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交所IPO活跃度大增,仅在9月27日、28日这两天,北交所就新增受理了两家医药公司,分别为延安医药和永创医药。

据悉,北交所成立两年以来,共有20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北京市北交所上市药企数量最多,从细分领域来看,化学制药领域占比最高,共有7家公司上市,医疗器械领域以6家公司紧跟其后。

近日,江苏永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创医药")递交招股书获北交所受理,虽然成功递表,但慧炬财经梳理发现,永创医药的问题着实不少,信披违规问题频发,令人诧异的是,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权代持等均不依法依规进行信息披露,而近年来,企业因信息披露问题IPO被否的案例不胜枚举。

招股书显示,永创医药于2015年8月31日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为三氟甲苯系列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了解,三氟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故具有较多特殊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电子新材料等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包括巍华新材、江苏大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东道可化学有限公司等。根据含氟精细化工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预测进行计算,永创医药市场占有率大约为1%。

一股独大

毕永堪控制九成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永创医药股权高度集中在实控人毕永堪手中,极易产生“一言堂”现象。

股权结构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毕永堪,其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2,763.00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90.0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毕永堪控制的其他企业共5家,分别为永多地产、永大进出口、华盛置业、创首业企业管理和金戈化工,值得注意到是,毕永堪儿子毕大伟持股比例为1.95%。

实际上,家族企业控股一直是IPO问询中的重点所在,"一股独大"被视为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石,控制权集中一方面对公司的管理以及经营战略的规划、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易形成垄断,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等内控制度缺陷,另一方面利益分配上大股东占绝对优势,会挤压中小股东的平等地位。

多次信批违规

实控人占用超七千万资金

内控制度不完善是家族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永创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实控人占用公司资金等内控管理不规范的情形,而财务内控一向是IPO中监管审核的重点,也有不少企业曾因此折戟上会关,内部控制度健全有效是重要的上市条件。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实控人毕永堪拆借公司资金分别为4,152.42万元、3,031.42万元、122.73万元、0.00万元,三年拆借了7306.57万元,此外,2022年11月14日,关联方阜新清稷升还拆借了公司资金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毕永堪违规占用挂牌公司资金,资金占用日最高余额分别达到2546.84万元、1587万元、296.48万元,占挂牌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分别为31.97%、16.81%、3.51%。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述占用资金己全部归还。

2023年6月,全国股转公司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不仅如此,早在2016年10月,永创医药就曾收到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警示函披露2015年,永创医药关联方永大进出口累计占用公司资金2,416.56万元,实控人儿子毕大伟累计占用公司资金4万元。2016年,截止8月5日,永创医药关联方永大进出口累计占用公司资金909.53万元。

此外,报告期内,永创医药与关联方永大进出口、永多化学存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转让金额分别为745.73万元、760.92万元、242.77万元和0.00万元。

而资金长期被实控人及关联方占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司内控体系的不规范。一位业内人士对慧炬财经表示,大额资金拆借往来是IPO审核中的重点,而是否存在资金闭环回流、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形成销售回款或承担成本费用等情形、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等都是监管部门问询关注所在。

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是灵魂,值得注意的是,永创医药报告期内多次信披违规。

2021年9月,全国股转公司对永创医药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口头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事因2020年至2021年7月,永创医药向其时任董事、实控人儿子毕大伟(备注:2023年4月辞去董事职务)控制的企业永多化学采购原材料,针对前述关联交易,永创医药未及时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并进行信息披露。

2020年至2022年,永创医药与阜新永多化学有限公司、阜新清稷升科技有限公司等发生关联交易,交易金额分别为745.73万元、1697.33万元、4939.14万元,占挂牌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9.36%、17.98%、58.39%。针对上述关联交易,永创医药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2023年9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对公司及相关主体出具警示函措施,一是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公司2020年、2021年与关联方永多化学发生经常性采购和销售业务;公司2021年、2022年与关联方阜新清稷升发生经常性采购和销售;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与关联方永大进出口、永多化学存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转让情形。公司未及时就上述关联交易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并进行信息披露。

二是未按规定履行资金占用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2020年至2022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毕永堪及公司原董事成林知存在向公司拆借资金情形,关联法人永大进出口及阜新清稷升存在向公司拆借资金情形,构成资金占用。公司未及时就资金占用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并进行信息披露。

三是违规代持股未进行信息披露:2005年以来,永创医药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长毕永堪与公司董事孙德明、时任董事杨桦形成股份代持关系,相关股份一直处于代持状态,但未签署代持协议,一直未告知公司,导致公司股权不明晰且未能及时在公开转让说明书、定向发行说明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文件中进行披露。

