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内水果电商品牌辰颐物语宣布和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的22家机构成立“联农专业合作社”,并发布国内首部关于“坚决不早采”“只做A级鲜果”“不恶意压价、不拖欠果款”等8项涉及种植、采摘、水果品质在内的《承诺书》。

“当下水果电商行业乱象频出,我们希望联合机构以及果农打造标准化规格。除了让果农实现盈利外,也能让消费者在电商渠道买到好水果。”辰颐物语创始人陈小丹对记者表示。

“开盲盒”引发

水果电商行业乱象

“在网上买水果就像开盲盒。”7月8日,消费者李可向记者吐槽称,“当箱子拆开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的水果品质如何。”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电商平台和带货主播进入生鲜领域,消费者购买习惯也从线下转移至电商渠道。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637.5亿元,同比上升16.7%,预计2026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6302亿元。同样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用户规模为4.17亿人,预计2023年将达到5.13亿人。而水果作为生鲜农产品的重要类别,其在渠道的占比同样日益增加。

但让消费者无奈的是,不少从电商渠道买回的水果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不乏出现烂果、早采果等情况。“本是冲着图片里新鲜大个的水果下单,到手后却发现又小又涩。”李可说。

“不少消费者在受骗后,容易将电商平台销售的水果和次果画等号,显然有失偏颇。”7月9日,陈小丹向记者分析称,“电商渠道其实并不缺少优质的水果。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从业者的不当行为搅乱了整个市场。”

记者了解到,部分水果电商行业从业者为了快速牟利,往往选择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而比价逻辑的背后是压低进货成本以及无视水果品质。这些行为不但造成行业龙蛇混杂,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尽管类似行为能在短期给其带来利润,但当消费者收到劣质水果后,难免对电商渠道产生不满,进而对整体行业带来误解。”陈小丹说。

首部平台《承诺书》出台

还原行业本质

“我们希望去做一个标准化规则。一方面让消费者能在电商渠道买到好水果,一方面也能让果农实现盈利。”陈小丹向记者表示。

多年从业经历让陈小丹深知果农因市场乱象导致无法将辛苦种植的优质水果卖出合理价格,进而失去信心的情况,“平台比拼价格,自然在收果时会大力压低进价。而销售价和成本价之间的倒挂,直接损伤到果农种植积极性。”

这对于果农以及种植产业无疑会造成极大伤害,更可能陷入“越达不到预期收益就越不愿意投入,最终无法保证品质”的恶性循环。

“和各地果农、机构签署《承诺书》的初衷在于希望从源头帮助果农种出符合优质水果标准的产品,以此帮助他们提升收益,同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陈小丹分析称,要确保水果品质,不但需要从种植源头进行标准化生产干预,还要在采摘标准、流通销售等环节上,都帮助果农建立完善的果品标准机制。

事实上,早在2016年辰颐物语就开始和广西、海南、云南等多地区的果农进行合作,除了为其赋能农资农技,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外,还签署了“坚决不早采”“只做A级鲜果”“不恶意压价、不拖欠果款”等多项承诺。在经过多年的沉淀后,如今正式推出《承诺书》。

湖北宜昌秭归一户果农告诉记者,以往自己所种植的橙子品质一般,虽然不愁销路,但始终无法卖出高价。而如今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不但产量得以增长,品质也比此前提升不少,“以前每斤橙子只卖出几毛钱,现在能卖到近3元,收益达到此前的数倍。”

同样对于购买水果的消费者而言,《承诺书》的出台在确保水果品质的前提下,能让其所购买的水果达到预期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启臻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对“果农在种植源头的重要性”提出建议,“同样一种水果,因为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技术不同,果品的质量也可以呈现出天壤之别。我们的水果要走向高端化道路,就必须培养出一支非常强的专业的果农队伍。”(覃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