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特别国债发行靴子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增国债以及预算调整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并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对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增加5000亿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预算调整之后,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简单按照名义GDP增速4.5%测算,4.88万亿元赤字对应今年3.85%左右的赤字率)。

虽然此前市场对特别国债存在一定预期,不过考虑到本次政策的出台时点位于超预期的三季度数据之后,政策出台依然超出市场预期。本次国债增发以及财政预算调整重要之处在于打开了赤字率上限的限制。在汇率承压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加大。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赤字率目标以来,仅有2020年由于抗疫需要超过3%,这意味着未来财政政策的想象空间有所提升。

$工银稳健丰润90天持有中短债A(OTCFUND|017054)$

$工银稳健丰润90天持有中短债C(OTCFUND|017055)$

考虑到年内经济增速达到5%目标的压力不大,预计政策加码的影响在2024年年初会体现的更为显著。在政策端的托举之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已经度过压力最大的阶段。  

回顾历史,我国在年中经历过6次中央预算调整,分别为1998 年8月、1999年8月、2000年8月、2007年6月、2008年6月和 2016年6月,其中2007年主要调整国债余额限额,以购买外汇为主要目的,而后2次并未新增赤字,前3次分别新增赤字1000亿、600亿、500亿,提升当年赤字率1.2%、0.7%、0.5%。此外,相对于年初中央预算规模,我国在2012、2013、2019、2020年均经历了国债超发,分别超发521亿、681亿、131亿、3068亿。从赤字率提升幅度来看,本次政策的发力程度与1999年相当。

$工银聚丰混合A(OTCFUND|011532)$

$工银聚丰混合C(OTCFUND|011533)$

特别国债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从投向来看,据财政部介绍,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主要包括灾后重建与水利相关工程: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 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财政由于土地歉收产生的财政压力。假设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预算增速维持在前9个月的-16%,其与年初制定的预算规模存在1.2万亿左右的缺口。如增发的国债全部投向基建项目,按照水利项目资本金的情况,1万亿国债大致能够拉动5万亿项目额。假设项目建设周期5-10年,每年对基建的拉动额在5000-10000亿左右,对应全年GDP的0.4%-0.8%。不过考虑到基建项目端的掣肘以及中央财政资金端运用的灵活性,实际拉动的规模可能小于上述测算值。

从中期维度来看,考虑到出口以及地产端的压力,经济明显回升还需要等待政策组合拳的进一步落地。政策抓手方面,除了传统基建外,可以关注城中村以及平急两用项目的进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