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纷纷投资建厂,内窥镜市场“风云涌动”。

01

内窥镜巨头,在中国投资建厂

7月10日,HOYA Group(豪雅集团)旗下宾得医疗宣布在中国上海成立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内窥镜生产、研发和服务中心。

据悉,该研发工厂将面向中国市场生产宾得医疗内窥镜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优质的客户关怀和快速的解决问题来提高客户体验。

宾得医疗器械中国区总经理关力介绍称:“该项目是宾得医疗在日本以外建设的首家工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研发工厂的落地将会提升宾得医疗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中国客户提供质量更优且贴近国情的创新型内窥镜产品和服务,助力于国内的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内镜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内窥镜市场规模达310亿元,其中软镜市场份额高于硬镜,预计2024增至422.7亿元,到2030年将达600亿元。

在内窥镜市场中,日本厂商长期居强势主导地位。其中,全球软镜市场基本由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占据,2020年奥林巴斯市场占比超70%。国内软镜市场的国产占比仅在一成左右,终端客户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医院。

今年4月,奥林巴斯已经宣布,将于苏州设立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该项目是奥林巴斯首次在中国设立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研发基地,也是首次将核心产品放到日本以外的地区生产,被奥林巴斯视作落地公司“中国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外资企业投资建厂,从成立到投产还需经历场地建设、生产场地验收、产品注册地址变更、生产体系搭建等诸多工作,正式投产还尚待时间。

02

国产内窥镜高速发展

虽然目前内窥镜整体市场仍由外资企业主导,但国内内窥镜企业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

上市公司中,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企业均重点关注内窥镜领域,此外迈瑞、新光维、天松医疗、欧普曼迪等企业的内窥镜业务也在逐步发展中。

开立医疗

开立医疗主营超声设备及医用内窥镜,内窥镜方面,目前已推出了全高清消化道内窥软镜系统、三芯片2k硬镜、4k硬镜、4K荧光硬镜等产品。

7月12日,开立医疗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半年度净利2.62亿元-2.88亿元,同比增长50%-65%。2020-2022年,开立医疗研发费用的投入分别占公司营收的20.41%、18.21%、18.66%。

澳华内镜

澳华内镜主营软性内镜设备和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去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4K软性内窥镜系统(AQ-300 超高清内窥镜系统)。

2023年第一季度,澳华内镜内窥镜设备销售收入总额约1.20亿元;2022年全年澳华内镜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增长28.30%。去年,澳华内镜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由2021年的14.22%提升至2022年的21.68%。

海泰新光

海泰新光为史赛克硬镜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目前海泰新光针对国内市场的多款内窥镜包括胸腔镜、关节镜、宫腔镜、3D荧光腹腔镜等完成研发样机,已提交注册检验,其中胸腔镜已于2023年4月取得注册证。

此外,第一代4K荧光摄像系统完成产品注册并投放到临床使用,已开始实现销售;4K除雾内窥镜系统也于2023年2月获得产品内注册;公司第二代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完成样机,于2022年年底提交注册检验,预计在2023年完成产品注册和迭代。

海泰新光2022年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3.66亿元,相比上年度增长60.78%。

03

外资巨头“国产化”升级

近两年,外资巨头在国内投资建厂的消息不断传来,部分企业首次将核心产品、高端产品的生产放到了中国。

5月22日,西门子医疗(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与南山区政府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将追加投资总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南山区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双址运营模式”下的全新研发制造基地,该公司也将借此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产能。

4月26日,美敦力投资建设的临港医疗科技产业基地在生命蓝湾举行落成典礼暨揭牌仪式。据临港此前透露,美敦力临港项目首期投资额约3亿元,用于建设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据了解,这是美敦力首次将核心业务制造投向中国。

2022年,赛默飞在广州开发区投资新建赛默飞世尔科技粤港澳大湾区基地,预计今年建成并投产,将生产包含高端实验室设备、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耗材等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扩大赛默飞本土化发展布局。

2021年8月,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美国欧几里德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欧几里德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成为在美国总部以外建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生产基地,也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生产的外资角膜塑形镜企业。

伴随外资巨头核心产品“落户”中国后,国产之争也将进入新阶段。

BY:赛柏蓝器械

医疗器械ETF(SZ159883) 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行业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从概念上看不仅覆盖眼科、医美等消费医疗,还囊括了院内诊疗有关的高值耗材、IVD、医疗设备股,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长期受益于疫后医疗复苏及医疗新基建。

截至2023年7月10日,医疗器械ETF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27.34倍,低于指数发布以来近87%的时间区间,板块布局性价比凸显。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进行投资,1手只需70元左右,免缴印花税。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申购、定投。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开立医疗(SZ300633)$$澳华内镜(SH688212)$$医疗器械ETF(SZ15988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