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医疗器械:肝功生化和电生理两大医疗器械集采当前已进入或接近执行期,涉及单品伴随院端覆盖面的扩大均迎来显著放量,价格端降幅温和,为参与企业提供显著业绩增量。接下来安徽省将牵头开展IVD省际联盟采购,参考此前集采规则,本次集采有望起到优化竞争格局、强化拥有自主核心研发优势企业竞争力、加速进口替代的作用,不断降低板块不确定性,促进终端产品放量。伴随今年院端严肃医疗的复苏和术前检测需求的恢复,医疗器械板块反转动能可期。

2、 CXO:自2022年年底以来AI关注度较高,除中游的算法模型、上游的算力外,下游的AI+应用也吸引了较多的资金。AI+医疗领域最大价值增量在药物研发环节,在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上相较传统人工研发均可显著降本增效。虽然当前该赛道仍处于技术沉淀初期,主要参与者仍是初创企业,但在中长期维度势必能够为CXO企业提供强大的辅助研发工具,缩短CXO行业的研发周期,进一步理顺产业向上路径。

3、 中药:5月19日,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既是湖北省第二次牵头中成药集采,也是首个全国范围内的中成药集采。历史上,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共进行了4次,中药集采价格降幅显著较化药更温和,且规则具有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创新的倾向。伴随国采后期在覆盖各省的集采放量,相关中药龙头有望迎来业绩放量。

$泰康公卫健康ETF(SZ159760)$


一、医疗器械:集采持续落地推进,国产替代进度可期


2022年9-10月份的肝功生化IVD和电生理两大规模医疗器械集采由于规则温和曾开启医药板块的强势反弹,当前集采单品已陆续进入执行放量期。2023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要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由安徽省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电生理:电生理集采在2022年10月由福建省医保局牵头,进行的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共18家生产企业、2273家医疗机构参与,涉及医用耗材产品上年度采购总金额达70亿元,占全国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国产厂商中标情况良好,部分企业中标多达19个产品。于2023年4月起,福建、河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等省份陆续执行集采,伴随终端医院覆盖数量的提升,可进一步推动电生理国产替代进程。


电生理在我国应用成长空间广阔。我国心律失常患者基数大,2012-2015年CHS研究发现,我国35岁及以上居民房颤患病率达0.7%且34%患者新发房颤,2020年总患者人数多达1159.6万人,但对应房颤手术仅8.2万台,渗透率极低。我国整体电生理手术治疗比例相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我国心脏电生理治疗量约128.5台/百万人,美国则是1302.3台/百万人。


图:2019年中美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差异(台/百万人)

(信息来源:某公司招股书、《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研究报告》,华福证券)


我国市场格局上,外资厂商在电生理手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以2020年30亿的市场规模来看,外资强生、雅培、美敦力三巨头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占比极低。伴随本次集采东风的落地,国内厂商终端使用量有望扩大,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IVD:2023年5月,江西医保局公布《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涉及26个品种。国产企业中选品种数量较多,外资企业入选品牌仅有西门子、贝克曼、罗氏和富士胶片寥寥几家。集采规则上,以需求量为标准进行分组,在申报价格不超过有效申报价0.6倍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避免恶性竞争。同时中选企业的未分配量和未中选量的二次分配规则灵活,可满足不同医院根据自身仪器开放/封闭属性下的采购需求。据Frost&Sullivan测算,我国生化诊断市场达152亿元,占国内IVD市场总份额的14%。生化诊断作为IVD领域技术相对成熟的分支,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已接近国外同类,进口替代逐步实现。

(信息来源:集采文件、国信证券


国内IVD市场竞争格局整体偏分散,集采大浪淘沙加速产能出清。集采本身对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原材料壁垒的优质企业是加速进口替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IVD龙头通过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同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科研、运营管理等多维度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从而提高产业头部集中度。肝功生化集采规则为今年由安徽省牵头的IVD省际联盟集采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参考,安徽集采落地后可降低IVD板块对应品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修复板块估值。


整体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安徽省牵头的化学发光试剂和凝血试剂两次联盟集采、江西牵头的生化试剂集采、福建牵头的电生理集采等均在医疗器械重要品类领域起到了优化竞争格局、强化拥有自主核心研发优势企业竞争力、加速进口替代的作用,不断降低板块不确定性,促进终端产品放量。伴随今年院端严肃医疗的复苏和术前检测需求的恢复,医疗器械板块反转动能可期。


