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铜箔发展确定性的本质逻辑是:1)成本导向下降本意愿强烈;2)减轻国内铜行业对海外进口的依赖;3)提升电池能量密度;4)提升电池安全性。当前复合箔尚处于应用早期,首先看好设备端优先完成出货及业绩兑现,其次看好送样进展行业领先、多路线布局、有望率先实现量产的箔材环节,放量阶段关注边际转向PP路线之下,对一体化合格率提升更有优势的基膜环节。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把握复合铜箔确定性发展趋势的本质逻辑:
降低铜箔成本:新能源车价格带下沉,主机厂降本导向下行业加速推进,以1GWh电池单耗传统铜箔600吨/复合铜箔1000万平,良率90%测算,一台60度电的单车电池成本可下降979元;
减轻国内铜的进口依赖:复合铜箔可节约1GWh铜用量300-450吨,以2025/2030年以复合铜箔整体渗透率23%/55%测算,对应节省15.9/67.1万吨铜,其中国内7.9/27.6万吨,占比2022年中国铜产量的4%/14%;
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方面,同样6um的PP/PET箔材预计分别较传统铜箔减重55%/62%,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可提升3%;体积能量密度方面,复合箔材可以有效解决超薄铜箔生产过程中脆性问题,有效降低行业平均箔材厚度和成本, PP方向下4.5um的复合铜箔有望获得大批量使用,对应也可提升5%的体积能量密度。
提升电池安全性:复合集流体加工环节的毛刺尺寸小且数量少,不易刺穿隔膜,且高分子材料层熔点低、易熔断,切断或控制短路电流。
预计2023、25、30年全球复合铜箔需求0.8、42、206亿平,复合增速121%,对应市场空间6、190、721亿元;
技术路线还未定型,基膜或向PP转化,设备当前以两步法为主,一步法未来可期。
基膜方面,PP或成为下游客户安全考虑下的首选。PET膜在耐温、拉伸性能以及工艺难度上优于PP,是众多企业初入复合铜箔领域倾向于尝试的路线;但PET因易与极性溶剂(包括在水电镀设备和电池中)发生反应而存在高温循环跳水的现象,成本上二者单平基膜均约0.16元/平,因此产业已有向PP膜转化的边际趋势。
设备弹性与未来工艺路线高度相关,考虑车速上限、良率和设备成本的综合性价比,两步法是当前主流路线,远期看有较大降本空间,但目前因反复镀、车速低、切边率高等问题导致整体良率较低,影响产量;一步法中磁控溅射+蒸镀一体机无切边困扰、良率较高,且蒸镀环节增加镀膜均匀度,理论上单平成本有望比肩当前低良率状态下的两步法,但仍需产业内规模应用进一步验证。
假设2030年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设备各自在100%份额下的全量设备空间为820、574、967亿元,复合增速110%左右,其中磁控溅射、水电镀设备的空间为246、328亿元(两步法和三步法相同),一体机、真空蒸镀设备在一步法、三步法中的空间为820、393亿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