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05消息面上,

受益于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造船行业承接了来自全球的大批新船订单。今年集装箱船、气体船和汽车滚装船的订单非常多,目前共有24艘,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副总经理林青山介绍,目前为止民船订单已承接了大概300亿元人民币,2026年全部接满,2027年已经快一半,甚至有些生产线排到2028年。

二)2022年9月

造船是大周期,供需错配是造船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峰谷到峰顶,造船产量通常是数倍之变。

船龄老化+碳减排的环保要求,是主要逻辑。他跟全球的贸易量、行业价格是弱相关的。当前,民用造船业已进入新的周期上行阶段,呈现量价齐升状态。

01需求端爆发

造船业平均每20-30年经历一轮大周期,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环保公约是三大因素。

2000-2010年,是船舶行业的运力持续交付的10年周期,我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订单就开始往下走,但交付量是从2010年开始往下走。

如今20年过去,这些船龄老化了,保险费往上走。再加上现在国际海事组织,还有欧洲国家,对于靠岸船舶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烧柴油已经不行了,现在都要改成双燃料动力系统,才能满足减排要求。

2030年和2035年之后,还会进一步的提高环保标准。现在这些船舶的动力系统,比如说20年前交付的柴油动力系统,再怎么去改造也很难达到2030年之后的标准,就会加速催生现有运力的更新换代。

这意味着,上一轮交付高峰于2021-2038年开始,进入替代周期。

新船需求包括新增需求、替代需求和投机需求三大类。其中,新增需求主要取决于航运需求,替代需求由技术进步、环保政策和船舶到龄更新共同决定。

当前,航运市场运价保持高位运行带动新增需求,环保政策约束叠加到龄船只更新拉动替代需求。

本轮扩张周期从20年10月开始,集装箱船率先爆发,LNG船随后,未来油轮、散货船有望接力。

中国船舶表示,目前在造船企业层面竞争呈现出向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在船舶产品层面加快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在市场需求层面新船订单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全球造船业或将逐步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

02供给端受限

2008年之后,船舶行业被发改委列为落后产能,不允许新建产能,只能是存量产能置换。

全球造船产能基本出清,当前呈现偏紧状态。金融危机以来,受订单大幅减少和船价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全球造船企业破产清算与兼并重组案件达到数百起,产能出清过程基本结束。

全球竞争格局,从中日韩三足鼎立到中韩双寡头竞争,并且中韩都没有产能扩张的空间,供给端严格受限,需求端又有更新换代需求,供需的剪刀差就会越来越大。

2021年世界造船活跃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攀升,达93.9%;全球大部分的2022年新接订单都将在2024年之后交付,造船业已呈现产能偏紧状态。

从船龄和国际海事组织的环保要求来看,未来10年全球的船舶生产制造能力是严重受限的,应该会看到船价创出历史性新高,从而带动造船公司的盈利能力。

成本端来看,占比较大的钢材价格,在21年上半年高位处回调后持续下降。然后高价船开始交付,造船的利润率就往上走,有个非常不错的弹性。

但是,利润表不会这么快体现出来,更多要需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订单的变化,去预判两年后利润表的变化。

中长期来看,21年以来的高价订单为业绩向上提供确定性。    总体来看,随着全球船舶行业供需缺口扩大,船厂在产业链的地位不断提升,未来船厂报表也会持续向好。

03)20年大周期

中国船舶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下属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当前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6年。船价上涨情况下,新接订单价值量上升,随着2020年之前承接的低价订单逐步消化,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弹性;造船板等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国企改革也有望带来催化。

此外,公司下属江南造船和广船国际均是重要的军船建造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一流海军建设。

目前,中国船舶(含黄埔文冲)在手订单936万CGT,其中2022-2026年订单分别达到99/347/328/162/9万CGT,2023-2024年订单饱满,且2025年订单已经显著超过2022年。

造船行业通常呈现20年左右的大周期,随着中国造船实力大幅提升,LNG船取得突破,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有望带动新船价格再创新高。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重工(SH601989)$  

$亚星锚链(SH601890)$  

2023-06-06 14:07:11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船舶行业处于中长期底部区域,未来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上一轮周期从2003年开始,2006-2007年新船订单达到高点。

