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总有一天,全世界会记住它”。32年前,25岁的赵涛在寄给父亲赵步长的一张明信片上除了勾画的步长LOGO外,还留下这样的一句话。

 30年前的今天——1993年8月28日,27岁的赵涛和他爸一起创立了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的启动资金来自于彼时年轻的赵涛在新加坡三个月的行医收入,在新加坡期间,赵氏父子父子潜心研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药气针”技术成为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中国神针”。

 新加坡之行的切身感悟,开启了赵氏父子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更是打开了年轻的赵涛看世界的一扇窗户。于是,便有了把中医药技术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产品”的传奇,便有了纵横中国中医药市场30年的步长制药(603858)。

 30年的步长制药可谓精彩纷呈、仙气飘飘;30年的步长制药也是波诡云谲、谤誉神州。

 靠着首款独家专利药产品——“步长脑心通”胶囊,步长制药很快便腾空入市,裹挟着那个粗犷发展、野蛮生长的时代大潮,公司迅即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2009年起,步长系将资产整合入山东步长制药。山东步长制药在2016年11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一年有余,顶着“最贵新股”光环的步长制药跌破了发行价,成为2016年IPO新规实施以来首个跌破发行价的个股。相对高峰时,步长制药的市值蒸发近700亿元。此事件虽然造成赵氏家族财富“大缩水”,但是,赵涛家族连续多年登上胡润百富榜、福布斯富豪榜,曾被媒体称为陕西首富、山东首富。

然而,上市即朝霞漫天的步长制药,正在完美演绎夕阳下的黄昏。

 主业已扛不动增长大旗。除了自研拳头产品“步长脑心通”胶囊外,步长制药通过并购拥有了另外的三个核心产品——丹红注射液、稳心颗粒、谷红注射液。这四款药物是步长制药在财报中会单独披露收入的四大独家品种,它们撑起了步长制药的过去,却没撑住未来。

 2021年,四大独家产品销售收入73.97亿元,同比下降20.13%,占总收入比重降至46.93%。2022年,这部分收入为76.86亿元,同比微增3.9%。从2022年年报来看,拖累心脑血管产品板块增长的是化药类型注射液产品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

2022年,步长制药净亏损16.57亿元,为上市以来首个巨亏之年,计提30.7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是其业绩转亏的主要原因。回看本次大额商誉“排雷”,步长制药既是还“旧账”,也是提前自曝2023年业绩隐患。2023年,步长制药的心脑血管核心产品板块收入还将继续兑现本次商誉暴雷的影响。

 在2022年,撇除商誉减值影响,步长制药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61%,相较于之前两年的负增长有所好转。究其原因并非主业出彩,而是“节流”有道。面对大额商誉暴雷对业绩的冲击,主业无余力招架,唯有通过“节流”做出些许平衡,即便是本就投入不多的研发费用,也得再做减法。

 只打雷不下雨的转型。2018年步长制药开始强调战略转型,即向生物制药、疫苗等医药高科技领域进军与扩张。事实上,喊了5年口号,看似管线遍地开花,至今却没有代表性产品面世。2018年9月10日,步长制药发布了《关于公司生物制药战略规划的公告》,宣告企业将从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将充分利用公司在全球和中国的天然药、植物药和重要的龙头地位的优势,实现医药行业内的跨界发展与并购,并全力打造生物制药全产业链。

 步长制药的生物制药布局最早追溯到2014年四川泸州步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成立,最初是与四川大学、泸州市人民政府合作,承担抗体高产量专利的工业化摸索项目。公司提出转型后,泸州步长也就成了其生物制药产品的主要研发阵地,先期用地300多亩,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第一期计划投资7.97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疫苗布局始于2019年,在这之前,步长制药经营范围都不包含疫苗,2020年疫苗管线有了研发进展,2021年,步长制药的年报中还“躺着”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研项目。

 根据公司财报,步长制药在2017年拥有8项生物制品正在研发,到2021年增至17项,覆盖肿瘤、骨质疏松、贫血、关节炎等范围。虽然看似研发管线遍地开花,进展却很缓慢,2022年的公司公告新披露了两款实体瘤治疗用药(BC004、BC008-1A)的最新研发进展,均处于早期的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来看,步长制药的生物制药盘面上,进度最快的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适应症的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TH1-84),6年来都在临床 III 期研究阶段。转型“口号”喊到第7年,步长制药零生物制品面世,新的增长点迟迟悬而未决,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直泻而下。

 从中成药企业转型为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步长制药选择了一条相对难走的路。但既然目标已经选定,烧钱做研发就不能手软,可是步长制药的研发支出“少得可怜”。7年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共计40.94亿元。其中,光研发投入资本化就达9.02亿元,接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

 并购被指涉嫌财务造假。没有令公司持续成长的“道”作为支撑背景,步长制药就玩起了左右腾挪、长袖善舞的“术”——控股、增资、并购,频频掏挖上市公司。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9年以来,步长制药发生14起有效的资产收购事件,发生5起有效的资产出售事件,总共涉及资金为24.14亿元。

 综合各方资料来看,这些操作的案例都呈现出以下特征:主要交易标的质量极差;化整为零式收购或增资扩股,金额较小,可以规避股东大会等复杂决议审核流程;主要决策权被控制在董事长赵涛等人手中;涉嫌存在利益输送。然而,这些均被认为是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之一。

 步长制药如今一地鸡毛,坚持股东分红已经是公司最拿得出手的优点,但也经不起深究。资料显示,自2016年至2022年的7年间,公司累计分红金额达到74亿元。而7年来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金额才为69.65亿元。也就是说,公司把过去7年来的归母净利润69.65亿元全部都拿出去分红了,还不够分?那么,欠缺的4.35亿元公司是不是从2022年81.79亿元(被质疑虚假)的未分配利润里来弥补的呢?

 但从公司的持股结构来看,前十大股东中,老板赵涛个人持股50.26%,另有3家企业与赵涛存在明显关联,赵氏家族合计持股52.05%。算一下,上市以来,光赵氏家族通过现金分红就收获了38.52亿元。显然是赵家吃肉,股民喝汤。

 高压反腐下的“学术推广”。根据年报,自2016年至2023年6月30日,7年半的时间里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8.5亿元、82.87亿元、80.36亿元、80.8亿元、83.73亿元、83亿元、74.84亿元、33.79亿元;共587.89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在过去的7年半时间里,步长制药共花掉了587.89亿元来“卖药”。

 而作为公司披着“带金销售”外衣的“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则每年均占公司总销售费用的95%以上。换算一下587.89亿元*95%=558.50亿元。换句话说,就是步长制药在过去7年半的时间里共向全国各地不同级别的医院负责人、处方医生、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药房主任等相关人员共行贿了558.50亿元。

 据媒体报道,过去的十几年间,步长制药屡屡陷入行贿事件,但是每次似乎均有惊无险。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称,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此举被称为医疗领域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但据那父财经的观察,正在进行的反腐案中并未涉及到“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这也许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与猜想。

 2022年,赵涛家族以29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179位。赵涛以2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238位。

2023年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赵涛以31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668位。

 

嗟夫,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