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 20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 1.45 亿辆,届时充电量将增长 25 倍,充电服务商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 在创业早期,为了做成第一个合作加油站,我们在零下 20 多度的长春,去给加油站扫雪,终于打动了加油站老板;第一次做地推,看见一个司机就上前推荐 App,但好多人没等我把话说完,扭头就走了,觉得我们是骗子。终于等到一位司机大哥说‘我试试’。那一瞬间,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就这样,能链进驻了第一座城市,有了第一个用户,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他加油的那张小票,我一直保留到现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于新能源充电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能链智电(NASDAQ:NAAS)应运而生。

能链智电总部位于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凭借新能源行业 " 连接器 " 的角色定位,整合了市场零散的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等各参与方,让电动汽车充电更快捷、体验更佳,让产业链各方运营更高效。

在全国范围内,能链智电已搭建起一张广泛连接的充电服务网络,为充电桩制造商、充电运营商、主机厂和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充电解决方案及创新服务。

从一开始 " 摸石子过河 ",到 " 蹚出一条大路 ",能链智电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公司做到了今天。

以下为本刊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01

抓住四点机遇

发扬三大优势

本刊:请简单介绍下能链智电。

王阳:能链智电,是最大的第三方新能源资产运营和服务平台之一,并不持有任何一座充电站。面向新能源全产业链,能链智电为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选址咨询、软硬件采购、EPC 工程、运营运维、储能、光伏、自动充电机器人等,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产业效率。

截至今年 3 月底,能链智电连接充电场站 6.2 万座。2023 年上半年充电量达到 22.51 亿度。

本刊:有今天的成就,您觉得咱们公司抓住了哪些机会?

王阳:首先,中国新能源行业赛道好。"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 " 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在 150 万亿 -300 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 3.75 万亿 -7.5 万亿元。

第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销辆 688.7 万辆,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达到 25.6%;同时,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2022 年,我国公共充电基础累计数量达到 180 万台左右。预计到 2035 年,充电桩建设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 2.4 万亿 -3.2 万亿,未来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第三,市场分散,需要统一标准。目前,中国充电市场已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充电运营商 CR5(前 5 大企业市占率)从 2018 的 87% 降到了 2022 的 69.8%,未来 SME(中小型运营商)预计占比将会超过 60%。在高速增长且日益分散的充电市场中,亟需专业服务商来提供标准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服务。

第四,行业痛点亟待解决。在这样分散的市场中,无论充电运营商还是车主都面临很多痛点问题,比如优质充电网络覆盖不足、公桩利用率普遍偏低、车主经常遭遇找桩难、充电体验不佳、充电站配套设施不足、充电场站缺乏统一标准的建设及运营能力等。

本刊:投资方看中了能链智电的哪些方面?他们怎么评价的?

王阳:服务创新优势。从业务模式上,能链智电更像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行业的 " 一体化提供商 ",在能源零售方向,能链智电通过数字化手段高效连接充电服务供需两端,扩大优质充电服务网络,并增加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以及餐饮、车后等非电服务占比。在能源资产运营方向,为充电场站资产方提供选址咨询、软硬件采购、EPC 工程、运营运维、储能、光伏、自动充电机器人等一体化服务,以标准、专业的服务为资产方降本增效,提高市场中的高质量充电场站供给。

行业经验优势。随着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能链智电在中国市场积累起丰富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行业经验,可以向海外市场输出行业经验和产业能力,一些技术和模式都可以复用到新兴市场上,帮助这些海外国家快速启动充电基础设施和充电服务的建设。

占据能源行业发展风口。能链智电还加入到推进碳中和进程中,围绕源头绿色化、场站绿色化、使用绿色化,推动充电场站以及车主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2022 年,能链智电实现全年碳减排 184.77 万吨,相较于 2021 年全年碳减排 89.6 万吨,提升 106.22%。2022 年能链智电的电力交易购电量为 4.39 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电量 3.93 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 89.5%。同时,还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快电开发面向司机车主的 " 碳账户 ",激励用户参与碳减排,目前累计超过 46.3 万用户使用碳账户功能。

不久前,能链智电完成新一轮增发,投资人包括郑志刚博士及港股老牌上市公司中誉集团等。

02

未来中国一定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能源补给方式

本刊: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探索出来的,是否是主流模式?跟以往传统方式有何进步?跟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竞争壁垒?

