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中报:心理按摩篇

在连续2年熊市下,相信投资者最需要的就是信心,信心没法凭空而来,咱们对经济和市场又不太了解,如果专业投资者能给一些心理按摩就比较好。

但是由于屁股决定脑袋,基金经理任何时候的观点几乎都是看多的,有些是真看多,有些是假的。特别是当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对于基金经理的看多观点要有所警惕,更要珍惜那些敢于看空的基金经理。

不过好在现在是市场低位,基金经理的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特别是资产配置型基金经理的观点(比如FOF、固收+),可信度更高。

最近中报出炉,许多基金经理都写了不少心理按摩的内容,我把自己关注的240多只基金全看了一遍之后,我感觉好多了,对后市也更有信心了。

从中摘取了一些比较不错的观点(有删减),不是无脑看多,而是一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观点,特别是多摘录了一些老将的观点,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投资有所帮助。

由于中报和二季报接近,与二季报重复的内容就放的比较少,以下基本上都是最新观点。当然,二季报的观点也是比较新的,也可以参考

关联阅读:60位基金经理的2023二季报观点,一句话概括

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和看好方向这样的内容,这次就没有归纳,都是心理按摩性质的内容,因为我觉得当下大家最需要还是信心,而不是方向。

东证资管·苗宇:中期来看,我们有理由乐观:1、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拼劲十足,每个人都向往过上美好的生活;2、人口素质普遍提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接近一千万人,这是宝贵的人力资本;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上没有错过任何一次产业浪潮,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工业自动化包括最近火热的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上并不落后;4、实实在在地在做产业升级,今年能看到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趋势非常好,这些是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这个红利还处于加强的趋势里。

短期来看,可以观察到整体工业品的库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经济有补库存的需求,同时政策基调非常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现在全市场估值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全球也是属于较低的水平,估值继续下行的风险不大。

中泰·姜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乐观。这种乐观不以经济高速增长为前提,而是以高质量增长为前提。新兴行业驱动的产业升级为其一,传统行业的提质增效为其二。叠加中国股市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我们对A股未来总体回报乐观。一国股市的长期回报不取决于GDP增速,而取决于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当前的估值水平。只要竞争优势明确且长期可持续,加之价格合适,就都能提供好的长期回报。

富国·毕天宇:中美博弈是无法回避、未来长期必须接受的现实存在。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转型期,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及其产业链长期来看总量继续大幅增长已不现实,能否成功摆脱困境,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举国上下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最近走访了不少上市公司,尽管或多或少存在负面因素,但是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公司特别是大家最为担心的出口行业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一局面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引进和不断升级。这其中,不仅有传统的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还有不少新兴的产业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医药器械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蓄了大量的工程师红利,在新的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正是由于这些工程师红利的存在,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并逐渐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博时·过钧:我们预计今年的低点在年中已经出现,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逐步修复。强刺激总量政策出台概率不大,我们更多期待相关行业政策和制度变革,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市场更多的耐心。尽管上半年我们经济预判和事实差距较大,但市场当前预期已经落在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之下的位置,情绪已经过于悲观。

摩根·杜猛:经济仍然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会按照自有的惯性去发展,信心的修复可能是最重要的。有价值的资产不会永远处在这种低估的状态,需要多一些耐心。

嘉实·谭丽:较低的原材料价格结合较弱的汇率,致使部分企业的利润增长有望超出市场悲观预期,另外结合逆周期宏观政策的出台,经济后续有希望进入补库存周期。近期政策面亦开始传达积极信号,有可能扭转市场对经济增长极为悲观的预期.中国宏观经济遵循其内在的周期规律,大概率仍处于温和复苏的通道,A股市场也会在逐步企稳。

景顺长城·韩文强:底部的形态很难是V型,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但经济启动的时点和催化剂往往都是事后才能清晰可见,更确定的是坚信经济复苏一定回来,经济不可能持续的弱,无论是经济的周期性还是整个社会对经济持续弱的忍耐力都是有底限的,而股票市场通常会领先最终的经济复苏,且过去的经验看90%的涨幅在10%的交易日,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等待,而这种等待的意义在于这是模糊的正确,一定要看到明确的经济复苏,往往会犯精确的错误,错过最有弹性的行情。

经历了3年疫情,包括房地产行业的衰退,经济已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后续稳增长政策大概率会陆续出台,相信经济将会再次复苏,只是现在经济体量太大,回升启动的速率会比过去的经济底部来得慢,需要耐心。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复苏,市场能再次进入类似于2016、2017年的行情。

