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5%(前值50.2%),不及预期值50.2%,PMI指数超季节性回落,意味着经济动能重新放缓。从分项看,生产、新订单指数均出现回落,企业库存被动累积。临近年末,预期需求或季节性回落,淡季基本面数据亦逐步进入真空期,市场焦点逐步转为明年政策预期。10月赤字预算调整表明稳增长诉求的急迫性,政策遐想空间延续至一季度。


政策面:

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管理办法整体延续了征求稿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监管思路,但在部分解释条款有所放松。1)新办法下调了符合审慎要求的按揭贷款;2)新办法对政策行次级债风险权重调整为100%,优于商业银行对次级债的风险权重的150%;3)在资管产品穿透方面,对银行投资公募基金进行了特殊规定。新管理办法扩大了独立第三方范围。商业银行采用穿透法计量资产管理产品风险加权资产时,允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确认为独立第三方,银行投资基金产品资本占用小于预期。4)回购交易方面,对其中适用于10%风险权重豁免的回购交易期限从隔夜扩大到7天(含)以内。而适用0%风险权重的核心市场参与者扩大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多边开发银行和满足一定监管条件的资管产品。5)新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1日实施,同时设置过渡期,减轻了过渡期间内银行风险资本压力。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1)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3)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4)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海外:

1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表态暂停加息,符合市场预期。同时鲍威尔此次发言解读更偏鸽派,美债收益率本周下行为主。

11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称,美国10月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15万人,失业率为3.9%,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不及市场预期。美国当月的非农新增就业人口为今年6月以来最小增幅,失业率为2022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资金面与债市:

资金面: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回笼资金9260亿元,资金价格先升后降大幅波动。10月全月地方政府债净发行规模1.2万亿,发行进度超市场预期,导致大行融出边际缩量,尤其月末,市场流动性大幅收紧,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上行至10%以上,存单等高流动性资产遭到抛售。11月初,大行融出增多,市场资金逐步转为宽松,DR007价格回落至政策利率附近,存单市场重新转为回落。下周地方政府债披露发行量为1136亿元,较本周有所缩量,地方政府债发行供给冲击预期逐步减弱,后期继续关注1万亿新增国债发行节奏


债市方面:月末资金面大幅波动,但现券市场预期维持平稳,中长端收益率曲线维持平稳。后半周资金面转松,叠加PMI数据略不及预期,现券市场收益率转为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累计下行5BP至2.66%。国债表现好于国开,国开国债利差有所修复。


下周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资金面、进出口、通胀、金融数据等。

债市方面:新增1万亿国债、特殊再融资债叠加或有的地方债前置,债券供给压力较大,关注前期发行地方政府债资金何时重新回表银行体系,资金面和配套货币政策仍是近期债市的关键变量。短债聚焦供给高位下的资金波动,长债聚焦政策预期。


固收宝藏基:$淳厚中短债债券C(OTCFUND|008588)$$淳厚中短债债券A(OTCFUND|008587)$$淳厚益加债券C(OTCFUND|010514)$$淳厚益加债券A(OTCFUND|010513)$

#我国将增发万亿元国债#


数据来源于wind(2023.10.30-2023.11.05)。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