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客户来交流,聊到自己在下跌时不断加仓,结果不知不觉就满仓运作了,没有了剩余的子弹应对接下来的波动,觉得仓位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仓位的管理是门大学问,里面容易藏有哪些误区?怎么控制仓位才更合理?今天,咱们来讲讲这些问题。

01

仓位水平≠收益水平

一般来说,仓位代表着权益资产占投资资产的比例。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可能对收益水平与仓位的关系有一个模糊的认知:大概仓位越高,可能的收益率就越高,故而喜欢追求高仓位。

但这种认知实际上是个常见的误区,凯利公式告诉我们,不是仓位越高,收益就会越多的,在超过一个临界点之后,仓位的升高也会造成收益的降低。

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赚钱的投资,如果仓位控制不当,可能还是会无法获取到收益。

02

仓位如何管理?记住三个要点

怎样才能合理地管理仓位呢?仓位的管理非常个人化,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办法,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在理解仓位管理的根本逻辑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三个管理的要点:

1. 不满仓,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定仓位上限

第一步是需要审视自己的资金情况,看下自己有多少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建议使用闲钱参与市场。

第二步非常关键,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据此来配置仓位。如果你是个稳健型的投资者,仓位就不建议加得太高,更不建议满仓了。

第三步,建议给自己的定一个仓位的上限。例如定下权益资产的占比不能超过账户总资产的50%,定期检查实际的仓位变动是否超过设定值,这样就不会出现节目开头那位朋友不小心加到满仓的困境了。

2. 不空仓,始终保有一定底仓参与市场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句投资格言,“闪电噼下时,你最好在场”。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仓位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在场、保有底仓。

面临市场的大幅调整,投资者信心很容易陷入低迷,在曙光到来前清空自己手中的筹码,结果在反弹中与收益擦肩而过。

因此,在审视自己的投资资金情况后,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好底仓配置的比例和品种。

比如,设定无论市场处于什么情况,都始终放一定的资金在某产品当中;又比如,在赎回时不完全清仓,而是保留部分的仓位观测后续行情变化。

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市场的参与度,更重要的也是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

3. 制定管理规则,用好可灵活配置的仓位

在定下仓位上限和底仓比例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好中间这部分可供灵活调配的仓位的问题了。比如我们上限定了80%,下限定了10%,那中间这70%就是可以随着行情灵活增减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依据估值高低来增减仓位,那么在判断市场估值偏低、胜率可控时,考虑用更高的仓位来布局,比如逐步定投,直至仓位升高到80%后停下;而在判断市场估值偏高、回调风险剧增的时候,就考虑减少仓位,集中布局其他更稳健的、估值更低的方向。

这中间部分仓位的配置,关键的地方在于要提前做好计划,有节奏地分批地加减仓,比如制定“指数每跌5%,加仓XX份”“指数每涨10%,赎回XX份”的规则。否则,一跌就补仓,一涨就减仓,就很容易出现打空子弹和卖飞了的尴尬场面。

最后,一起来做个总结:

1. 仓位水平≠收益水平,我们不必过度追求高仓位,而应使其适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2. 仓位管理受市场判断、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念等影响,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万能的打法,但核心原则是明确的,即“不满仓,不空仓,制定仓位管理规则并严格执行”。

$广发医疗保健股票A(OTCFUND|004851)$$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OTCFUND|004997)$$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OTCFUND|005911)$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