易方达·张坤:从股票市场到上市公司,都是同时存在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但是,市场先生在一个短周期内往往只会聚焦于一面,放大哪一面更多取决于这个阶段投资者的情绪,正所谓市场短期是投票机。

放大好的一面时,坏的一面却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投资者无视了,反之亦然。成熟的投资者更应该全面的思考问题,特别是被市场无视但又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那一面,这样的认知往往是超额收益的来源,正所谓市场长期是称重机。

站在此时,我们更要聚焦在一些长期不变的重要基本事实或者常识上:第一,我们国家依然是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这意味着企业的研发、销售和生产等有巨大的规模效应,并且作为利基市场可以提供自由现金流助力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第二,我国有1.4亿的高校毕业生,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数量增加,这为从发展中国家迈入中等发达国家必经的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基础;第三,随着经济发展,中等收入人群不断扩大,而且收入有望持续增长,依然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第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济腾飞,以及不少华人在海外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虽然这些正面因素,并非不为投资者所知,甚至曾在某个阶段成为市场的核心关注点,但目前的市场却选择了无视。不管如何,这些因素都是不会轻易改变并且持续发挥作用的,只要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前景悲观是没有理由的。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已经到了不少优质公司私有化都可以算得过来账的程度了。我们认为,这样的估值对短期遇到的困难定价非常充分,但对于上述长期有利的因素是没有反映的。

兴证全球·林国怀(FOF):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我们认为可能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政策底”。过去三年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国内资金整体的风险偏好持续降低,目前大量的资金堆积在诸如银行存款、短债基金、定额终身寿险等产品上,一旦投资者情绪有所修复,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金需要重新配置。当前阶段需要对权益类资产更加积极。

睿远·赵枫:经过二季度企业主动去库存后,叠加宏观经济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经济有望在未来出现更快的复苏。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支持政策能够产生切实的需求拉动,我们预期企业会迎来需求上升和价格回升的双重拉动,带动收入和盈利的明显改善。

博道·张迎军:存量博弈伴随着边际交易盛行。何时能够回归长周期视角定价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增量资金,特别是长线增量资金的入场,其中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三季度本轮库存周期将进入见底缓慢回升阶段。宏观政策在平稳基调中会审时度势出台,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也会逐步提升,市场风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广发·程琨:A股市场往往容易对短期情绪过分定价,市场过度的乐观和悲观往往都是未来潜在损失和收益的来源,提醒投资人在当下应该适当保持和市场共识的距离。在市场极度乐观或悲观的时候,更可靠的投资依据应该是常识,因为在极端时刻,市场的一致预期不但不能帮助投资人更好地理解市场和经济问题,反而会误导投资人以线性思维去看待经济趋势。因此,当下我们会保持积极的视角,特别是对于经济总量,我们会比市场的一致预期更乐观。

中欧·蓝小康:投资者把债务问题想得严重了;把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的长期问题过于短期化思考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家,尤其是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这种竞争优势继续扩大了。另外,中国没有大量的外债,具有独立的主权和财政货币体系,因此中国出现主权债务问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政府调动资源、协调各部门的能力非常强,因此我们没有硬着陆的风险。至于短期商品价格下行带来的通缩风险,主要在于前期工业企业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较高,产出超出需求恢复速度所致;目前已经在主动去库存的尾声,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已经见底,开始进入被动去库存的阶段,长期通缩的说法缺乏合理依据。对于宏观经济,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确实面临着发展中的挑战,需要各方的智慧帮他们渡过难关,在经济的转型期做好先立后破。未来更重要的是转型而不是保持非常快速的总量经济增长。

易方达·张清华:目前决策层已经关注到经济内生需求不足的问题,政策的基调也开始转向稳增长,努力修复市场的信心。二季度大概率是全年经济增长环比的低点,经济继续下滑的风险较低,但考虑到目前的库存水平与产能状况,需求不足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需求侧的现状很难支持经济的持续复苏。政策落地的力度决定了下半年经济恢复的高度。股票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风险较小,市场可能阶段性处于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的徘徊震荡,预期的扰动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政策窗口期内也可能出现短期交易行情,但市场的整体好转需要看到基本面更明确的信号。股票投资上组合将维持较高的权益仓位,适当加大与总量经济相关性低的资产配置,优选供给清晰的行业。

