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说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有些极致,乍一看结构性机会很多,高歌猛进的TMT,备受关注的“中特估”等等等等,但是进入5月份,“今年不赚钱”的声音仿佛多了起来。

看数据,5月份前两个交易日过后,代表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的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年内收益已经转为负……

但是,截至5月12日,主要指数中,除了创业板指,像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年内还是正收益。赚了指数不赚钱,似乎是不少基民今年共同的感慨。

这种情况下,公募量化的关注度又起,特别是一些指数增强类产品,本身定位就是在指数收益基础上力求增强收益。

站在当下,怎么来看待公募量化?这类产品应该怎么选、怎么投?本期博道月谈,我们请博道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博道“指数+”系列产品基金经理杨梦和大家再来聊一聊。

作为深度访谈栏目,博道月谈每月邀请一位资深投研大咖和大家深度交流,说投资、聊心得、谈感悟。老问题,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认知。


划重点:

1、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市场环境有所变化。当市场中板块和个股表现的分化程度大幅提升,市场风格切换更加频繁、剧烈的时候,量化投资的方式因为保持高度纪律性,同时宽度持股、行业分散,优势就会开始凸显。

2、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能力去判断行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仔细研究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的风格,指数增强类的基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投资角度而言,主动和量化只是捕捉收益的方法不同,各自有适应的市场风格和环境,但都是为了在这个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

4、主动类和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特征,会存在一些差异。我们也做过测算,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的超额收益大约有3个(西格玛,即标准差,表示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分散程度)的波动范围,公募量化类产品的超额收益大约1个的波动范围。

5、如果跑到终点看收益,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和公募量化类产品的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3个和1个的波动体验绝对不一样。

6、这1个我认为就是公募量化产品存在的意义:提供一类产品,让想长期持有的人以更好的心态坚持到终点,真正做到长期持有。


为什么赚了指数不赚钱?

小博:今年的市场演绎非常极致,虽然大部分指数今年以来还是正收益,但是不少基民的投资体验似乎并不好,最近大家也在讨论“赚了指数不赚钱”,从基金经理角度,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杨梦:不光是今年,最近几年的市场大家也能明显感受到结构分化非常明显,行业轮动也比较快,一些基金的重仓,如果阶段性不在市场风格上,跑不赢指数的情况也很常见。

今年以来我们也关注到,不管是专业的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加大了对量化选股类产品的关注,比如指数增强类的产品。

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来源平均而言其实一直比较稳定,只是像在2019、2020年这样的行情下,公募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大幅高于指数,相对而言量化选股型的产品关注度就不是那么高。

其实,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市场环境有所变化。当市场中板块和个股表现的分化程度大幅提升,市场风格切换更加频繁、剧烈的时候,量化投资的方式因为保持高度纪律性,同时宽度持股、行业分散,优势就会开始凸现。

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能力去判断行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仔细研究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的风格,指数增强类的基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讲?

如果从投资权益型产品的角度去看,大家长期下来能拿到的收益其实是(贝塔收益)+(超额收益),其中是所有权益基金会共同拥有的,虽然权益资产本身波动会比较大,但是长期来看,权益资产的收益率相对其他资产而言也是较高的,这是市场给予我们的贝塔收益。

在的部分,我们做过研究,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主动选股产品平均取得的超额收益跟量化选股产品平均取得的超额收益是相当的:

简单理解,如果跑到终点看收益,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和公募量化类产品的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指数增强产品它相对更容易认知,风格也更清晰,因为一般指数增强产品总是会锚定一个指数,是基准指数的“跟踪狂”,而且还追求比基准指数好那么一点点,长期积累下来其实也会有不错的回报。


主动还是量化?

小博:事实上关于主动和量化的探讨一直也没有停过,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杨梦:我一直认为,主动和量化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是说在理解上,主动选股型的产品,大家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选股理念这些更容易接受,但是一提到量化就会觉得搞不懂,可能交流半天下来最后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做的。

我是这么来看这个问题的,投资角度而言,主动和量化只是捕捉收益的方法不同,各自有适应的市场风格和环境,但都是为了在这个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量化作为一种方法,我认为背后也体现了基金经理思考后的一些主动选择。

比如在因子选择层面,在因子配权层面,为什么要选择用A模式不用B模式,比如要不要做一些行业偏离等等,也是基金经理主观逻辑的体现。而且,跟主动一样,量化也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改进,去迭代,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模型的生命力

只是说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以及最后体现在产品端,主动类和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特征,会存在一些差异。

我们也做过测算,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的超额收益大约有3个(西格玛,即标准差,表示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分散程度)的波动范围,公募量化类产品的超额收益大约1个的波动范围。

这是个概念听起来比较专业一点,简单理解,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如果跑到终点看收益,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和公募量化类产品的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3个和1个的波动体验绝对不一样

大家都买过基金,如果波动太大你肯定会很难熬,很有可能中途就振下车了,难以坚持到终点,常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中间拿不住。

那么,这1个我认为就是公募量化产品存在的意义:提供一类产品,让想长期持有的人以更好的心态坚持到终点,真正做到长期持有


量化类产品投资小tips

小博:今年以来也看到不少量化类产品的盘点,对于公募量化类产品的投资,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梦:公募量化类的产品现在也比较多,我看也有卖方分了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和对冲量化三大类。

对主动量化、对冲量化的产品,单从名字上来理解可能不如指数增强容易,大家可以去看它的公告,了解一下它的策略基准或者是业绩比较基准,对它的投资目标先建立一个相对直观的印象。

比如在布局了主要宽基指数之外,我们也在想,能不能把为投资者选择贝塔这个事情做在前面?

我们的博道远航就是这样一只产品,名字上可能看不出来,但它的策略基准其实是对标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这个指数的历史长期表现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有一只基金能够保持在全市场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水平,长期来看也能大幅超越主流指数表现,我们就以它作为策略基准来做增强,希望能以相对较小超额收益的波动为投资者提供相对指数有竞争力的超额回报。

当然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指数增强类产品还是相对更容易理解的。对于这类产品的投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理念,多去关注超额阿尔法收益,少一点关注市场波动。

因为有些基民朋友投资指数增强类产品会去关注这个基金产品到底有没有给我赚到钱,这个市场是涨了还是跌了。

但是,只要大家相信,好的公司长期来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回报,对于指数增强基金,如果它跟踪的是一个还不错的标的指数,只要做到拉长周期持有,获得指数的贝塔收益是一个相对确定的事情,也因此,贝塔收益反而是你不该过多精力去关注的。

反而,你最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基金产品到底有没有创造超额收益。因为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超额收益是不可再现的,只要你的管理人还在持续给你创造超额收益,这就是你赚到的,无非是在贝塔收益上面加多少的事情,所以大家可以尝试把关注点反过来。

当然,这类产品超额收益的累积需要通过比较长期的持有,不能太期待它短时间内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超额的爆发,其实非常适合大家作为长期持有的底仓去配置。

$博道远航混合A(OTCFUND|007126)$

$博道中证500增强A(OTCFUND|006593)$

$博道沪深300指数增强A(OTCFUND|007044)$

#指数投资讨论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