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沉浸式演艺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一系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诸如《知音号》、《又见平遥》等卓越项目,有效激活了各景区名胜、文博场馆等新消费空间,成为推动文旅创新发展的崭新引擎。

近期,执惠特邀三湘印象总裁助理、总制作人王思琪做客“龙雀惠客厅”,共同探讨文旅演艺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实践。

以下为对话实录

刘照慧:各位文旅同仁,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龙雀惠客厅,今天我们邀请到三湘印象总裁助理、总制作人王思琪与各位分享。先请王总跟大家打个招呼。

王思琪:大家好,非常高兴做客龙雀惠客厅。作为业内共享行业见解的平台,平日在龙雀惠客厅直播间我们也是获益匪浅。今天能够受邀与大家进行交流,深感荣幸。

刘照慧:作为产业风向标,执惠始终紧密聚焦于文旅产业头部企业,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即文旅演艺的领军企业——三湘印象

近期王潮歌导演新作——实景演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河北廊坊开城迎客,引起业内极大关注。而近年来文旅夜游领域也在迅速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更是为整个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系列创新内容正推动着整个行业发生积极变革。

作为国内演艺领域上市集团,三湘印象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的领导者和杰出代表。在王总看来,文旅演艺为何如此受青睐,它能够为文旅产业,甚至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或作用?

王思琪:其实不瞒您说,王导的作品一经问世,我们也是第一时间深入学习和实地考察,对此印象十分深刻。我们三湘印象,尤其是旗下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年来,始终专注于文旅演艺领域,也一步一步见证了整个文旅演艺行业迭代发展的过程。

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作为参与者和创作者,我们深切感受到文旅演艺在三个主要方面的突出作用和功能。首要,文旅演艺为在地文化树立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我们在过去的20年间在全国乃至海外创作了近20个大型演艺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当地文化象征,极大扩展了地方文旅宣传品牌,被塑造成高度有影响力的文化标志,如今许多演出已成为当地行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方面是文旅演艺与一般的山水游览或博物馆展陈等形式截然不同。文旅演艺以其独特之处在于,在短时间内(如60~70分钟的演出时长),能够高度集中且迅速地将观众和游客引领至当地文化的核心精髓。以引人入胜、娱乐性极强的方式呈现,而非以枯燥或事无巨细的叙述方式表达。文旅演艺在当地文化的发扬和呈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极大促进文化传播。

而第三方面,我们常常引述“一场戏带动一座城”的观点:一部卓越的戏剧演出或文旅演艺作品,在呈现文化理念的同时,具备强大的引擎功能,能够有效地吸引游客流量,从而扩大地区的游客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并促使多元化的消费行为,包括各个方面的开支,如衣食住行游购等。

通过优质演艺来驱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区的文旅消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互动关系对地区的文旅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照慧:我对您所述观点深感认同。针对在地文化的呈现,演艺实际上在文化旅游领域充当了核心吸引力的要素。鉴于各地文化呈现高度分散性,演艺作品得以通过有机整合多元文化要素,从而实现文化的多维感知、消费价值以及体验性特质。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引导游客过夜停留,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演艺作品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显著影响。

在国内,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众多演艺项目带动夜间经济发展,进而演化为文旅产业的拓展效应。以华清宫《长恨歌》为例,该项目将地域文化巧妙融入,打造出集大成文化体验,从而推动了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通过演艺手段,人们得以用艺术化方式深切感知当地文化魅力。在国内实景演出领域,三湘印象已经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演出作品。近期我刚刚参观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这一作品已连续演出超过十年时间,其容纳能力已经达到饱和,迫切需要进行扩展,开发新的剧目和内容。包括《又见平遥》《最忆韶山冲》等,这些演出作品涵盖多种主题,尽管在形式上属于演艺,但其题材多样性显而易见。

我最近也了解到,三湘印象正在积极构建数字化文旅生态系统,过往实景演出状态下,演出作品依赖于演员阵容,且涉及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而现在数字化产品体系下,如何构建演艺生态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您认为现在文旅演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各个阶段怎样更好地适应当下文旅发展情况?如何在表现手法和艺术呈现上与时俱进?

