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海机场发布了最新的客流量的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9月29日—10月6日),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保障进出港旅客258.4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158.1万人次,虹桥机场100.3万人次),日均进出港旅客32.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

其中境内旅客204万人次,日均25.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7%,境外旅客54.4万人次,日均6.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保障航班起降1.7万架次(其中浦东机场1.1万架次,虹桥机场0.6万架次),日均航班起降2152架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105%。

简单一句话,上机的国内流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甚至略微超过当年的水平,而上机的国际流量目前只恢复到了65%。

对于这个数据怎么看?

上机的生意模式主要是以非航业务为核心,而非航主要的核心收入来自于免税,而免税的核心在国际旅客。

国内旅客流量再多,国际旅客没有,对上机的收入贡献微乎其微。

所以,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对上机以及其他国际机场的定价从来都不是按照公共事业股估值,基本都是按照免税消费股来定价的。

因此,静态的来看,上机当前的数据肯定是不敬人意的。

但是,我这里再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上图,是我统计的上机自今年以来的境外客流和19年同期的恢复情况。

不难发现,虽然境外旅客恢复程度不如国内旅客,但如果把每个月的恢复比例连成一条线,斜率还是挺大的。

终于有点盼头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上机目前依然处于恢复期,国际流量它不是不恢复,只是恢复的程度慢了一些。

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依然不能得出上机日落西山的结论。

什么时候上机的基本面可能会出现恶化的可能?

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前兆。

1,国际客流量恢复比例开始止步不前甚至连续出现下滑。(超不过疫情前的水平)

2,业绩的恢复与国际客流量的程度严重不匹配,比如国际客流量恢复了60%,但当期免税收入却只恢复到了10%,这种情况就是不正常的。

短期而言,在没有出现以上这两种情况之前,我认为上机都是处于稳步恢复阶段。

站在更长期的角度来说。

只要长江三角洲在国内外的的经济地位不下滑,上面不禁止国际机场从事免税业务,上机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

如果短期和长期的核心逻辑都没有变化,那么这家公司就一直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投资而言。

理论上来说,在上机的国际旅客没有恢复之前,我们都属于左侧交易,这时候股价不高,但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真等国际旅客恢复甚至超过19年同期水平的时候,那时候基本面的确定性更高了,但股价相应的也会高一些。

投资就是这样,高确定性的东西,永远没有超级低估的筹码,比如茅台。低确定性的时候,筹码虽然不贵,但又耗费人心。

上机目前最让人踏实的是基本面确实再一点一点好转,但最让人不省心的就是恢复的有点慢了。

全文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