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监管下,一查就撤现象越发频繁。因此近几年,券商的IPO撤否数量与撤否率成为监管层的关注重点


文 | 张欣培

编辑 | 杨秀红

全面注册制改革之下,作为重要参与者的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其中,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撤否数量和撤否率成为业内的关注焦点之一。

5月26日,证监会同时发布了三份投行罚单,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证券和金圆统一证券因在保荐发行人IPO过程中存在未勤勉尽责等问题,投行及其保代均被出具警示函处罚。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行执业质量问题的不断暴露,监管层对保荐机构的监管也不断加强。监管层曾多次强调,保荐机构应认识到自身“看门人”的职责定位,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关。同时,其对IPO项目的追责已经不仅限于保荐机构,更是落实到保荐个体。

2022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申报项目被撤、被否都会被记入评价指标体系。

实际上,2022年以来,上交所对科创板申报项目撤否率高、执业质量存在明显问题的保荐机构,探索开展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专项现场督导,强化对投行“三道防线”的关注。

上交所在今年公布的《关于2023年一季度会员管理情况的通报》以及最新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都着重关注了投行执业质量。存在撤否率排名靠前、违规处理情形较多、多次出现“一督就撤、一查就撤”等现象的保荐人被抽取现场督导的概率更大。

而深交所也在今年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督促会员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通知》,对IPO保荐业务“执业质量较低、内控风险较大”的保荐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

根据以往经验,IPO现场检查被抽中的项目撤否率非常高,因此券商都会尽可能避免被选中现场督查。这也倒逼券商在申报项目时更加注重质量。

“监管层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申报质量,质量大于数量,降低撤否率。”一家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另一位投行人士也告诉《财经》记者,现在申报项目十分谨慎,“申报项目不仅有公司内部的标准,还要结合审核动态,合理评估报还是不报,报哪个板块,何时报,还要充分做好现场检查的准备”。

严监管的效果显而易见。根据Wind(万得)数据统计显示,行业整体的撤否率水平有所降低。不过,各家券商差异较为明显。


多家券商撤否数量增加

在监管层的严监管下,一查就撤现象越发频繁。因此近几年,券商的IPO撤否数量与撤否率成为监管层的关注重点。

《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五个月,IPO整体撤否数量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但是多家券商的撤否数量却有所增加。原因在于今年IPO项目更为集中。2022年的98个项目涉及到39家券商,今年的94个项目仅涉及30家券商。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31日,从IPO撤否数量上看,2023年与上年相比,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截至5月31日,今年券商主动撤回和被否的IPO项目共有94个。其中,撤回项目有86个, 八个IPO项目被否;2022年同期,撤否项目数量是98家,主动撤回84个项目,被否项目有14个。

在主动撤回数量方面,撤回最多的是海通证券,今年以来终止(撤回)9个IPO项目。此外,还有1家终止审查。上年同期,海通证券主动撤回IPO数量为6家,亦是撤回数量最多的券商。

主动撤回数量排在第二名的是招商证券。今年共撤回8家IPO申请。其中,6家为创业板企业,2家为科创板;撤回率为23.53%。

国泰君安、民生证券、中金公司的撤回IPO项目数量均为7家,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022年同期,国泰君安主动撤回5家,中金公司和民生证券分别为2家。

中信证券撤回数量保持不变,今年与上年同期均为5家。另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有13家券商主动撤回数量为1家。


部分中小券商撤否率高

尽管与2022年相比,撤否数量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但从撤否率方面看,撤否率整体水平持续降低。不过,不同券商表现不尽相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表现出色,部分中小券商撤否率则较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IPO撤否率为16.01%,2022年下降至15.30%。截至今年5月31日,2023年IPO撤否率已经降至11.18%。

多家头部券商表现出色。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证券撤否率为10.11%,2022年为8.99%,今年撤否率为5.50%。

中信证券今年保荐的IPO数量为109家,是唯一一家保荐数量超过百家的券商,但是其仅有5家主动撤回,1家被否,撤否率为5.50%。即便加上终止审查的1家,其撤否加上终止率也仅为6.42%。