2)按照船舶15-20年寿命估算,2023-2026年将迎来新一轮新船订单高峰。

3)箱船订单开启,后续油轮、干散、气体船等需求向上;供求紧张,驱动船价进入上行周期。

核心观点如下:

民船:箱船订单开启、油轮干散接力,置换为主、新增及环保共同驱动行业进入上行的景气周期

需求端持续上行:

1)产业链传导模式:集装箱运价上涨—箱船船东大幅盈利—箱船船东资债表改善---上游造船业大幅下单;

同理,油轮因航线拉长、环保降速促油轮需求提升,导致运价上涨,船东盈利后加速下单;后期干散货船作为存量最大的一种主力船型,受制于产能船位有限,存在抢占产能而提前加速下单的预期,行业指数有望持续上涨。

供给端现状:

1)供给收缩:与上一轮周期相比,供给端大幅出清,产能持续向中韩两国转移,向头部企业转移,尾部产能显著出清,集中度提升;中国占全球造船业份额从上一轮周期约15%提升至本轮约50%;

2)行业不断向头部集中(近十年CR10从40%提升至70%);

3)扩产周期长,新增供给难度大,龙头公司2023-2027年业绩确定性强。

2023-06-19 10:07:25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1)中船系产业链龙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亚星锚链;

2)中航系产业链龙头:航发动力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航高科中航重机中航光电

2023-06-20 14:28:22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代表着当今全球船舶工业的“至尊水平”。

2023-07-09 11:16:52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 20230708

去年(2022)我国新接造船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近五成 创历史最高水平。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

我国是世界最大造船国,2022年我国全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总订单的49.1%,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船厂绿色船舶在订单中占比均超过了90%。

央视记者 孟湛东: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艘13000箱的双燃料集装箱船,除了使用传统的石油燃料,还引入了液化天然气,可以直接降低28%以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除此之外,船头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是一个绿色的防风罩,工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绿头怪”。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船舶在正常行驶当中降低2%左右的燃料消耗。

船艏防风罩是最近两年出现的新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船舶行驶时的风阻,通过减少燃料消耗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这艘船除了这处新设计外,其他地方也不简单。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集装箱船首席技术专家 袁红良:一个是我们正通过流体力学CFD的软件来优化船的性能;还在目前现有的船上用了气泡减阻技术, 使得它能够节能。

向绿色低碳转型正是我国船舶工业当今的发力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船舶已经屡见不鲜,甲醇、氢气、氨等绿色燃料作为动力的船舶也在研发之中。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总经理 陈军:

我们今年已经承接了200多亿元的订单,90%以上都是绿色动力。我们也已经开发好了甲醇作为动力的集装箱船。

央视记者 孟湛东:绿色船舶除了体现在动力之外,也体现在设计建造的各个环节。以往在设计阶段,很多时候呈现的是2D图纸,很多细节会被忽略。在江南造船数字造船实验室的一个3D展厅,只要戴上3D眼镜,就可以沉浸式地观看设计当中很多细微之处。

由于传统2D图纸比较复杂,在船舶建造中可能会出现管线干扰,需要返工修改。这种不必要的返工,在船舶建造周期中占比通常超过10%。采用了3D建模设计后,船东与施工人员可以更直观理解图纸,完成设计和建造。

中国船舶江南造船数字化设计主管 王杰:我身后这艘海巡160,是第一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使用了三维模型技术,所以它的整个制造工时缩短了60天。

数字化节能手段的应用还远不止此。集装箱船由于采用分段建造,以前船身合拢后需要将集装箱吊进全部箱位测量精度,而现在只需要通过设备扫描船舶箱位,就能建立3D模型获得全部数据。

中国船舶江南造船开发研究所所长 周清华: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必由之路。研发端我们采用了绿色船舶的研发,制造过程当中减碳,全产业链计算碳排放。

今年1至5月,全国造船完工16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

承接新船订单26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5%。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绿色船舶理念正逐步贯穿船舶的设计建造全过程,成为中国造船业一张响亮的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自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验,投资须谨慎。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船防务(SH600685)$

$亚星锚链(SH60189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