王思琪:作为文旅演艺领域最早且深度参与的重要参与者,观印象确实见证了整个行业的逐步演进。回顾大约二十年前行业初起之时,地方各地已经存在所谓的文旅演艺活动。然而,当时的演艺活动更多侧重于传统的歌舞和民俗表现形式,对于务实内容领域的探讨相对较少。

进入2.0时代,2003年观印象创办国内首个山水实景演出作品《印象刘三姐》,时至今日,这一演出已连续上演20年,成为桂林阳朔地区不可替代的文化标志之一。同时,诸如《印象丽江》和《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的后续创作,进一步延续了实景演艺的创新潮流。

然而,尽管山水实景演艺因其户外演出性质而备受欢迎,但运营经验表明,这种形式的演出常受制于天气、昼夜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山水实景演艺效果只有在夜间才能完整展现,这在运营上也给予我们一定的限制。

基于这一背景,我们逐步迭代升级至3.0版本,着眼于创造室内沉浸式演出体验,于十年前正式推出《又见平遥》,被视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行进式情境演艺杰作,为这一领域树立了里程碑式的标杆,并衍生出《又见敦煌》、《又见五台山》等室内沉浸式作品。

迈入4.0版本,正如您先前所述,我们深刻认识到演出作品对演员阵容的过度依赖。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积极借助更为先进的高科技多媒体技术,以替代一些需要演员才能呈现的场景与效果,着重将先进科技融入创作,降低演员在整个作品中的角色与影响。

以《最忆是杭州》为例,由《印象西湖》经过改编而成。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首次亮相,应用当时处于技术前沿的全息投影技术,如今已成为西湖地区常驻的文旅演艺节目。包括我们后续推出的作品《最忆韶山冲》在内,这些创作都延续了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方向,旨在尽可能地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减少对演员的依赖

而在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演艺创作,可以被形容为5.0版本,具备全域多维的特征。

全域概念,即彻底颠覆了以往时间分割(白天与晚上)所带来的限制,不受气候约束,全年365天持续演出。这一理念已超越传统演艺剧场的狭隘界限,同时跨足室内外,充分实现灵活的内外场地融合。其范畴不再局限于单一剧场,甚至以某一主剧场为中心,策动众多分散式演艺活动,通过剧目的有机串联,将全域内涵的各个景点与文化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而多维概念的引入,在感知领域创造了全新可能,以跨感官体验突破了传统人类感知界限,不仅局限于现场演出,更将联动丰富的线上互动元素,实现跨维度的紧密协同。像我们正在福州市马尾打造的首个折叠渐进式演艺项目——《最忆船政》,便采用了全新的方式展现,为这一多维度理念提供了生动实践。

刘照慧:据我所知,您刚刚所提及的《最忆船政》乃是国内首台以船政历史为主题的文旅演艺,因为执惠一直在舟山筹备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所以我很好奇此次演艺主题为什么会选择海洋题材?与之前的成功案例如《印象大红袍》和《又见平遥》相比,海洋文化在人们关注中似乎尚未受到足够重视。鉴于这一情况,《最忆船政》这一主题是否会因其相对陌生而面临品牌建设方面的挑战?又将为观众带来哪些体验呢?

王思琪: 船政是一个庞大且富有深度的IP,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在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对该主题的情感共鸣,乃至对历史的责任感的逐步觉醒,最终演变为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全身心投入该项目。

大约在前年,相关领导在福建进行视察时,特别强调了对船政精神的推广。随后,我们着手寻求方法,希望能够在现有的船政文化领域内,打造一项能够传承船政精神的演艺项目。而船政学堂创立于157年前的清朝左宗棠时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演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此期间不仅打造出中国首艘铁甲战舰,还培养了一系列杰出人才,如引领中国海军的邓世昌将军,以及中国铁路的奠基人詹天佑、著名翻译家严复等,对中国整体历史和民族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中华民族海洋强国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起初对其了解有限,但通过逐渐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献和故事资料,我们深受感动。其中蕴含着雄壮的历史事件令人可歌可泣。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历史责任感,期翼希望把它呈现给世人,响应领导号召,将船政精神发扬光大。

