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化的落寞

从2011年至2022年的12年,中信国安,这家上市已经26年的深交所老牌公司,仅有3年盈利,出现9个年度的扣非净利润亏损。

中信国安深耕信息领域多年,但也布局盐湖开发、锂电池、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从上述经营业绩来看,这种多元化战略比较失败。这么多年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中信国安未被ST,更没有退市,看看年报就知道,靠的是投资收益,甚至有人说是“炒股”。

通过联营的企业开展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炒股收益,对中信国安贡献不菲。至少有6个年度,中信国安靠投资收益实现持续盈利。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中信国安的投资净收益,均超过当年利润总额,这意味着公司净利润基本来自投资。近两年公司投资收益退潮,2021年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损超2亿。

二、重整的进展

在重整之前,控股股东“国安有限”对中信国安的持股数,占股份总数的 36.44%,并且这些股份几乎全部被质押,全部被轮候(排队)查封、司法冻结,可见“国安有限”的资产状况。

2023年1月份,以老国安集团为首的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获法院批准,历时一年的司法重整程序宣告终止,老国安集团的重整方案开始进入执行阶段。

中信集团当日表示,将发挥产融并举的优势,全力支持新国安集团(新设立时,曾用名为“中信国安实业”)的改革发展,推动其加强公司治理和聚焦主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重整之后,中信国安的控股股东,不得不说,仍然是“国安有限”。

根据之前公告的措辞,重整之后“国安有限”的全部股权将转入新设的新国安集团,这比较拗口,实质就是 “国安有限”被新国安集团100%持股,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反过来说,“新国安集团”成为了“国安有限”的母公司。

作为央企的中信集团,是本次重整的战略投资人,她将以大股东身份持有“新国安集团” 31.67%股权,当然也就间接控制了中信国安,也可以说是间接收购了中信国安,由此,中信国安从没有实控人,变更至中信集团为实控人。

所以,中信国安的控股股东,仍然是“国安有限”,未有变化,并且辈份还是“不低”,和重整之前一样背靠中信集团,是其重孙公司(第四级子公司)。

而“新国安集团”的其他八家股东,则是从债权人身份演变而来,他们对“新国安集团”合计持股68.33%。

重整后的新国安集团,承接原有的核心优质资产,并将在法定重整时限内一揽子化解风险,以最大程度保护企业的长期经营价值,这也是维护全体债权人的权益的最好方案。

而原来待处置的劣质资产,则仍然保留在老的国安集团。

中信集团在重整方案中出资120亿,资金用途分为2大块,一是支付受让”新国安集团”股权的对价,二是对这个新集团增资,并将资金分为ABC三期陆续投入。其中 A、B两期的重整投资款,部分用途是清偿各类债权;C 期的投入才是对新集团的增资,用于“实业”公司的后续经营。

对于中信国安的普通债权人来说,只要单笔债权不超过100万,重整方案对其是利好方案,因为可以100%受偿债权并且有重整带来的雄厚资金保障;而对于单笔债权超出100万至5000万的这一部分,则只能选择“3%现金+以股抵债”或“20%现金清偿,剩余部分豁免”方式受偿;超过5000万部分的债权只能接受“3%现金+以股抵债”方式受偿。

整后的新国安集团能否主动融入中信集团的发展战略,抢点机遇,提速发展先进材料业务,突出主业提质发展新消费业务,深挖特色差异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业务,还需要拭目以待。

三、分析部分主营业务的概念

近2年来,中信国安开始“瘦身”,除了调整业务结构,推进战略转型,还对原有业务进行整合重组,逐步退出非主营业务和亏损业务。

目前,企业综合信息服务业务,是中信国安的主营业务之一。

企业综合信息服务业务,这个概念乍一看很抽象。其下属业务之一“客户联络中心业务”,其实就是为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客户外联外呼“服务,这个业务板块本就是从“外呼中心”一路演化而来的,类似于银行的客服坐席,电信网络的10000热线外呼等,基本是类似这种业务,但中信国安的本事不小,可以在这个业务领域,提供从人员招聘、培训到技术设备,再到办公场所租用的全外包服务。