王阳: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2022 年,中国卖出的汽车中有四分之一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销量比 2021 年翻了一倍。预计 2023 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 900 万辆。同时,中国也不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仅 2022 年,中国就新增了 65 万台公共充电桩。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能链智电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2022 年 6 月 13 日,能链智电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创新能力。能链智电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产业效率,现已围绕充电服务、移动充电设备、光储充一体化布局海内外知识产权百余项。公司现已推出首款自主研发充电机器人。我们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充电场站实现业务升级。能链智电旗下能仓科技与多家企业签约合作 380 余座充电场站,合计供应 300 台液冷一体柜,280 台风冷一体柜,部储规模达到 130.088MWh,并配套部署集智能选址服务、督导调试服务和能源管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订单总额 2.04 亿人民币。

生态能力。能链智电合作运营商已经达到数千家,包括中国大部分运营商,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达成合作,能链智电已接入蔚来、小鹏、理想、现代汽车、问界、岚图、高合、极狐、极氪等主流新能源车企平台,并为满电出行、斑马智行等车联网公司提供车载补能服务;腾讯智慧出行、绿色慧联等互联网及共享平台生态伙伴也与能链智电达成合作,目前我们已经合作主流主机厂。同时,我们通过合资并购等形式不断完善生态能力。能链智电并于近期获得 2.04 亿元储能订单,布局光储充一体化市场;收购香港最大光伏服务商香港光电,在香港屋苑及屋顶太阳能光伏市场份额 35%,公告拟收购欧洲领先新能源企业瑞典 Charge Amps,在瑞典市场占率 22%,将交通碳中和经验复制全球;与现代汽车、人保不动产、华润资本等世界 500 强签约,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数智化等方面展开合作,深度链接能源生态。能链智电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致力于成为全球化新能源生态型企业。

集团资源联动。据调研,目前 30% 的油站正寻求接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希望将传统油站转型升级,能链智电母公司能链控股连接超数万座油站,这些油站都是能链智电的潜在客户;集团上万家企业客户,将成为能链智电企业客户。

本刊:研发投入情况如何,产品如何保持技术创新力?

王阳:持续高投入研发,能链智电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该充电机器人基于自动驾驶、深度学习、3D 视觉等底层技术,具有自主寻车、自动充电、线上结算、自动补电等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需求,未来中国一定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能源补给方式。能链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系统全部自主研发,包括我们与各个主机厂自动驾驶系统的连通,自动充电机器人等,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 400 件。

本刊:商业化进度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推进过程中都有哪些问题需要克服?如何解决盈利压力?

王阳:2023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高达 132% 左右,属于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1600 万辆,渗透率达到 32.4%。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7 月,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221.1 万台,据能链研究院数据,预计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 1.45 亿辆,公用充电桩数量将达 2630 万台,充电量将增长 25 倍,充电服务商也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机会。

本刊:有没有长期目标,计划如何分阶段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王阳:一是坚持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和服务规范的标准化;二是推动充电场站和新能源车 IOT 化,融入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建设;三是推动综合能源设施的落地,光、储、充、氢、便利店一体化,实现资产提效;四是全球化,把中国充电服务解决方案带向全球。

03

要在新能源赛道胜出

四大能力不可或缺

本刊: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转型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跟国外比差距大吗?距离真正的国产崛起,还要补足哪些短板?

王阳: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实力不可忽视,在某些领域内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地位。比如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了全球 60% 以上的份额,由此带动整个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充电桩等行业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当然,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差距,比较明显的是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打造层面。这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

本刊:国外在新能源政策及发展方向、布局和研发,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王阳:不避讳地讲,国外新能源产业发端更早,政策体系相较比较完备,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在税收层面、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等。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而且中国市场有其特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要学习借鉴,但更多的是走出一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道路。

本刊:要在新能源赛道胜出,应具备哪些素质?

王阳:我们认为,要在新能源赛道胜出,首先应具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其次,需要具备市场洞察和战略眼光,能够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良好的运营和管理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最后,资金实力和合作伙伴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本刊:经常会听到不少评价,新能源存在概念炒作、估值虚高以及泡沫论,这些评价是否属实和客观?如何看待这些议论?

王阳:任何一个行业处于焦点之下,难免就会有过热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在过去一直有,包括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新零售,以及眼下比较火的 AIGC,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但市场也会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真正在做实事,脚踏实地地向前走的企业,才能在过热的市场中保持清醒,保持战略定力,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04

女性创业者要有一种 " 草履虫 " 精神

本刊:讲讲创始人的求学经历和此前的从业经历,对您现在从事的工作和管理提供了哪些帮助?

王阳:我 2011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拥有 5 年记者工作经历,采访过数百家优秀企业和上千名创业者,创业的契机来源于 2014 年的一次访谈,我采访了当时还在做咖啡连锁品牌的戴震先生,被他 " 帮司机降源成本 " 的初心打动,走上创业之路,这也成为我在能源数字化领域创业的起点。

我认为,女性创业者要有一种 " 草履虫 " 精神,做一种单细胞生物,雌雄同体,思想简单,但认准一个目标就会坚定前行。" 草履虫 " 精神的背后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执行力,也为我不畏困难跨界步入能源行业,带领团队持续探索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记者经历使我学会了观察和思考,以及与人交流和讲故事的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清晰地传达公司战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传播公司的品牌形象。

本刊:工作期间,企业的发展都注定要经历风雨,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您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王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过很多挑战和困难。其中最难的是创业公司面临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在创业初期,企业面临着很多未知的因素,如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稍有决策性失误,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此外,企业还需要面对来自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决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能链智电(NASDAQ|NAAS)$$新能源龙头ETF(SZ159752)$$中概股ETF-PowerShares(NASDAQ|PGJ)$

来源:融中财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