中信建投、华泰联合撤否率亦不断下降。2022年,两家券商的撤否率分别为8.63%、13.04%,今年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减少至6.67%与8.93%。

“监管层对撤否率比较关注,因此券商在申报项目时会更加谨慎。而且,头部券商的优质项目资源较为丰富,只要把好关,它们的撤否率会不断走低。”南方一家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相比之下,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在撤否率方面并未改善。今年以来,海通证券撤否率为13.43%,2022年为12.82%;国泰君安2023年撤否率为13.21%,2021年为12.50%。

撤否率最高的当属华金证券。2023年前五个月,华金证券只有1家IPO项目上会审核,但在今年3月,该项目终止(撤回)。撤否率排在第二位的有三家券商,即长城证券、东莞证券和东北证券,三家券商的撤否率均为40%。

申港证券、方正证券撤否率为33.33%、中银国际的撤否率为30%。招商证券撤否率为23.53%。今年招商证券保荐了34家,其中主动撤回8家。

根据Wind数据统计,撤否率低于20%的券商有23家,低于10%的券商有12家。中小券商东兴证券、开源证券表现较为出色。

截至5月底,东兴证券共保荐14家企业,其中8家为主板,2家科创板,3家创业板。上述项目无一撤否,仅有1家终止审查。

开源证券今年保荐的13家企业中,有10家是北交所项目,创业板、科创板各1家。和东兴证券类似,其申报项目无一撤否,终止审查1家。

很显然,北交所已经成为了开源证券的主战场。实际上,有多位投行人士此前曾向《财经》记者表示,从上市难易度以及上市时间、国家政策支持等角度看,北交所都值得重点布局。“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北交所项目。”一家中小券商人士表示。

从整体数据上看,撤否率高的多为中小券商。业内人士分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券商拿IPO项目的能力有限,在项目上并没有太多选择权。而大券商优质项目资源则相对较多。


多次被否保代或减少签字次数

如今的严监管不仅落实到券商本身,更是会细化到投行保荐个体。

今年5月,上交所发布的最新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披露了投行执业质量现场督导的启动原则,其中提到多种情形,如:保荐人在上交所保荐IPO项目中存在撤否率排名靠前、违规处理情形较多、多次出现“一督就撤、一查就撤”、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执业质量较差或廉洁从业风险较高的情形。

“这些监管要求对我们影响还是蛮大的,我们肯定要更加谨慎。出过问题的保代在签项目上也更加谨慎,宁可不拿签字费。”上述中小券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根据Wind数据统计,有多名保荐代表人保荐的多个项目或终止审查或撤回。

今年3月2日,北交所公告终止了对河南曙光汇知康的上市审核。该公司于2月17日向北交所递交了撤回上市申请。其保荐代表人为齐玉武、袁媛。

齐玉武拥有多年的投行从业经历,其在2012年10月就拿到了保荐代表人资格。不过,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其有4个IPO项目未能顺利上市。

除汇知康,2021年底保荐的创业板华泰永创(北京)科技上会审核未通过。2017年与2018年分别保荐的创业板永兴元科技和主板吉林出版集团最后都终止审查。

中信证券的向晓娟2012年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2023年,保荐的两个项目处于中止审查状态。但是此前其已经有4个项目或撤回或终止审查。2020年与2022年,其保荐的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杭州国芯科技均撤回申请。2013年与2018年各有1个项目终止审查。

中金公司的保代徐石晏保荐的项目北京忆恒创源科技于今年3月撤回申请,2022年保荐的北京思维造物亦撤回申请。此外,海通证券朱桢、浙商证券赵华、华泰联合张从展等保荐的项目均有两个项目终止审查。

“如果一名保代保荐的项目多次被否,我们会尽量少让这些人签字。”一家头部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另一位券商人士也表示,“宁可不拿签字费,也不要冒这个风险。”$海通证券(SH600837)$$招商证券(SH600999)$$中信证券(SH60003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