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持有迪安,绝逼不是嘴炮,说说对它的整理理解和未来规划。

1.我的成本价在25.7左右,大概浮亏-15%。介入是今年5月。

2.买入后跌破平台继续下探寻底,只能说日狗了。理性分析一下:

基本面上:最大隐患在于疫情期间应收账款和收购产生的商誉。应收账款主要是疫情期间产生,欠款方多是医院和政府,赖账可能性不大,但回款是要麻烦些,从上半年来看回收率在好转,但提升不多。商誉这个就不好说了,收购溢价也正常。回头看,疫情期间除了初期跟随医药板块大涨以外,后面21年和22年业绩并未在股价上体现,既然如此,同比业绩下降并不是一个特别压力。可以说基本面这一块没有什么,何况剔除核酸后,整体业绩30%左右增长,放在今天这个环境还是很难能可贵了。

技术面上:周K接近前期底部,今年最低点就在21快多,目前已经很接近,看看能不能形成双底部,如是支撑则非常强。如果顶不住,则继续向下探底。目前看,一是大环境,经济刺激,货币政策,对主要国家核心关系,无一不在改善。二是目前已经基本进入20年上涨前,底部区域,该区域市场确认后的支撑也不看再行下跌。

说点其他:

大股东陈海斌1亿多股,大概是每年只能减持25%,从阴谋论的角度,谁愿意越低越减,这公司就像自己孩子,如果想抛弃兑现,谁不想最大化利益?如果暂时还不到时候,肯定也得经营好为后来做个准备。所以大股东这边没有什么太大顾虑的,即便他要撤退了,那也得拉个高点出来。

外资确实是我买入后没有考虑到的,现在每天外资就是40-50亿的抛盘,我说的这个是对整个大盘。具体到迪安,整体看香港结算7%不到的持股比例是历史上很低位的了,前段时间高盛基本抛光了,退出前十股东,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但介入以来两三年赚不到钱,对谁都不好交代,外国人的思维吧——以上只是我的意。

最后说说未来打算:

医药快三年没吃肉了,别拿疫情初期那个涨幅说事儿,看看大A的板块轮动,医药已经沉寂很久。技术线上已经跌入前期主要筹码集中区。

近期走势看,半年报的股东人数不到3万人,筹码进一步集中。23年年报剔除核酸因素肯定是值得期待的,至少一个20%以上的增长吧,那有什么理由继续悲观?

未来三年迪安诊断的业务是比较清晰,也可靠性较高的,那么业绩增长对股价的支撑,什么时候体现,体现到多少?还有现在看看股吧就冷冷清清,要卖的早卖的,剩下大多数都是一些死多头或者坚定者。

一句话:持有,无惧波动。当然反对的理由很多,希望有理有据,大家共同进步,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但如果简单的一句骂街,除了暴露你的无知和浅薄外,没有任何意义,网络上喷人谁不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