新能源技术迭代加速,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发电效率持续提高,有力推动了行业降本增效。2022年,从光伏产业看,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81%,比目前主流的PERC技术转化率提高2%,这也是我国自2021年4月以来第12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从风电产业看,继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16MW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海上风电机组下线,不到两个月,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和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相继发布18MW海上风电机组下线,不断刷新全球单机功率之最。此外,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以盐穴为主的空气压缩储能发展提上日程,利用废弃天然气田、盐穴、岩洞储氢,可实现大规模长周期(跨年)储存。其中盐穴的储存成本最低,为0.23~0.97美元/kg。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