下属业务之二的“企信通业务”则是各种升级版的智能短信,比如智能语音或视频短信,通过短信进行商业推广(广告)等等。云通信也是这类业务,加上一个云的技术赋能加持,也就是云的传输和储存的概念。

下属业务之三“权益服务平台业务”则类似于你的移动手机号,因为长期付话费产生积分,如何消费这些积分,如何对接移动商场,用积分兑换、购买其他消费品。

下属业务之四“审核标注业务”,则像是“网络安全员”,比如各大自媒体平台,如果是中信国安客户的话,那么这块业务就是对平台生成的各种自媒体内容的合规性审核把关,把AI 智能审核与人工审核结合起来,可以做到兼顾效率、质量和成本投入,并且可提供全场景、全内容体裁的内容安全审核服务。

虽然主营业务不佳,但中信国安拥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等多项顶级建筑设计类资质。

四、内部治理缺陷严重,引发投资者索赔

中信国安通过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7年辗转腾挪,虚增10亿净利润。

青海中信国安,是中信国安的一家已并表11年(2004-2014)的子公司,其连续7年通过虚构交易和少计费用的方式,虚增10亿元净利润。青海中信国安在中信国安世纪混改之时,也就是2014年悄然退出上市公司,这被认为是已完成“工具财务包”的使命。混改后的中信国安大肆举债急速扩张,追求短期财报数据,终吞恶果。

造假,直到5年后才东窗事发。

青海中信国安,当初是为开发青海省盐湖资源而投资成立的公司,主要从事钾、锂、硼、镁等资源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业务,拥有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开发权。中信国安是2010年1月才完成对青海中信国安的100%控股。

证券索赔专业机构江苏胜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宋联民认为,2021年6月2日晚,中信国安收到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披露的《2009年报》《2010年报》《2011年报》《2012年报》《2013年报》《2014年报》《2015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由此引发受损投资者索赔。

律师认为,他所代理的众多投资者索赔案件,部分案件已开庭,但目前尚未下判。凡于2010年2月6日至2020年5月17日(含当日)期间买入该股,并且于2020年5月18日及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该家律所官网加入索赔,获赔前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如上文所述,如果法院判决支持投资者的单笔赔偿金额在1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债权部分,可以全额以现金方式受偿。目前中信国安已计提5亿资金,应对投资者索赔。

五、ROE指标、利润状况

由于审计机构(立信所)在2022年4月28日出具带有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并且2019年至2021年,经审计的扣非损益前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孰低值分别为-2.8亿、-27.2亿、-14.8亿,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深交所自2022年5月6日起,对中信国安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信国安”变更为“ST国安”。

从ROE指标看,除过2018年,其他年份中信国安的ROE指标很差,2020-2022年直接为负数,2022年高达负57.79。ROE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平均ROE水平意味着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家可以用该指标作为很好的工具,来挑选好的上市公司。目前中信国安暂无机构调研的数据。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3.88亿,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94亿,截至2022年底,和2021年一样,是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由于流动性趋紧,存在未按期偿付债务情况。

六、未来和展望

中信国安在巅峰时期,市值曾经高达300多亿,1997年就已登陆A股市场。

只是,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数仅为19.22亿。有分析认为,随着大股东司法重整成功,有望助力公司股权实施再融资,进行资本运作等,降低负债率、提升盈利能力。

毕竟,回顾2022年初重整时,北京破产法庭发布的中信国安重整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就要求战略投资者的资金实力不低于400亿,一般二般的战投,真心玩不转这么大的盘面。背靠财政部的中信集团,既然收购了中信国安,那么对其各种输血和战略转型布局,接下来,想想也是应该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