泓德·秦毅:下半年政策重心或将从保障供给转向扩大需求,政治局会议后房地产销售环比转好印证了居民端预期的改善,待政策落地后经济有望走出现实的低谷,不过整体来看高质量发展大框下政策力度不会很大,经济更多呈现筑底缓慢回升的态势。市场预期目前过于悲观,目前经济实际上已经接近底部区间,往后看,经济会逐渐向上,市场有望相较基本面提前转好。

永赢·李永兴:如果市场依然缺少增量资金且企业盈利依然不佳,那么仍然会呈现主题投资的特征。如果市场出现增量资金或是企业盈利出现见底回升的趋势,那么相关行业将会出现更有持续性的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鲍无可:当前全球总需求仍在稳定增长,一批优质的中国企业正在一些高价值行业进行全球扩张。

招商·王景:稳定经济措施逐步推出,地产与基建将有所改善,出口可能保持稳定,消费与就业缓慢修复。国内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宽松。随着经济缓慢修复,企业盈利也将逐步改善,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风险偏好有望提升,预计沪深300本轮调整基本结束,下半年市场或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因为本轮调整以来,外资持续流出但内资仓位维持高位,而目前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难以启动一轮新周期,所以市场或会继续在较为狭小的空间中腾挪,以时间换取空间。政治局会议中明确定调目前的困难是“需求不足”,提振国内需求或将会成为下一阶段政策的主要侧重方向。下半年对内需驱动的行业应提高重视,包括房地产产业链,可选和必选消费品、新能源、医药等。

安信·陈一峰:中国经济的韧性仍然较强,后续预计各项政策工具还有很多可以发力的地方,不必过分悲观。随着政策逐步发力,我们看好中国宏观经济下半年继续稳步复苏。目前A股估值已经反映了较多悲观预期,市场有一批不错的投资标的可供布局。

中泰·田瑀:对国家长期发展有着乐观的基本判断,制造业长期的比较优势以及微观层面众多拥有强烈致富意愿和能力的老百姓,是我们长期乐观的重要源泉。

交银·杨金金:长时间的景气造成了大部分中上游环节的新增产能处于扩张后的释放周期。在需求放缓、产能扩张背景下,中游和部分上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供过于求、竞争加剧的境地;叠加经济体各环节从春节后预期复苏的补库存转向了二季度的主动去库存,使得表观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经济自身有其企稳运作的规律,如果伴随经济刺激落地大概率复苏会提前到来,不必对中长期经济过分悲观。我们能以相当低的价格去找到一批未来2-3年有一定概率能够走出来成为下一个时期舞台中央明星的企业。

嘉实·孟杰:23H2将是经济筑底阶段,而2024年有望看到全球共振的复苏机会,源自中国政策底+美国降息+俄乌重建3重共振,不确定性仍来自多个重要国家和地区选举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欧·袁维德:当前权益投资者对于短期景气度给予的权重远高于企业长期的商业竞争力。今年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全面脱钩”向以“去风险化”为名义的精准脱钩调整,以“友岸外包”策略对中国以新能源、医药生物为代表的具备全球技术、成本竞争力的高端制造行业,采用产业补贴等形式进行限制。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已在近千万量级,人均创利、人均薪酬在中国所有行业中名列翘楚,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当前的体量上继续向前发展,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国内产能仍在继续扩大,而国内的需求不足以支持其产能扩张,如果海外市场拓展受阻,也必然面临盈利下滑、投资意愿降低、员工数量和薪酬增长放缓。这不仅对领先的高端制造,对一般制造业的投资信心也形成一定抑制。

对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我们并不悲观。从商业的角度,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难以颠覆,一个国家的市场若对此拒绝,除了需要长期的财政补贴外,还需要被扶持的供应商对其政策的连续性、货币的长期价值有长期信心,愿意投资扩产予以配合,而这几个条件只要有一项不满足,情况就会出现逆转,进入负向循环,届时中国的汇率、权益市场估值也将得以修复,企业和员工的收入空间打开,员工消费信心增强,国内财政政策也将迎来合适的发力时机。

制造业中,海外竞争对手的市盈率普遍是国内公司的数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意味着海外拒绝中国公司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将所有资产进行对比,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我相信这类资产依然是中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国富·徐荔蓉:经济的恢复夹杂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干扰使投资者的情绪逐步趋于悲观,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和短期经济复苏的过高预期是投资者悲观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仍然充满信心,在更多的行业里可以发现优质的龙头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估值均处于合理偏低或相对偏低的状况。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各自的挑战和困局,中国经济也不例外,但是企业家精神仍然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股票市场逐步增加的趋势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这个相对弱相关的洼地的持续流入趋势都将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下半年市场有望逐步摆脱存量资金博弈和主题炒作的方向,而更加注重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性和增长质量。