二、CXO: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发现


自2022年年底以来AI关注度较高,除中游的算法模型、上游的算力外,下游的AI+应用也吸引了较多的资金,AI+传媒、AI+游戏等配合行业自身的逻辑均收获了较好的资本市场表现。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亦大有可为。早在2022年1月,我国卫健委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就明确强调,将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行业结合的发展阶段可一分为三:一阶段为数据端,行业资源、信息数据在云端共享,医疗健康相关数据利用率大幅提升;二阶段为诊疗端,伴随医疗领域数据积累和模型训练成熟,AI可在自我诊疗领域进行有效判断,逐渐由“人工智能辅助医务人员”转变为“医务人员辅助人工智能”;三阶段为制药端,处于高阶的人工智能将能够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高效创造,在药物发现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图:AI+医疗技术研发方向占比

(信息来源:知网、中航证券)


其中,在高阶的新药研发领域,AI+医疗或可贡献最大的增量价值。传统新药研发是复杂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高度依赖药物学家的个人经验与创造力,研发过程周期长、成本高、风险高。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则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优化、患者精准招募等。在药物发现阶段可以选择与确定靶点及生物标记物、确定先导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筛选活性化合物、选定候选药物等;在临床治疗阶段则可在判断药物依从性、预测治疗结果、数据分析、精准医疗、开发新疗法、病理研究、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研发时间上,人工智能新药发现仅需1-2年,传统新药研发需要5-6年才能筛选出合适的先导化合物。研发成本端,先导化合物优化步骤上,传统新药研发需要花费平均约1.5亿美元,而人工智能药物研发花费仅200万美元。


落地节奏和市场格局上,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当前处于发展初期,IT巨头、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和MNC是该赛道当前主要三大类玩家。其中以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为主,在化合物筛选、靶点发现领域有着最多布局,2020年Schrodinger和Relay Terapeutics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志着该行业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而MNC则通过合作授权模式和投资初创企业方式间接参与该赛道,据中航证券统计,仅2020年MNC与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公司合作事件就超过133起。国内某CXO龙头也参与了4家该领域初创公司的投资。


整体AI+医疗领域最大价值增量在药物研发环节,在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上相较传统人工研发均可显著降本增效。虽然当前该赛道仍处于技术沉淀初期,主要参与者仍是初创企业,但在中长期维度势必能够为CXO企业提供强大的辅助研发工具,缩短CXO行业的研发周期,进一步理顺产业向上路径。


三、中药:国采在即,量增催化


近期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方于5月22日发布,全国中成药集采也落地在即。5月19日,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既是湖北省第二次牵头中成药集采,也是首个全国范围内的中成药集采。历史上,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共进行了4次,分别是湖北牵头19省联盟集采、广东牵头6省集采、北京集采和山东集采。


从历次省际联盟集采降幅看,中药集采相对化药显著温和,因此每次集采都能对板块估值形成量增提振。化药前8次集采的平均降幅为53%,中药集采湖北19省集采平均降幅42%;广东6省集采非独家产品平均降幅68%、独家产品平均降幅22%;山东集采平均降幅44%,整体相对温和。据浙商证券预测,参考省际联盟集采,首次中药国采也会倾向于保护独家产品,整体平均降幅约40%,但独家产品降幅或在20%-30%区间。


图:化药及中药集采价格降幅对比

(信息来源:各省医保局、浙商证券


治疗领域上,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占比64%;用药方式上,口服制剂占86%。可见中药集采集中于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品种。本次国采将包括16个采购组、42个药品,涉及心脑血管、骨科、眼科、肿瘤等治疗领域,囊括多个独家品种。整体体现政策环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创新的倾向。伴随国采后期在覆盖各省的集采放量,相关中药龙头有望迎来业绩放量。


工具选择上,国证公共卫生与健康指数(980016.CNI)创新药产业链成分股占比高达49.49%,中药成分股占比10.70%,医疗器械成分股占比17.48%,是布局优势的医药宽基。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跟踪国证公共卫生与健康指数(980016.CNI)的泰康公卫健康ETF(159760)!

(底层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上仅为指数构成的客观介绍,不构成任何指数分析评价或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分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


乘风破浪会有时,“指”挂云帆济沧海。生命因不同而精彩,投资因独立而出众。关注指数投资,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期。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作宣传所用,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泰康公卫健康ETF可能遇到的特有风险包括:(1)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2)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3)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4)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5)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6)成份券停牌的风险;(7)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8)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9)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10)退市风险;(11)沪市成份证券申赎处理规则带来的风险;(12)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13)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14)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15)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16)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17)因终止上市导致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基金财产清算的风险等。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详阅官网网页www.tkfunds.com.cn或客服热线400-18-95522),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