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这一组“矛盾”的表述:“跳出舒适圈”和“坚守能力圈”,如何正确认识这两个概念,为什么会有这种乍一听都对,但意思却截然相反感觉?
落实到投资上,大家又究竟该选择在“圈内”投资,还是跳出“圈外”进行尝试?来分别看看。
跳出舒适圈
何为舒适圈?这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环境的“主观感受”:在这个圈子里待着,与认识的人相处没有太大的压力,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其形成的缘由和偏好有关,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大多数时候是不是会因为擅长而喜欢去做某件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可以更高效率地获得正向反馈。比如:优异的成绩和他人的赞赏,这些正向反馈会让大家更有动力继续做这件事,不断重复之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则不尽然,从不擅长的事情上收获的可能是一般反馈甚至负向反馈,同时伴随负反馈而来的是强烈挫折感,被人所不喜。
这种对正反馈的“趋”和负反馈的“避”,会让我们形成这种偏好:逐渐将时间和精力倾斜到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大家的视野变窄了。用较为专业的术语来解释的话,就是情绪和直觉往往会支配我们的决策,同时信息茧房也会限制我们的认知。所以“舒适圈理论”认为,虽然舒适圈里有安全感,但缺乏一定的挑战,只有走出去进入学习区,才能得到进步。
坚守能力圈
能力圈则好比是孙悟空在唐僧周围画出的一个金圈一般,待在圈里仿若凡事都在掌控之中,贸然出圈则有可能沦为他人鱼肉,蒙受损失,是一种大家所擅长的、客观存在的,并且往往经历过验证的“事实”,比如大家所擅长的投资领域就是自身的“能力圈”。“能力圈理论”就认为:大家应该专注自己的知识边界,围绕所熟悉的领域去投资,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也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所坚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关于如何界定投资的能力圈边界,巴菲特曾给出了自己的方法,“写出自己真正了解的企业的名字,在它周围画一个圈,然后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等方面,再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彼得·林奇也曾强调,“要投资所熟悉的领域”,市场永远不缺少机会,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宁错过也不要成为过错。
能力圈内行动,舒适圈外学习
回归到主题,投资者如何做才能在投资市场中更上一层楼?不妨把握一个原则,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还是以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举例,早年巴菲特以“不碰科技股”闻名,即使美股科技股出现过好几轮牛市,他依然不动如山。但在最近几年,巴菲特把“投资视线”更多转向了科技股,并取得了不俗的投资回报。或许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多年前巴菲特出于坚持在能力圈内投资的原则,选择不碰科技股,只是因为他不了解而并非不看好,随着他不断学习和了解科技领域,当他把科技股也当成自身投资能力圈一部分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出手投资了。
对于我们每个投资者来说,学习知识从来都不会被限制,真正限制大家的是自身的学习意愿。当今的投资市场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源源不断产生。较为宝贵的品质就在于,不去自我设限,勇于尝试并勇于改变。
比如,保留好的“投资自省”习惯,每天花30分钟做下投资复盘,记录自己每日投资中取得的成绩,感悟甚至是失误,并定期整理。当某天回过头来重温所记录的内容,或许能从不同的视角找到全新的关联,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容易体察到因自身进步而看到处理相同投资难题时的不同切入点,温故而知新。
所以说思考走出舒适圈,决策回到能力圈。当大家跳出舒适圈去不断学习的时候,于日积月累中能力圈会不断扩大,这样也能更好地在投资市场中主动应变,不断成长。
$泰康稳健增利债券C(OTCFUND|002246)$
$泰康安惠纯债债券A(OTCFUND|003078)$
$泰康医疗健康股票发起C(OTCFUND|015140)$
风险提示: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页面产品由泰康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