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供求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一、发生了什么

    据报道,目前至少有29家公司终止IPO,均是主动撤回材料所致。其中,9家来自创业板,7家来自深主板,7家来自沪主板,4家来自科创板,2家来自北交所。

    从所属行业分析,消费型企业仍然面临IPO寒潮。鄂旅股份、天津同仁堂、龙江和牛、沃隆食品、百神药业、德州扒鸡、玮言服饰、八马茶业、鲜美来、同福股份10家企业纷纷撤回材料,暂时按下IPO暂停键。

    此外,就连拥有“0001号”外资牌照的正大集团也识趣的撤回了IPO申请。倌媒显示,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沪市主板IPO已终止。终止主要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背靠”正大集团的正大股份可不是一般企业,据公开信息,正大股份隶属于泰籍华人谢易初于1921年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正大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其在泰国被称为卜蜂集团,旗下拥有正大饲料、正大食品、卜蜂莲花、正大广场、正大制药、正大置地等多个子品牌,业务覆盖农牧、零售、制药、地产、金融等众多领域。

    总体比较下来,今年企业IPO首发上市数量同比下降了12.87%,募资金额同比下降了33.03%,并且有多家企业纷纷撤回材料。

    二、后续影响几何?

    价格高和低、卖和买、市场冷与热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相对稀缺就会涨价,相对过剩就会跌价,这是市场规律。

    IPO收紧、暂停、大幅瘦身,必然会逐渐反应到二级市场、影响到供求,最终传到到股价。在增量资金还不能有效改观的条件下,“减供”也不失为活跃市场的捷径措施,对重塑估值架构及增强投资者信心显然是有利的。

    那么,哪些概念会因此受益?

    第一、次新股。尤其是刚上市不久的次新股,新股多了股价自然水落石出,新股少了股价当然水涨船高,一级市场可申购的新股少了,二级市场比价及争食的对手同时也少了,前期上市缺乏表现、整理较充分的次新股就存在价值重估或短炒的机会,恒勃股份连拉两个20cm就是典型案例。

    第二、壳资源,尤其是超低价亏损垃圾重组概念股。新股发行大幅收紧,壳资源便会升值。垃圾股因为股价低,体量又轻,历史上大凡给点阳光就灿烂,一有风吹草动就发飙,况且“活跃资本市场”,这也是符合当下政策导向的嘛。

    本博的核心理念是想到、选到、买到、守到、吃到,“五到”缺一不可。极智深潜,把智慧变成理念,把理念变成实操、把实操变成利润,用市场去验证理念,用实操去检验战力,这才是真本事!

    既然市场死水一潭,呃愿是那干柴,烈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