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会议召开,释放重大信号。

10月31日晚,ZY金融工作会议消息公布,信息量巨大。

今后必将根据这份文件,出现一系列重磅政策。

未来金融行业大势也基本敲定了。

一、先看规格。

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每5年一次,本身就是最高规格的会议。

况且,这次7常委全部出席会议,为近20年来首次,更加凸显规格之高。

二、政策主线: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每次会议都会根据最近金融状况,暗含一个政策主线。

比如,1997年,恰逢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已经被打垮了,国内金融风险累积,开始着手剥离银行坏账。

因此,当年的政策主线就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商业银行改革。

2002年呢?中国刚刚正式加入WTO,因此政策主线就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夕,我国的政策主线是:加快金融创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恰逢欧洲危机爆发,我国政策主线是:继续朝市场化改革,化解地方债风险。

2017年,经历过等市场化发展后,金融政策趋势开始转向为:加强金融监管。

随后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且出台资管新规等等。

这次的政策主线是什么呢?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原文是: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从上面政策主线可以看出,从2002年至2017年,我国金融行业的趋势都是朝“自由化”、“市场化”改革,并且鼓励创新。

有一个典型的迹象就是,投顾牌照没人要了,因为发得太多,当时价格都跌到了3000万。

当时大家讨论的都是,人民币啥时候自由浮动、资本项目啥时候自由兑换等等。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从2017年开始,监管越来越严格。

这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注意,再强调一篇:“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其实一切都有迹象,比如10月13日深夜传出重磅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这个动作就意味着,全面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管控。

三、这次有哪些新提法呢?

1、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原文是: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此外还有,“强调必须坚持DZY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

这个跟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导向一致。

2、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原文是: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与之相对应的要求是,“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

3、提及的风险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银行“产融”风险、道德风险、外汇风险。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房地产:强调保障房工程。

“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简单来说就是,民企融资跟国企待遇要一样,尤其是要重点支持保障房项目上,但是钱给了企业之后得监管,不能把钱倒腾出去了。

5、股市:强调融资功能

原文: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这再一次强调对股市的定位:融资手段。

这也是A股的本质,股民真是太难了。

6、人民币国际化。

之前将人民币国际化,口径都是“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说到底就是,朝完全市场化方向改革。

最近的提法是,有两个:“一个是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个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什么意思?

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思路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不分对象,全面国际化。

现在的思路是,主要针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国家。

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是强调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汇率稳定,也跟之前不一样。

当然,金融对外开放有一个前提: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四、总结:

这次ZY金融工作会议,最大的特征就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这种思路确实也有现实需要,比如:

从外部来说,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按照惯例就该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了;

从内部来说,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金融和经济领域确实也积累了一些风险。

现在不得不强化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但是,这些政策导向的客观结果就是,金融条件不断收紧。

记住一点,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只要强监管,金融市场都比较难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