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房连跌18个月后,官方仍乐见其跌?

真话说出来如果很吓人,那该怎么说?如果是涉房话题呢?毕竟房地产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资产,中国房地产泡沫也是全球最坚硬的泡沫。

官方的表达很讲艺术,放风很有水平,可谓挤牙膏式地抖露出真实残酷的楼市真相和政策底牌,在预期慢慢实现中引导预期。话术颇显高超。

第一步,2020年8月先吹风打预防针。银保监会首任主席、也是最后一任主席的郭树清,曾半年三次发声警告“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先是2020年8月在《求是》首提“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12月发文《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指出,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2021年3月国办新闻发布会再次指出,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前央行行长易纲也发出过同样的警示。但多数人只当“狼来了”,少数人悄悄高位出货套现。

第二步,2023年2月半遮半掩说出了房屋数量。在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透露:“近三年来,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请仔细看,是6亿栋,不是6亿套!即便是每栋房子平均居住人数为5人,那么这么多的房子,至少可以容纳30亿人居住。这数字里释放了房子存量大、未来将越来越不值钱、二手房会越来越不好卖的诸多信号。

第三步,2023年9月明明白白承认楼市过剩。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担任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最极端的看法是,中国现在空置的房屋可以供30亿人口居住,我们只有14亿人口,虽然估计可能有点过,但可以肯定,14亿人是住不完的,而有购买力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肯定也是买不完的。”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

第四步,2023年11月直接撂明态度:乐见阴跌。央行副行长张青松11月7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坦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出现调整很正常,目前需要做的是防范调整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意即:官方允许跌,不允许急跌,实际上就是乐见阴跌,奉劝丢掉幻想、重建预期)。并称,目前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于2020年升至41.8平方米,已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

阴跌,或许是慢慢挤压房地产泡沫的最佳方式。本号早在2019-09《国家正在策动翻转,将楼市的钱赶向股市》一文中指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楼市的基调是稳中有跌(即使微涨,相对其他增长也是跌),但这种跌是阴跌,短期看是稳的、不痛的,长期却是慢刀子割肉。”

现在回头来复盘二手房价格走势(即真实的市场价格,新房价格不是市场价格),2019年9月之后已现拐点、疲态倍显,与物价上涨对比明显(详见《当前房价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是2016年后买了二手房……》),且截止2023年10月,二手房价格连续跌了18个月。

再看股市,今年以来,以“7.24政治局会议”和“8.28四箭齐发”两个标志性的时间点来看,高层已不遗余力地向市场释放种种利好,包括降低印花税、IPO收紧、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限制部分融券、限制大股东减持、鼓励分红、鼓励回购、汇金出手托底、严格管控融资规模等等各种各样的政策,意图只有一个:活跃资本市场。

本号借此机会不妨再次重申一个老观点:股市慢牛+楼市阴跌,是较为理想的一盘大棋局。

话说回来,中国的房地产正走在回归其应有位置的路上。这是好事。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正确的战略为何在策略上与实施上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真实数据的发布至关重要。

比如,地产库存,目前缺乏全国层面的可售面积数据。以至于专业人士只能通过“在建面积、已售出期房、现房库存”等诸多指标来推算。

比如,房价收入比,没有权威数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份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486元/平方米。而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万元/人,折合每月3000元出头。相比来看仍不健康合理。

再如,空置率,就一直云山雾罩。这个其实可以通过水电使用情况统计出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