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红利释放,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步伐加快,市场结构逐步趋向优化但其实发展并不平衡。于是,国家自2020年开始,医疗器械的政策出台更加密集,这也让医疗器械板块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从医疗器械政策端看,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政策指出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全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并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临床使用需求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入围标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与集中采购。在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企业信用等方面达到集中带量采购要求的企业均可参与集采。

2021 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指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同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政策指出重点发展新型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肿瘤放疗、应急救治、生命支持、可穿戴监测、中医诊疗等领域的医疗器械。并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装备领域应用,有利于医疗器械领域未来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完善委托生产管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疫苗、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审评流程,完善审评决策机制。国家连续多方面出台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的“十四五”规划,着重引导医疗器械未来向高端化转型,有利于促使医疗器械企业加大对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加速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1233家县医院被选入“千县工程”。《“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持续改善硬件条件,其中包括“医疗、信息化等设备”等,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政策提出到2025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

从医疗器械发展趋势看,近两年,国内密集推出多项政策对本土械企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大量支持。根据政策方向的指引,医疗器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将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推进的方向。

2022 年 9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关于印发使用阶段性财政贴息贷款购置设备相关建议和参考材料的通知》指导医疗机构使用阶段性财政贴息贷款进行设备配置和更新,医疗设备的采购、升级需求,主要是面向国产设备,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预计将有 2000 亿元贴息贷款用于医疗设备更新。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指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2023年全国多省市公布重点医改项目,医改持续深化,围绕“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随着大批级、级的县级医院需要补齐相关医疗设备,有望带来彩超、CT、MRI、内窥镜、监护仪、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医疗设备的采购高潮,受益于国家财政贴息政策的实施,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科研仪器设备也将迎来采购高峰期。2023年医疗器械设备的相关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增长,多因素推动本土械企的技术创新,未来国产替代将成行业主旋律,医疗新基建风口已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