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落实分级诊疗 方便就近就医——国家卫健委五问五答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庭关心问题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医院门急诊量增长,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增多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23日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就一些民众特别是患儿家庭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近期不少地方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纾解?
答:近期,我们持续关注儿童易感人群在传染病高发期的诊疗就医,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问:部分社区医院近期开设了面向儿童的检验检查服务,但有家长担心社区医院诊疗能力不足,贻误孩子病情,怎么办?
答:国家卫健委已经要求各地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
问:哪些医院有资格接受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患?
答:国家卫健委已指导各地对外公布了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
问:孩子出现发烧、咳嗽之后应该怎么办?
答: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疗方案以后,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居家治疗。
问:孩子出现哪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医?
答:根据专家建议,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关于支原体肺炎,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导致“白肺”?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专家解答。
近期,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主要症状有哪些?出现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家长怎么尽早识别重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进行解答。
制图:新华网李骁姗
问: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症状?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问: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得肺炎吗?会出现“白肺”吗?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通常来说,“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有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叶大多数都是正常的,这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
问:孩子出现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轻症肺炎病程较短,重症肺炎病程较长。支原体肺炎病程一般2周至4周,及时识别、及早治疗是关键。
近期各类呼吸道感染较多,如果孩子发热持续3天,体温没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问:家长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
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避免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非常关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
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
问:孩子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轻症无需住院,在家庭护理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
正确服用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一天不超过4次,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也不建议交替使用。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不常规推荐使用镇咳药,如果干咳明显影响孩子休息,可酌情应用。可以使用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帮助孩子排出痰液。
注意通风、保持清洁,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避免接触烟草、宠物、花草等。
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以免相互传染。
问: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