业绩规模小于同行

三大隐忧难解

就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永创医药业绩最为亮眼,不过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其主营收入规模偏小、弱于同行。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永创医药实现营收1.7亿元、1.78亿元、2.78亿元、1.94亿元,2021年及202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44%、56.42%;同期间,净利润分别为4343.03万元、3747.91万元、5405.08万元、4072.22万元,2021年及202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70%、44.2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28.53%,净利润4072.22万元,同比增长44.66%。

而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永创医药还存在毛利率下滑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29%、34.09%、29.02%、28.1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此,永创医药表示,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继续上升,且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则公司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另外,虽然业绩稳步增长,但其规模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仍存在差距。慧炬财经发现,报告期内,永创医药存在业绩规模较小、对单一产品依赖、供应商过于集中等三大隐忧。

隐忧一:业绩规模小于同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永创医药在招股书中选取中欣氟材、巍华新材、永太科技作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慧炬财经梳理统计,在4家公司中,永太科技总资产居首,2022年约为113.54亿元,中欣氟材位居第二,总资产为30.07亿元。此外,巍华新材总资产23.49亿元,同行平均值为55.7亿元;永创医药2022年总资产仅为2.09亿元,垫底同行。

营收方面,与同行对比来看,2022年,永太科技营收63.36亿元、巍华新材营收17.76亿元、中欣氟材营收16.02亿元,同行平均值为32.38亿元,而永创医药营收仅为2.78亿元,永太科技、巍华新材、中欣氟材分别是永创医药的22.79倍、6.39倍、5.76倍,永创医药仅为同行平均值的9%左右。

此外,报告期内永创医药净利润规模也是垫底同行。即使是净利润处于巅峰时期的2022年,该数据也只有永太科技的8.19%、巍华新材的8.69%、中欣氟材的28.82%,差距很大。

从行业竞争来看,永创医药数亿元的营收体量与上述企业数十亿元的规模相比,差距悬殊,在行业快速扩展阶段,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隐忧二:产品集中,对单一产品依赖

慧炬财经注意到,永创医药主要产品包括2-溴-5-氟三氟甲苯、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和对三氟甲硫基苯酚,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01%、71.02%、87.59%和91.76%,产品相对集中。其中2-溴-5-氟三氟甲苯为公司报告期内累计销量最高的产品,各期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1%、36.42%、54.91%、73.33%,2023年上半年占比超过七成。

永创医药坦承,若未来公司该产品下游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隐忧三:供应商集中,关联采购占比较高

报告期内,永创医药存在供应商集中、关联采购占比较高的风险业不容忽视。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永创医药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合计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85%、57.22%、69.69%和78.24%,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永创医药向关联方阜新清稷升采购间氟甲苯金额分别为1,831.86万元、455.58万元、4,639.64万元和4,882.17万元,占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0.61%、5.78%、25.31%和37.30%。值得注意的是,阜新清稷升2022年、2023年上半年均位列永创医药第一大供应商。

永创医药表示,若公司关联供应商经营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不能满足公司间氟甲苯的采购需求,且公司不能及时找到替代供应商,将对公司主要原材料间氟甲苯的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核心产品单价一路走高

产销率出现大幅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永创医药核心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近年来销售单价呈上升态势。

报告期内,核心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3.45万元/吨、12.74万元/吨、14.07万元/吨、14.10万元/吨,其中,2021年其平均销售单价较2020年度下降5.29%,随之从2022年一路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4.1万元/吨,飙增了10.68%。而另一产品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的销售单价由2022年的6.48万元/吨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5.82万元/吨,跌幅为10.22%。

对此,公司解释称,2-溴-5-氟三氟甲苯产品客户订单周期较长,一般在每年下半年签署未来一年销售合同,同时签订相应采购合同,在市场行情发生较大幅度波动时才调整合同价格,单价变动相对于其他产品存在一定滞后性。

此外,与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不同的是,虽然核心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2022年产能利用率仍在增长,但其产销率出现大幅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2-溴-5-氟三氟甲苯、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和对三氟甲硫基苯酚。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永创医药核心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销售量分别为435.74吨、502.33吨、1,082.40吨、1,002.28吨,产量分别为511.00吨、389.05吨、1,129吨、1,194吨。同期产销率分别为85.27%、129.12%、95.87%、83.94%。

在产能利用率方面,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永创医药核心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产能利用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5.55%、19.45%、56.45%、119.40%,2021年产能利用率仅为19.45%,公司解释为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影响而停产。