嘉实·归凯:中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存在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过去二十年支撑中国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全球化两大红利已经结束,人口总量、老龄化,逆全球化、“脱钩断链”等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只有加大改革创新、有效改善内需不足、开辟新的贸易线路才能保障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由于各种悲观预期在市场上已有较为充分反映,站在当前时点对下半年市场没必要过分悲观。中国经济还在增长,国内市场的广度和纵深都足够大,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大幅提升人类生产效率,新时代下优秀的公司仍会不断涌现。国内居民财富从房地产到资本市场的再配置才刚刚开始,当前国内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美联储加息也将见顶,这些都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积极因素。由于经济增长放缓,预计结构性机会将成为市场常态。

中信建投·谢玮: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走弱的可能性或仍被低估,以至于政策力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或导致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

万家·章恒:考虑到2024年美国大选,除非后续通胀压力陡增,否则美联储加息政策大概率会进入观察期,短期内将很难降低通胀至理想水平。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美国有望维持当前这种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全球经济因此将进入一个较为焦灼、难言顺畅的发展时期。受美国高利率环境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很难进一步宽松;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地方财政存在较为明显的压力,国内基建等逆周期刺激政策,更多得依靠中央财政。

国内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经进入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这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望摆脱过去十年二十年以来重投资轻消费的格局,有利于“内循环”经济的形成。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朱雀·梁跃军:中国经济主动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各种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转型意味着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在总量特征上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从过去五六年的转型实践来看,政策方面一直在做前瞻性主动调整,从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金融业影子银行的去杠杆,再到最近两年的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转型方向坚定,相应措施也比较坚决。

转型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并延续三年,2022年初欧洲地缘政治冲突演变为战争,中美关系也成为2023年全球关注焦点,主动转型叠加这样的宏观环境,出现了现在非典型经济复苏的局面。

资本市场投资熟悉的场景是总量刺激政策见效很快,经济呈现V型反转。非典型经济复苏下中国经济的表观特征是总量增速在下降,V型反转变为温和复苏,结构性变化显著,宏观调控政策也倾向于结构化。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投资上注重结构挖掘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总量政策更多是稳定宏观大盘为转型创造条件,期待强刺激政策并不现实。7月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注重扩需求促消费稳定经济大盘,政策并未回到“举债-刺激-建设”的传统老路上,而是强调“建制度”、“稳信心”和“化解长期问题”,坚守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变。

南方·钟赟:对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短期只是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和疫后的疤痕效应,造成阶段性的经济压力,但未必会造成长期中国经济的疲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强烈建议投资者这时候继续保持耐心和信心,未来回过头看,很可能会发现当下位置其实就是一个中长期的相对低点。

长城·廖瀚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最新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能是市场牛熊的分水岭,也会带来投资风格的巨大变化。当前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比较充分,未来进一步低预期的空间相对有限,顺周期相关的板块和个股处于一个赔率和胜率都比较好的阶段,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财通资管·姜永明:从最新数据来看,经济筑底特征初步形成,且随着政治局会议定调后政策拐点显现,传统的稳增长政策可能会重新成为下一阶段重心。其次,会议对资本市场表态超预期,我们对下半年走势总体看好。盈利角度,在需求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下PPI年内有望见底回升,CPI在底部的时间将缩短,企业盈利三季度或见底,同时意味着未来名义GDP增长还是有一定弹性。资金层面,美国6月通胀回落推动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边际回落,国内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对全球资本流向新兴国家有正面作用。

华夏·李彦:出资200万申购管理的公募基金,主要是对下半年市场充满信心。

广发·林英睿:常识并不寻常。回顾历史,我们总能找到非常清晰的脉络和道理,让常识光芒万丈;但每每到当下,大部分参与者总会沉迷于短期波动而不能自拔。

天弘·谷琦彬: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当周期在比较接近底部的时候,市场的看法都是由负面因素占主导的。经济实际就处于较为有韧性的阶段,但市场预期的波动非常极致,处于目前预期的低点,我们认为其实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海富通·周雪军:下半年中美经济周期均将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可能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内需将逐步企稳回升,外需保持较强韧性。同时,在房地产市场托底、地方债务化解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状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A股较为偏正面。海外,美联储加息周期也行至尾声,对全球风险资产估值的压制减轻。同时,随着国内外政策态度的明朗,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逐步下行的过程基本结束,下半年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建信·邵卓:人口和房地产拐点,是长周期上早晚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市场下行伴随对长期增长预期中枢的下修,这种向现实的靠拢在一定程度上也释放了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阶段过渡时的估值压力。另一方面,这些结构性问题可能通过更有效的政策得以改善——从产业升级政策到健全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安排,都可以起到提振长期信心的效果。

