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园区创造了我国80%以上的GDP,大量的工业设施和基础服务为园区带来庞大产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与碳排放。

今年四月内蒙古发布的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正式实施,为工业脱碳提供了全新思路。湖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深圳、成都等省市陆续发布零碳排放区建设实施方案。零碳园区一词也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以今年2月分正式启用的汕头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在濠江区的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为例,作为粤东首个“零碳园区”,有数据测算该项目正式投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吨。

与此同时,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海口江东零碳新城等百余个新兴零碳产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业内人士指出,在低碳化、智能化、综合化的零碳园区转型过程中储能系统或将发挥重要功效。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约2500家,因为不同的产业性质园区的用电负荷和能源需求差异化明显,但这样的基础恰好同类型、容量、效率、时间均有定制空间的工商业储能完美契合,未来二者的深度融合或许能够长期稳定为园区提供高效可靠的零碳能源管理方案。

现阶段零碳园区的可见的盈利模式还是通过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现,以江苏中车电机碳中和园区为蓝本测算,该园区规划建设了分布式风力发电、分布式屋顶光伏、储能系统,33%的用电是由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组成的绿色电能,正式投运后用能企业绿电占比可提升近17%,全年用电成本降低超50万。

索比储能网注意到,今年以来为了抓住零碳园区转型的“风口期”,奇点能源、阳光电源、星翼能源、华为、时代星云、亿兰科等一批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工商业储能领域。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零碳园区和储能系统的深度融合肯定是大势所趋,企业狠抓机遇想要借助零碳园区建设大潮实现产品在市场中“弯道超车”无可厚非,但一片狂热欢呼中工商业储能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的老生常谈,电池过热、过充、过放、温控技术、电池循环寿命这些关键问题,在零碳园区的定制化储能应用中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有专家预测,未来随着工商业储能系统在写字楼区域、工厂区域以及城市大区的入驻率逐步提升,智能化工商业储能应用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更加内卷,究竟哪家企业哪种产品可以乘着零碳园区的东风再冲一把,市场自会给出答案,但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零碳园区的深化普及,安全性仍然才是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兵家必争之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