首先,船政主题本身呈现出独特性,从整个中国文旅演艺领域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未涵盖中国追求海洋强国梦想的题材。如先前提及,这一题材内涵广泛,蕴含许多生动且深刻的元素,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从娱乐角度来看,我相信观众将在演出中首次接触到众多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要素,带来一种新的、激动人心的体验。

其次,从形式角度看,我们成功地创新了国内首个折叠渐进式剧场。基于建筑背景,我们需要在一个保留着船政文化城历史遗存的环境中,通过创新手段来构建演出场所。而该机修车间拥有约五六十年的历史,占地面积为6800平方米,由26根承重柱支撑,受限于车间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我们面临着极大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建。

鉴于这些限制,我们创造性引入“折叠渐进式”剧场设计。在其中呈现的各类科技设施与艺术装置,在国际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前所未有。一系列变形金刚式、折叠式抽屉以及机械运动等复杂机构,辅助我们的叙事和故事表达,以引发观众的激情和澎湃情感,从而使其全程投入到充满精神体验的旅程之中,创造独特的视听效果。《最忆船政》预计今年下半年面向市场,欢迎大家去莅临指导。

刘照慧:海洋文化的地位值得高度重视。一些看似小众、不被广泛了解的题材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命题,将在市场上将引起显著关注,未来有望取得可观的成果。而船政题材的开发与国家文化振兴、民族文化复兴等关键时代背景高度契合,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在您的介绍下,我对于《最忆船政》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

从文旅市场复苏的角度来看,基于我对市场前沿企业的接触,大家普遍反馈“旺丁不旺财”。尽管游客数量相对较多,但消费层面提升尚未得到有效激励。在旅游演艺层面,您觉得复苏情况怎样?结合目前的产品和未来的趋势,您认为下一个阶段的文旅演艺产品应当具备何种特征?

王思琪:疫情出行措施放开后,文旅演艺复苏表现出色,不仅在客流量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回升,且超越了2019年同期的数据水平,所有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等指标均呈现了近1.8倍增长。而“旺人不旺财”这一问题尽管在演艺领域这种情况可能不太明显,但在周边经济带动方面确实存在。

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必须始终专注于供给侧改革,确保我们产品与当前市场和客群的消费需求相契合。在疫情后,旅游观光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远距离山水游转向周边游和微度假,35岁以下年轻人群体中占据了超过50%的比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产品本身,以创造更能迎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文旅演艺作品。

在技术领域,文旅演艺的未来发展紧密关联于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虽然我们并非直接从事技术创造,但我们需持续关注并融合前沿技术,以开创全新的创意表达方式,提升观众体验、与时俱进。我们今年已经推出数字藏品,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尝试,使作品更加全域化,内容定制化与深度参与性或成为未来的方向。

刘照慧:是的,就像以往文旅演艺常在大型旅游景区和热门目的地依托流量入口,而在未来,演艺发展或将朝着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向变化,重新审视文旅演艺与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在多元场景中,通过丰富的文化内容,以演艺的方式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体验,从而突破传统门票经济模式。

大型演艺本身拥有强大的IP潜力,其IP价值从高层次的内容到演艺表现形式及相关衍生产品,未来或可拓展至更广泛的产业领域,涵盖IP授权、产品二销,甚至延伸至产业链的多个层面,推动更多衍生产品的开发并促进文旅演艺进一步扩展。

王思琪:您其实提到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发展战略,对于三湘印象而言,核心能力包括编创与内容制作,也涵盖了IP的创构,而围绕IP开发一系列产业,是其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我们希望逐步构建以演艺为核心的综合产业链综合体,计划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以此规划和扩展未来的业务方向。包括《最忆船政》项目,我们也在策划以船政故事为中心,探索开发海军宴或主题客房等业态。以IP为核心,展开周边产品和业态开发,在商业层面产生更多效应,以进一步促进其他业态消费。

刘照慧:在本次对话中,我们围绕现代文旅演艺的发展历程展开了多个议题,最终聚焦于文旅产业的复苏情况以及演艺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演艺投入不大,但效率高、回报率快,期望各位同仁以及文旅目的地政府能够更多关注三湘,通过执惠平台的链接,在未来的合作中取得共同发展,让优质文旅演艺产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为文旅产业繁荣壮大作出贡献,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荣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