下半年,中国和美国有可能迎来疫情后去库存周期见底后的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尽管在长周期问题压制下对需求强度不见得特别乐观,但在足够低的市场位置上,这种边际改善也值得重视。经济可能迎来几个季度的上行改善阶段,市场风格上对成长、质量等主动管理有优势的基本面因子会更加有利。

建信·周智硕:本轮周期中,美国经济各项数据较好,库存未达低位,国内库存则已处于低位,悲观因素均已经完成逆转。一是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各行业生产高频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经济基本面正完成环比复苏的转换;二是从工业品价格的前瞻指标和翘尾因素来看,预计此轮PPI同比增速的底部已经在6月数据中得以确立,对经济重现中长期通缩的担忧也明显缓解;三是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收尾,海外流动性带来贬值压力收敛,国内基本面环比拐点出现,以及央行持续引导汇率预期,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大阶段已经过去。

国富·刘晓:中国制造业通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非常显著,制造业受益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配套的完整,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虽然短期受宏观经济影响,利润增长和估值仍然徘徊在历史相对底部位置,但相信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自身阿尔法属性会更好的显露出来,重新获得市场认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仍有望稳步提升,或将会有一大批优质企业从中国龙头公司成长为世界龙头公司。


新能源


华夏·杨宇:新能源车产业已经度过景气波动、盈利压力最大的阶段,板块也有望逐步修复。有竞争力的车型持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力越来越强,同时国家政策对于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我们认为汽车、新能源车下半年的销量会维持在较好水平。同时,核心的优秀公司估值都处于合理位置,过去年份的高估值得到了明显消化。

华夏·郑泽鸿:光伏方面,随着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光伏发电占比将保持持续增长,装机量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将保持很多年。新能源车方面,纯电新能源车的技术方向全球已经达成共识,海外和国内长周期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应该是未来比较确定的趋势。因此,长周期角度,我们对新能源行业战略性看多。中周期从供需周期的角度,无论是光伏产业链还是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产能释放带来的价格下跌过程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两年光伏产业链和锂电产业链将进入价稳量增的阶段。经过两年左右的调整,新能源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估值已经具备较好的吸引力。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全球都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国产品牌汽车占比大幅提升。同时,优秀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在全球市场上抢占份额。


医药


信澳·杨珂: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在7月底开始的全国性的医疗反腐行动,毫无疑问,医药行业的众多公司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于已经完成集采的药品和耗材,由于前期价格充分竞争,产品大幅降价的同时伴随销售费用大幅削减,此类标的受到影响较小;对于未被集采,且临床疗效有限,业绩增长主要依靠销售费用推动的公司,反腐事件的影响毋庸置疑是巨大的,未来对药企的合规销售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次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将持续1年,归根结底,行业事件究竟对相关公司业绩产生多大的影响,持续时间多长,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东证资管·江琦:7月底以来,医药行业受到反腐的行业影响,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认为反腐短期影响了市场的情绪,出现了的资金流出。但是从长远来看,每一次医药行业的政策波动,都是推动行业朝前发展的正向动力,让医药回归治疗的本质,让创新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动力,优秀的企业已经早就朝着研发、创新、合规的方向在发展。长期而言,看病的刚需依然会增加,老百姓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依然会存在,行业的波动会带给我们选择更便宜优质企业的机会。


人工智能


嘉实·王贵重:我们认为下半年AI应用会加速落地,曾经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会再一次被AI改变。首先是内容,无论是一维媒介文字,二维媒介图片,三维媒介视频,四维媒介游戏,还是社交、搜索、短视频、电商,我们用的互联网应用都会集成AI功能。软件会从功能软件到智能软件,软件的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帮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交互也会更加友好。

睿远·傅鹏博: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快速扭转了A股的风险偏好。会议指出“重视AI和数字经济”,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为证券市场寻找中长期投资标的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击“评论、点赞、转发”支持一下。

#谁是你心中的“宝藏”基金经理?#

$广发多因子混合(OTCFUND|002943)$$安信价值精选股票(OTCFUND|000577)$$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656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