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布完靓丽半年报的海目星迎来了近百家顶级机构上门调研。

日前,海目星(688559.SH)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营收与净利润近乎翻倍,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半年报后两个交易日内,共有包含摩根士丹利、高盛、大成基金、景林等近百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分别参与公司线上线下两场调研。在调研会上,投资者重点关注公司营收净利润高增长、市场订单拓展情况、光伏创新产品等方面。

2023年上半年,海目星实现营业收入约21.46亿元,同比增加79.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5亿元,同比增加95.91%;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比增加105.59%。

海外市场新征程

海目星作为激光设备中的领先企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光伏、新型显示、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泛半导体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优势。

自2016年起,海目星业务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复合增长率达45.5%。从海目星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看,可划分为光伏、锂电、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新型显示等行业。其中,锂电池未来市场情况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

对此,海目星回复认为,锂电行业未来依然有两个增长点:第一,储能电池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应用的市场确定性更强,大量资本正在涌入储能市场,未来储能市场的增长将有效促进锂电行业发展;第二,海外市场前景广阔,锂电设备海外市场需求正在有序放量中。

近年来,国内各大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也纷纷提出了未来宏大的产能目标,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国内主流厂商预计在2025年产能之和有望达到2418GW+,对于激光应用需求愈发旺盛。而国产锂电设备以优良性价比以及强大的交付能力更获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海目星作为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今年海外业务已取得可观成绩。

对于海外市场布局,海目星表示整体节奏是稳健有序,将依托专业的技术和稳定的产品性能,与海外头部客户积极接洽,建立信任;与成熟的日韩系电池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规模和知名度;针对有需求的企业,为海外客户提供一体化设备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不断开拓的国际市场,公司有望依托不断增加的订单规模及市场竞争优势,在行业扩张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打造光伏第二增长极

除了锂电池市场前景,光伏新产品的开拓情况也是来访投资人最关注的。

海目星的光伏业务于2021年开始布局,尽管时间不长但研发实力强劲。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TOPCon一次掺杂设备,不仅提供了解决行业瓶颈的工艺方案研发,实现了批量交付,更是为客户实现持续稳定产出电池。

对于光伏行业的设备布局,公司表示,随着TOPCon转换效率提升后,今年TOPCon扩产规划继续,随着该类生产设备需求激增,目前重点布局TOPCon一次掺杂设备。截至中报披露日,公司的光伏业务已获得了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弘元绿能,捷泰、正泰、阿特斯合盛硅业、协鑫等知名客户的订单。目前,公司TOPcon激光一次掺杂设备已签订合同超过350GW+。

另据公司2023年6月30日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披露,光伏设备订单金额已超过4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TOPCon激光硼扩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一次硼扩,相较于专注光伏领域的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海目星最早克服该技术难点。目前光伏激光设备领域里,海目星凭借新品开拓实力后来者居上,仅靠单一业务部门就已与帝尔激光平分秋色,两家牢牢占据该领域80%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9月1日收盘,帝尔激光的市值已经约137亿元,而海目星仅85亿元,按横向对比来看,海目星目前处于估值底部。

在线上调研活动中,海目星还回复了投资人对于未来业绩增长趋势的疑问,公司称下半年的收入,需要看下半年订单的验收情况,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在过去几个报告期,公司下半年的收入均高于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仅占全年约25%,下半年为验收与结款的旺季。

稳定的业绩增长趋势叠加新产品新市场的开拓布局,海目星如今正领跑激光设备行业,在手订单85亿元,相当于2022年营收的两倍。而高在手订单规模给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强力支撑,正处于估值底部的海目星,有望伴随光伏TOPCon电池的放量迎来持续稳步成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