不过,从2-溴-5-氟三氟甲苯产销率来看,在2021年产销率达到最高点129.12%后一路下滑,进而跌至2023年上半年的83.94%。

翻阅招股书,慧炬财经发现,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2-溴-5-氟三氟甲苯和对三氟甲硫基苯酚存在未取得批复和验收情形,永创医药表示受下游需求的影响,公司仅少量生产和销售对氯三氟甲苯和3,4-二氯三氟甲苯,对原有批复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已完成验收手续的1,200吨/年对氯三氟甲苯和1,000吨/年3,4-二氯三氟甲苯项目产能,置换为2,000吨/年2-溴-5-氟三氟甲苯和200吨/年对三氟甲硫基苯酚技改项目的产能,另外产品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存在超产能生产的情形。

收入靠神秘客户“助攻”

客户与供应商重叠

在招股书中,“客户”显得颇为神秘。

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1-6月,永创医药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82%、60.82%、76.04%和89.19%。

另外,慧炬财经还注意到,永创医药存在对神秘"客户一"依赖情形,报告期内来自神秘"客户一"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46%、31.04%、31.93%和47.86%。

随着今年上半年对"客户一"实现大额销售,永创医药的营业收入出现大幅度提升,且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4.66%。在永创医药披露的前五大销售客户中,"客户一"报告期内均稳居第一,那么"客户一"到底是谁?遗憾的是,永创医药在招股书中并未透露"客户一"的实际名称。

永创医药对"客户一"的销售比重逐年提升,近五成的收入来自于此,若未来"客户一"减少与公司的合作,则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不过,对"客户一"形成依赖的情况下,永创医药人员配置合理性存疑,其销售人员总计才3人。

慧炬财经发现,永创医药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据主要成分,合计占比达96.74%,而公司行政财务人员合计17人配比远超销售人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销售人员却只有三人,作为一个拥有188名员工的企业来说,销售人员仅仅只有3名,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永创医药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分别为161.96万元、171.16万元、165.61万元、86.01万元,这意味着这3名销售人员的人均薪酬分别为53.99万元、57.05万元、55.2万元、28.67万元。

另外,报告期内,永创医药还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合的情况,双方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引发市场质疑。

招股书显示,永太科技、阜新清稷升、阜新达得利、淮安兴旺化工、永多化学等5名公司客户,同时是公司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中永多化学和阜新清稷升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慧炬财经注意到永多化学为公司时任董事毕大伟(实控人儿子)控制的企业。2020 年至 2021 年 7 月,永创医药向永多化学采购原材料,未及时信息披露,董事长毕永堪、时任董事会秘书毕丽敏被股转公司口头警示。

2020年-2023年上半年,永创医药存在1家采购和销售均超过100万元的供应商和客户重叠情况,这家公司就是阜新达得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阜新达得利”)。

招股书显示,永创医药向阜新达得利销售对三氟甲硫基苯酚的同时,并向其采购对硝基茴香苯硫醚,报告期内销售金额分别为172.62万元、955.46万元、1,935.33万元、691.13万元,采购金额分别为371.68万元、337.17 3万元、746.02万元、106.19万元,阜新达得利分别是公司的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第四大、第五大客户、第五大客户。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一家公司同时担任IPO公司客户、供应商,这种情况之前也出现过,部分企业可能是受行业因素导致,但如果不是行业影响,公司则可能需要说明其中的必要性以及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而IPO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集中程度向来是监管部门关注重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客户与供应商重叠,容易引发利益输送。一般来说,客户与供应商分属于行业上下游的两端,但如果发生重叠,其背后可能暗藏着多重风险,是否存在特殊的关联关系、资金占用或利益输送情形,这都是监管问询重点所在。

暴增的存货

占近四成资产

在永创医药的总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存货。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存货有7,396.1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33.24%,在2020年此数字为39.16%。

2020年年末、2021年年末,永创医药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5,307.98万元、3,506.1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16%、23.16%,而在此之后的两年,公司存货开始出现大幅增长,2022年年末、2023年上半年账面价值分别为5,943.41万元、7,396.19万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幅达到69.51%,并于2023年上半年达到历史最高值。

此次永创医药IPO募集资金1.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存货价值为IPO募资额的近半左右。

对于存货的大幅增加,永创医药解释称,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公司增加备货量。

从存货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913.831万元、38.16万元、5,926.39万元、517.82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永创医药过去几年存货大增主要是库存商品所致。

而公司存货激增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现金流净额急转直下。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3,363.14万元、6,206.70万元、5,330.09万元和1,191.38万元。过多的存货导致对公司流动资金的占用,进而造成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从2021年开始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一路掉头朝下。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维持较高的存货金额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一方面,较高的存货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从而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出现存货的市场价格下降、销售不达预期或产品无法符合新的市场流行趋势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公司存货减值的风险。

三年转贷1.3亿元

频繁转贷拷问内控有效性

永创医药内控的缺位,或将成为其此次IPO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上亿元的转贷,让市场对于其内控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在报告期内,永创医药似乎在内控执行的有效性问题上并未引起重视。在转贷方面,报告期内,永创医药通过3家供应商进行转贷。

