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红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男主丁元英为给女友芮小丹一个神话作为礼物,谋划布局带领王庙村杀进音箱市场。面对强大的对手,一穷二白的村民们觉得毫无胜算,于是有了丁元英的著名论断:“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如果咱们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后来,这家村办企业按照这个思路,果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在目前的市场中,“固收+”赛道无疑已经是卷出了天际。那么,在这个超级卷的赛道中,如何脱颖而出呢?刚刚认为,丁元英的思路非常有借鉴价值,那就是两个字,“忍”和“能”

这里先做个名词解释,“固收+”,顾名思义,主要是由“固收”和“+”两部分组成。固收,全称是“固定收益”,通常是指相对收益确定性更强、风险较小的债券类资产,一般占比在 70% 以上。“+”则是指这类基金产品的管理人(基金经理)会寻找多种策略来争取增厚基金产品整体收益,典型策略包括把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 3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可转债等风险资产。

在刚刚看来,“固收+”产品比拼就是两点,第一就是风险控制能力,因为大部分买该类产品的投资者,基本是追求相对稳健的回报,风险控制得越好,越能给到投资者好的投资体验。

第二就是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因为产品结构的特点,产品的收益率差距不会特别大,所谓的超额收益,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对精细化的操作要求极高。

何谓“忍”?刚刚理解,在“固收+”投资中,忍就是要压制住内心的欲望,放弃似是而非的机会,尽可能地控制好产品的风险。

何谓“能”?刚刚理解,“固收+”的投资,在做好风控的基础上,第二步比拼的就是精细化的操作,不断打磨好每个投资细节,追求相对的超额收益。

理论都是灰色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刚刚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两位基金经理的组合来举个例子。

因为“固收+”策略基金股债双投的特点,使其自带资产配置属性。很多产品都采取双基金经理配置,一位负责权益,一位负责固收,各自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各司其职,各取所长,实现能力圈互补,力争实现“1+1>2”的投资效果。

在这个例子中,负责固收部分的基金经理是国海富兰克林固定收益投资副总监沈竹熙,负责权益部分的基金经理是国海富兰克林研究分析部总经理王晓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固收+”的投资中如何实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忍:用前置思维严控底线风险

足球比赛中有个说法,水平越高的门将,越少做出难度极大的扑救,因为这类门将善于对风险做出提前预判,进而通过自己位置的移动,把风险化解于无形,所以很少看见极限的扑救。

刚刚认为,最高级的风控,就是用前置思维去严控底线风险,不是想着在出现风险的时候如何做出极限应对,而是最开始就让自己远离风险。

这让刚刚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高明呢?”扁鹊脱口而出:“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扎针、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沈竹熙和王晓宁在投资中都深谙此道,他们都是事前控制风险的高手。

在固收方面,对于事前控制风险,沈竹熙会做两件事情。

第一, 她坚决不做信用下沉

她认为,信用下沉策略性价比不高,一方面容易让自己置身于风险之中,另外一方面风险收益比不高。所以对此,她的态度也非常干脆,坚决不使用该类投资策略,把风险化解于无形。

第二, 她对于信用债的选择原则是坚持不发生信用风险的底线

沈竹熙的整体投资思路是:“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获取稳定的票息收益,以政策性金融债做波段交易力争获取资本利得和超额收益。”信用债,一般会占到她仓位的80%左右,所以她对该类标的的选择非常严苛。

她从两方面考量信用债的质地,首先会从行业景气度、股东结构、财务指标等多维度严格筛选信用债主体的公司,并且认真调研进行佐证。同时,她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充分考虑该标的的流动性问题。简而言之,她心仪的信用债标的,应该是质地好+流动性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基本面和市场层面的风险。

在“+”方面,对于事前控制风险,王晓宁也会做两件事情。

第一,优选标的

王晓宁会根据质地(市场空间、商业模式、公司竞争力、人的能力等)、景气(生命周期位置、1-3年的行业增速等)、估值这三个因子,在全市场遴选优质公司。

这里比较牛的一点是,他表示:“质地讲的是公司竞争力,景气是讲的是未来三年左右的业绩是不是成长的,估值讲的它是贵还是便宜,所以是三个独立的因子。”可以想象一下,要想同时符合这三个因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透露,他首先保证的是质地和景气两个因子,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个股,使用因子的权重也不一样,需要找准每家公司的核心矛盾对其分类。

通常王晓宁组合中关注的股票数量约为60-70家。对于这个数量,他认为一方面可以集中研究精力深度发掘每个公司,另外一方面严格把控公司质量,优中选优,也能让组合从长期看更加稳健。

第二,均衡配置

均衡可以说是国海富兰克林的标签,王晓宁的组合中,也是坚持这一原则,他的思路是“通过自下而上在各行业选取优质企业,不依靠在某些行业集中持股,不依靠在特定风格下的暴露,争取为客户创造长期可持续的超额回报”。

所以王晓宁在“+”方面的投资,绝对不会出现过于集中某个赛道的潜在风险。

由于可转债的股债双重属性,这些投资思路也能够非常有效地运用于转债筛选,叠加具备吸引力的转换条款,寻找最具性价比的转债标的。

能:精细化操作追求超额收益

谈到精细化的操作,这让刚刚想起来一个很有名的公式,:“1.01连乘365次会变成37.8,而 0.99连乘365次,会变成0.03”。

刚刚认为,在“固收+”的投资中,上述公式就深刻诠释精细化的操作的重要性,所谓的超额收益,都是靠这样一次次操作积累起来的。

在这一方面,沈竹熙的思路是“以政策性金融债做波段交易力争获取资本利得和超额收益。”

具体来说,她会根据宏观指标对市场做出一个整体判断,再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寻找市场中的波段机会。这个波动机会背后的本质就是均值回归。

比如,在去年3季度,沈竹熙判断信用债的风险收益比已经不大,这个时候她看到了债市可能的波动风险。她果断及时换仓,降低信用债仓位,在10、11月份信用债果然出现了大幅度回调。在躲过了这波下跌后,她发现利率债存在机会,又在12月增配利率债仓位。这两次操作,不仅增厚了收益,而且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也为今年的操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这一方面,王晓宁的思路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他担任研究分析部总经理,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更多在“+”的投资中,寻找共振,力争增厚收益。

这一优势也被运用于可转债的筛选中。他不仅充分考虑可转债的特点,找到符合自己投资标准的可转债,同时也在追求可转债和正股的共振,以期减少可转债的风险,增加可转债上涨的爆发力,从而力争增厚收益。

比如,过去几年在某交运龙头的可转债和某制造业龙头的可转债的投资上,一方面这两个公司的可转债符合“+”的投资标准,另外一方面这两个公司的正股,也纳入了公司权益投资的重点关注名单,这就使得他在投资这两个公司的可转债上,更加有底气,自然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最后顺便说一下,由沈竹熙和王晓宁“强强联合”管理的$国富安颐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A(OTCFUND|017886)$$国富安颐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C(OTCFUND|017887)$(A类017886 C类017887)目前正在发行,该产品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10%-30%,采取“固收+”投资策略,以高等级信用债券和利率债为主要配置构建底仓,权益仓位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关注可转债,以平衡型转债和偏债型转债为主,以期能够实现绝对收益,力争给投资者带来“稳稳的幸福感“,稳健型的投资者或者寻找底仓产品的投资者,都可以关注。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投资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