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神童”、“风投教父”、“中国海归创投第一股”实控人......曾几何时,这些响亮的名号都曾聚焦在私募大佬汪超涌一人身上。

可是,近两年来这位大佬有些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其本人及实际控制的私募信中利不仅屡屡因诉讼纠纷遭到法院强制执行,甚至还一度沦落为“失信人”。

如今,信中利又因违法违规问题接连遭到相关监管部门“问责”。就在日前,汪超涌和其实际控制的信中利又因信息披露违规问题摊上了事儿。

调整财务数据后净利增8亿

净资产由负变正

6月16日,全国股转公司官网披露一则自律监管措施决定书,对挂牌公司信中利及其董事长汪超涌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追溯背后原因,源自信中利对其2021年相关财务数据的一次“大调整”。那么这次调整究竟有多大呢?

从监管措施决定书得知,调整前,信中利2021年的净利润为-16.6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变为-8.52亿元。

也就是说,调整后信中利的净利润增加了8.15亿元。

此外,这轮财务数据调整也让信中利的公司净资产也由“资不抵债”的负值变成了正值,增加了近9亿元。

具体来看,调整前,信中利的净资产为-3.19亿元,也就是公司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调整后,信中利的净资产由负转正,变为5.63亿元,调整影响净资产8.82亿元。

信中利的这种行为,被全国股转公司认为违反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第三条规定,构成信息披露违规。

查询该条规定显示,挂牌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公平地披露所有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他证券品种交易价格、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下称:重大信息),并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挂牌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应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负责。

基于此条规定,信中利时任董事长汪超涌、财务总监沈晓超被认为对信中利的上述信披违规行为未尽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故信中利、汪超涌、沈晓超等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警示函提出,特告诫信中利、汪超涌等相关责任主体,应当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并吸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否则将被进一步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给予纪律处分。

同时,对信中利、汪超涌等人的上述惩戒将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因违法违规问题屡遭“问责”

2022年再亏3.5亿元

由于违规问题频现,信中利事实上已遭监管部门多次“问责”。

就在6月9日,信中利还曾被证监会北京监管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追溯原因,是信中利在展业过程中存在四大违法违规行为。

经查,信中利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时未能恪尽职守,未能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其次,信中利还存在将固有财产或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挪用基金财产;未按基金合同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时间再往前推移,早在去年11月,信中利就曾遭到全国股转公司给予的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

彼时,由于信中利未及时披露中航信托、长城人寿的相关诉讼、仲裁案件,导致信息披露违规。一同遭到通报批评的还有董事长汪超涌、董秘魏灿。

除了屡遭监管“问责”之外,信中利近年来也因诉讼缠身而多次遭到法院强制执行。

企查查显示,信中利目前仍存在2条失信信息和4条被强制执行信息,失信信息涉及的总金额为1亿元,被强制执行的总金额约为13.4亿元。

作为信中利的实际控制人,汪超涌本人也已沦为“失信被执行人”,且多次遭到法院限制高消费行为。

根据公开资料,信中利是汪超涌于1999年创办,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机构之一,其管理基金规模一度超过300亿元,累计投资近200家企业。

六年后,信中利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大部分股权由汪超涌和夫人李亦非持有,其中汪超涌合计持股31.71%,直接持股30.71%,为信中利的控股股东、董事长。

信中利董事长汪超涌

然而,在经历了投资惠程科技失败,资金链断裂且质押的股权多次爆仓后,汪超涌随之跌落神坛。

根据2022年年报,信中利2022年营收仅为7973万元,同比减少65.9%;净利润再度亏损3.48亿元。同时,公司现金流余额仅为606万元,较上年减少30%。

截至2022年末,汪超涌直接持有的信中利30.71%股权已全部遭到司法冻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