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自学成才的玉米育种家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陈冠文 2022-04-16 10:58

李登海,1949年出生于山东莱州市。他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中唯一一位农民科学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新华社发
讲述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
李登海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自学成才的玉米育种家。怀着“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40多年来,他和团队选育了玉米新品种(系)100多个,多次刷新了玉米的高产纪录,实现了一亩地养活4.5人的目标。
刻苦自学 虚心求教
1966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回到家乡后邓村务农。因他在农村长大,经历过饥荒年代,所以,他决心用知识改变庄稼低产的局面,让家乡父老吃饱饭。
担任村农科队队长后,他和年轻村民们商量,决定先做三件事:一是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搞土壤分析,改革耕作制度;三是引进良种,进行高产栽培试验。
第一年,他们搞了小麦、玉米、花生的高产栽培试验,并把经验传授给村民。第二年,全村的小麦、玉米、花生的产量都明显提高,李登海农科队丰产田里的玉米也一举突破了千斤关。
搞科学实验需要基础理论,怎么办?他不仅借阅了大量的书籍,还购买和订阅了十多种有关玉米育种、栽培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坚持见缝插针地学习。
几年间,他学完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等十几种基础理论书籍,写下了二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实验记录,整理了二十多项有关育种、栽培、施肥等方面的实验材料。
李登海在啃书本的同时,还经常向内行人求教。他经常登门拜访经验丰富的农民;每逢专家到本地讲课时,他不仅争取听课,还千方百计地把他们请到家里来教学。
喜获珍贵的玉米种子
1974年,李登海被村党支部推荐到莱阳农学院进修。他克服困难,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育种、栽培理论,仅用一年时间学完了4年课程。
莱阳农学院的老师刘恩训看上了李登海潜心钻研的劲头,在他进修结束时,将二十几粒玉米种子交到他手里,说:“这是我从美国专家手里得到的分离自交系的基本材料‘XL80’。去年种植时表现不错,抗病性强,对大小叶斑病基本免疫,丰产性状也好。”这为李登海的玉米育种提供了第一批宝贵的种质资源。
1974年5月,李登海和同伴们将刘恩训赠送的20多粒珍贵种子,一粒一粒地播到试验田里。
从出苗到收获的120多天里,李登海几乎每天都蹲守在育种田里:浇水、施肥、除虫、授粉、套袋、观察、记录,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经过几年的试验,李登海团队配了4000多个组合,考察记录了50多万个数据。后来在分离的“XL80”系统里,选育出比较理想的自交系“掖107”。
不断刷新玉米高产纪录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登海看到一份我国农业专家赴美考察的报告。报告里,一个名为华莱士的农民,创造了亩均1250千克的全美玉米高产纪录。当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一两百千克,与这个纪录相差10倍!于是,他暗暗立下誓言:“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有一年,李登海与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展玉米植株的改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平展型改为紧凑型后增产21%,而紧凑型改为平展型后减产20%。经观察分析发现: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光照充足;叶面温度低,气孔闭合少,光合作用效果好;平展型叶片则恰恰相反。这一发现,为李登海的玉米高产育种找到了方向。
1979年秋,后邓村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2号”创造出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千克的高产纪录。
此后,李登海团队选育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先后收获824.9千克、953千克、962千克,不断刷新他们自己创造的玉米高产纪录。
1989年,李登海的紧凑大穗型玉米“掖单13号”创造了夏玉米的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千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亩产超过1000千克的夏玉米品种。
2005年,“登海超试1号”亩产达到1402.86千克,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了306.57千克。
40多年来,李登海率领团队进行了121代品种选育,育出了100多个玉米杂交品种(系),成为我国拥有审定品种和植物新品种权最多的农业育种专家。他所培育的高产玉米品种累计为国家增产1亿吨玉米,将我国土地亩均养活人数从1人提升到4.5人;他向全国育种单位无偿发放自育紧凑型优良玉米自交系26个,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事业的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