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Chiplet、CTP……在通往“泛科技”投资的路上,你有没有被各种不明觉厉的“黑话”绕晕?好像每个字单独看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又感觉认知神经离家出走。但只有正确译这些“黑话”,才能真正打开“泛科技”世界的大门,挖掘背后潜在的产业机会。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流传在“泛科技”圈的“黑话”都有哪些?


黑话1:脑机接口


近年来大热的脑机接口,顾名思义,就是连接人类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这个接口主要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我们的大脑要对外发出指令;同时,外部设备也要不断地给大脑发送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让大脑及时调整控制策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脑机接口的出现,源于我们对扩展大脑智能、像操纵手臂一样操控机械的渴望。若这一技术能够成熟,未来人类的很多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残疾人可以用机械腿自如地行走,还有《阿凡达2》中女将军身穿庞大的机械战甲喝茶、训练。


当然了,虽然新兴技术和产业还需要给予一定时间,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根据中研普华推测,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500亿,到了2030年这一数据将飞速发展,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一万亿。


黑话2:Chiplet


如果说很多“黑话”还可以从字面意思去猜测的话,那么“Chiplet”就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了。Chiplet,中文名是“芯粒”或“小芯片”,字面可以理解为“粒度更小的芯片”。


为什么需要小芯片呢?原理其实就和搭积木一样,小芯片可以拼装成大芯片。通过半导体制造将若干“芯粒”集成,而非纯粹封装集成,以此形成复杂功能芯片,就可以突破单芯片光刻面积的瓶颈和设计周期的制约。举个例子,在一颗7nm的制程芯片中,一些次要模块可以先做成Chiplet,再“拼装”到7nm芯片上,这样可以减少对7nm工艺制程的依赖。


Chiplet的出现与兴起,也是芯片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一个标志。半导体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站在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背景下,芯片半导体仍然是未来长期高景气度赛道。


黑话3:CTP


CTP,全名是“Cell to Pack”,是一次对储能解决方案的“硬核创新”。以电动汽车上搭载的电池包为例,一般由电芯(Cell)组装成为模组(Module),再把模组安装电池包(Pack)里,形成了“电芯-模组-电池包”的三级装配模式。而CTP跳过标准化模组环节,直接将电芯集成在电池包上,省去了中间模组节,有效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CTP技术的创新,也暗示了储能需求的快速发展。2016-2022年,全球电力系统新型储能项目每年新增装机规模由0.7GW增加至20.4GW,年均复合增速达75.4%。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同比增长14.9%;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59.8GW,在全球规模中占比25.2%,同比增长37.8%,增速快于全球增速,且较2021年增速上涨15.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长城国瑞证券储能行业深度报告》)。据Wind数据显示,储能行业的一致预期净利润2年符合增长率高达482%,在中信三级行业中位列第一,其行业景气度可见一斑。


黑话4: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光伏建筑一体化”,也叫“建筑光伏一体化”,是将光伏发电功集成于建材上的一种形式,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常见类型包括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等。有点类似于“中央空调”,将空调系统直接装在建筑里,就不用再单独购买和安装了。


光伏建筑一体化存在很多优点,比如说绿色环保、高效经济、不占土地、调峰发电、节能减排,在这些优势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有望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量将达30.2GW,渗透率达到74.5%。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种形式,在实现零碳路径上,可再生能源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新能源产业链具备巨大潜力。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提出,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装机能源。2022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500吉瓦,年均300吉瓦,其中分布式年均新增170吉瓦。


以上这些“黑话”流传的背后,说明泛科技已经“出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重启有望造就新一轮设备投资周期,将会推升中国产业升级浪潮,科技行业和高端制造业或将受益产业升级获得加速性增长。同时,“工程师红利”正逐步兑现,许多企业具备持续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能力,已经或正在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这些都为“泛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正在发行中的大摩优质精选混合(A:017922 /C:017923),通过“核心 卫星”策略,全市场精选优质资产,拟任基金经理何晓春深耕资本市场23年,拥有9年基金管理经验,目前看好科技及高端制造板块*。“优质精选”策略 “优质精选”舵手,乘风启航。

*注:基金经理当下看好方向不代表未来持仓保证。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供参考,仅作为陪伴服务内容之一,不构成具体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或法律文件。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已严格审查本资料的内容,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数据、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等同于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承诺或担保。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净值波动的风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并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

#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大摩优质精选混合A(OTCFUND|017922)$

$大摩优质精选混合C(OTCFUND|01792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