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受全方位大范围医疗反腐影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表现再次出现回调,但综合内外部各方面因素来看,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段时期内对医药行业负面冲击的尾声,随后积极因素或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内,A股、港股的医药板块均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在于:

(1)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发布后,一二级市场对创新药行业期待一度过高,前期估值方式欠合理那么回归理性的过程难免要伴随着“杀估值”;

(2)疫情三年时间内线下就诊人次明显减少,压制了医药板块的基本面增长空间;

(3)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抬升压低远期现金流折现价值,同时美元资本回流,一二级市场流动性萎缩,创新药企业融资难以为继;

(4)疫情过峰后医疗系统反腐重启,博弈加剧使得市场对医疗板块未来前景较为迷茫。

但现在可以看到,上述利空因素已经基本消化殆尽或者正在被市场快速消化,很多边际变化开始显现:

(1)创新药行业估值调整基本到位,合理性显著增强,沪港深创新药指数当前市盈率水平为30.36,处于2015年初基期以来的历史4.32%分位,对于一个成长性板块来说比较便宜,下行风险较为有限(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0907);$华泰柏瑞医疗健康A(OTCFUND|005805)$

(2)今年线下就诊人次已恢复正常水平,甚至部分三级医院由于过去两年就诊量“淤积”,还出现了就诊人次远超过2019年前水平的情况;

(3)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市场预计最迟明年二季度开始进入宽松周期,流动性环境将大幅改善,叠加地缘关系缓和,美元资本大概率将重新开始在中国医疗领域布局;

(4)医疗反腐只是整个医药卫生系统改革的“先手棋”,未来“三明医改”的全国推广对于传统上依赖大量营销活动支出占据院内市场的药企而言固然是重大利空,但其腾出的市场份额有望被真正研发能力较强、药物疗效较好的创新药企业所替代,因此医药行业内部也存在结构性分化的机会。$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A(OTCFUND|004905)$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中国医疗行业有望形成“双轨制”:一方面是通过“三医联动”改革后的医保账户、公立医院和廉价药品来“保基本”,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医保体系外的自费财富、私立医院和高价创新药“求升级”。如此一来,中国将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创新药消费市场之一,而这个长期变量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创新药行业的发展。

比如说,6月份比尔盖茨来华时,也是顶着盖茨-梅琳达基金会而非微软的名义,重点探讨“同中国进一步加强创新、全球减贫、公共卫生、药物研发、农村农业等领域合作”。

又比如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第一条也重点提到,“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

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在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的意愿已经非常清晰

而这背后的主要逻辑,则是在中美已经基本达成经贸合作协议、中国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背景下,美国医药集团作为美国国内的“大金主”,有望成为这一轮产业增长的主要受益者,而承担跨国药企代理商角色的国内药企也就有望在后续的医药行业反弹中领跑。$中国医药(SH600056)$

相对应的,则是在面对“引进来”的跨国药企更广泛竞争的情况下,我国医药企业同样需要全面对标国际规则标准、商业模式乃至技术能力,完成新旧利益集团的更新换代,打造一批具备“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龙头企业,而在这个维度上,医疗反腐正像是系统性改革过程的前奏。

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有望得到政策端的大力扶持,如前文所述,依赖营销资源驱动的传统医药集团的落幕也将为它们的崛起创造巨大的空间

因此,无论是聚焦自主创新,还是接受跨国药企授权为其创新品种入华提供服务的医药企业,都可能在这场医药行业的变革中收获新的增长动能。对此,较为全面地囊括了我国市场上述两类上市公司的沪港深创新药板块,有望更快地从行业的短期负面冲击中恢复,并在中长期取得更具可持续性的收益表现

#光刻胶、光刻机概念股走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