招股书披露,2020年、2021年、2022年,永创医药转贷发生金额分别为3100万元、5700万元、4200万元,三年转贷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永创医药透过关联公司阜新清稷升(备注:实际控制人毕永堪儿子毕大伟报告期内任高管、2023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的公司)转贷了3200万元。"转贷"是指企业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的相关要求,在无真实业务支持情况下,通过供应商等取得银行贷款或为客户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的行为,在IPO审核过程中,"转贷"问题始终是监管层的重大关注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这属于典型的内控不规范表现。

永创医药表示,取得的上述资金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未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截至2022年12月末,已偿还上述贷款本息,不存在逾期还款情形。

一位业内人士对慧炬财经表示,大额转贷会让市场对于IPO公司的焦点聚集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得到有效执行。而企业多次发生内控不规范,会对估值上的公司治理负溢价,也会影响未来的市场发行。

三年半净利近七成被分红分走

钱去哪儿了?

尽管要资金求发展,但在IPO前,永创医药还进行了4次较大比例分红。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永创医药分红分别为3000万元、4800万元、2100万元、2149万元,三年半共计分红1.2亿元。同期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343.03万元、3747.91万元、5405.08万元、4072.22万元,三年半总利润为1.76亿元,也就是说这三年半公司净利润的近七成被分红分走。

那么,钱去哪儿了?按照毕永堪持股90%计算,这1.76亿元分红其中1.58亿元进入了实控人毕永堪的口袋。

值得关注的是,永创医药此次向资本市场开口拟募集资金1.5亿元,虽然与其它公司相比可能不算多,但慧炬财经注意到,截止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永创医药总资产分别为2.09亿元和2.23亿元。

这也意味着,永创医药拟募集资金的总额已经相当于其总资产七成左右,而三年半分红1.76亿元相当于分走了总资产的近八成。

有投行人士告诉慧炬财经,近期分红资金的具体去向是北交所关注重点,永创医药IPO前让实控人享受到了大笔现金分红待遇,是否存在流向客户、供应商等情形可能会被问及。

行政处罚、官司“缠身”

还曾遭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调查

另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永创医药都受到多起行政处罚,合计被罚317125元。报告期内,公司总计受到8项行政处罚,其中罚款金额最高的是93750元,事因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等。

慧炬财经注意到,其中涉及劳动保障的一起,消防安全的一起,安全生产的五起,职业病危害的一起。

招股书披露,2020年6月,涟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永创医药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涟水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受调查询问并报送相关材料,公司未按要求报送,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后仍未按要求报送材料,永创医药被给予8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劳动者或其他社会组织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劳动监察受理范围包含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等。

天眼查显示,永创医药存在涉劳动争议、受害责任纠纷诉讼。其中案号为(2020)苏0826民初664号的案件为永创医药与刘梅香的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已于2020年6月8日开庭,2020年10月永创医药被执行,执行金额为35万元。

来源:天眼查

另外,永创医药还涉及五起安全生产相关的行政处罚,值得关注的是两起,其中一起是2021年4月,永创医药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被罚款24375.00元。

另一起是2022年4月,永创医药在三车间副产硫酸后处理厂房内接有临时电源线,涉及临时用电作业,无临时用电作业审批手续,现场承包商作业人员不熟悉现场,被罚款8.8万元。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2019年7月26日、7月27日,公司员工杨桦、张焕霆因涉嫌污染环境罪分别被无极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杨桦、张焕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梁哲(已起诉)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先后将五车危险,每2,500.00元/吨交给梁某(已起诉)、于某某(已起诉)、张某某(已起诉),张某某再以每车18,000.00元交给刘某某(已起诉),刘某某再以每车10,000.00元交给韩某某(已起诉)等人先后将五车危险倾倒在无极县东庄村、明秩寺村、前北焦村等地。

2019年8月23日上述2名员工被无极县公安局取保候审。2020年6月18日,河北省无极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单位永创医药、被告人杨桦和张焕霆向无极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1年11月26日,无极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撤回起诉。

慧炬财经注意到,永创医药,报告期内中介机构服务费分别为227.20万元、177.59万元、93.26万元和228.65万元,2020年和2021年公司中介机构服务费中法律服务费支出金额较大,主要是2019年7月公司员工涉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庄村西污染环境案,公司聘请律师处理相关案件,也就是说聘请律师打官司花了上百万。

多次信批违规,在实控人控股权过高、收入依赖神秘客户、以及实控人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诸多问题下,永创医药IPO之路何去何从?此次能否闯关成功,慧炬财经后续将持续关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