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美国辉瑞制药公司设计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其初衷是为了有效避免高管过高的现金工资带来的高额个人所得税,于是将高管薪酬进行拆分,转变成为现金+股权的形式,以此来降低现金薪酬金额,从而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


4年后,美国潘尼苏拉报纸公司第一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这意味着股权激励对象由公司高管进一步扩大到公司核心员工层面。

但早在19世纪20年代,我国就已经有了现代股权激励制度的雏形:山西晋商采用的——“身股制”。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就讲述了晋商代表性人物乔致庸(1818-1907)为将家族产业发扬光大,对晋商延续多年的身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身股的发放范围由掌柜扩大到了核心员工,最终实现了“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的传奇人生经历。

中国最早的股权激励——“身股制”

中国最早的股权激励股票是(干隆二十一年)山东东金城当铺的身股制股票。影视剧《乔家大院》用“身股制”股权激励的时代背景,比山东东金城当铺的身股制股票晚了100多年。


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剧中主人公第四位当家人乔致庸手上,事业突飞猛进,先有“复字号”称雄包头,后有大德恒、大德通两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最终实现了“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

晋商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商帮的翘楚,乔家为什么能够成为山西的十大财东之冠,这其中的少不了乔致庸使用身股制度成功的原因。


“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这是晋商初步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身股制度,即东家(董事长家族)出银子拥有银股,相当于如今的注册股,可以享有永久利益;而掌柜(职业经理人),出力不出钱,拥有身股,并且规定:人在股在,人走股收。


到了乔致庸这里,他将股权激励范围扩大到了伙计(核心员工)。掌柜、伙计在同一家票号干满30年后,还可以多享受两个额外“账期”即8年的分红权;若干到退休,这个掌柜、伙计的后代还能享受一段时间的分红权。


正是这种方法,让东家和掌柜、伙计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掌柜、伙计对票号的归属感更强,主人翁意识也更高。以剧中乔家大德通票号为例,从1889年到1908年这20年间,虽然银股的比例变小了,但由于整个蛋糕做大了,东家的最终利润也是大大增加了。


乔致庸实施股改的契机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乔致庸之所以成了中国股权激励史上的“改革者”,源于他手下的一位“超级业务员”——马荀的离职。


剧中的马荀当了4年学徒(当时规定4年学徒可以出师),又干了10年伙计,钱庄有八成生意都是他做的,但其年薪只有区区20两白银,收入与贡献极其不配比。于是马荀向老板乔致庸提出了辞职。


马云曾说,员工的离职只因为两点: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乔致庸为了留住这位核心员工,决定打破数十年的晋商传统,将身股适用范围从掌柜扩展到伙计。马荀欣然同意回到了老东家:“我已经出师10年了,按新号规能顶两厘的身份,到了账期那是几百两银子的红利呀,那谁还愿意走呢?我保证以后多赚银子,争取把我的身股提上去。我现在不仅是为您干,也是为我自己干。”


几百年前的故事,在如今社会依旧不断上演,尤其当我们步入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后,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对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股权激励对公司能产生以下几大益处:

鼓励及挽留核心员工,向其提供额外的激励以达到业绩目标;

股权激励有助于将雇员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让雇员有内在动力做出利于公司长远经济利益的决策;

帮助初创期公司在现金流限制下,依然能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吸引人才;

为雇主和雇员双方带来节税的好处。


落地股权激励的必然性

好的股权激励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企业高速发展的大门,实现留人又留心,业绩巅峰突破!

对于现存的许多大厂而言,股权激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股权激励的本质是激励,激励的标的是股权,是一种相对长期价值的分配行为。既然是分配,首要考虑的是公平性问题,即分给谁、分多少、多少钱的问题。在公司并不十分清楚股权激励应该如何实施落地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是必然的选择。

总裁成长营集企业股权激励、用工风险、财税管控、绩效管理、四大体系学习成长营地,以“相伴成长”会友,做总裁、老板CEO的良师益友! 专业、实干、创新、感恩、共赢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专注企业家成长领域,助力企业持续增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