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难救啊!)



2023年11月9日晚,上市公司正元智慧公告称,其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11月10日,正元智慧股价“20cm”跌停,最近五个交易日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超30%。
 

想看看哪些“倒霉蛋”踩中了这个大雷,却在正元智慧2023年三季报中发现,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债券基金是其第五大股东,持有正元智慧136.39万股!

 

在一只“雷股”的前十大股东中看到一只债券型基金,而这也是正元智慧前十大股东中唯一一个产品户的股东。这背后到底是投资失误踩雷,还是另有内幕?不禁让人遐想连篇。

 

近两年光大保德信基金频频爆出负面新闻,投资踩雷、业绩不佳、规模下降、人员变动、监管发函……似乎所有坑都踩了个遍,曾经权益固收两开花风云一时的光大保德信基金悄然掉下悬崖。

 

 

风控存疑,旗下产品同步踩雷

 

说起正元智慧这只股票,在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导致深跌之前,便已经显露出业绩风险。

 

2023年三季报显示,正元智慧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910.81万元,同比下降26.1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824.39万元,同比下降29.27%。

 

2023年10月26日,正元智慧的三季报披露之后,正元智慧的股价在2个交易日内便下跌了将近10%!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在四季度一再受到暴击!

 

仔细一看,光大保德信旗下还不只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债券基金这一只产品持有了正元智慧,光大保德信安泽债券、光大保德信安瑞一年债券也都持有了正元智慧的股票。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的三只产品合计持仓190.13万股,占该公司流通A股比例1.35%。

 

其中,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债券为该公司第五大股东,该基金2023年三季度净值回撤4.19%,单季度跑输业绩基准4.92%,同类排名972/1074,一个债券型基金一个季度就亏损了4个百分点,实在是令人咋舌!

 

再看正元智慧的股东结构,发现在2023年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共持股31.90%,其中30.54%都是一般法人持股,仅剩下1.35%是基金持股!

 

也就是说,除了光大保德信旗下的基金,似乎没有别的产品户持有这只股票!其中是否存在什么未经披露的内幕,也很难讲。

 

这也不是光大保德信基金第一次踩雷了。仅仅在2023年上半年,就曾因为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重仓“妖股”*ST左江而陷入风波之中。

 

2023年一季报显示,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A的第一大重仓股为*ST左江,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的0.87%。而且基金经理赵大年名下在管的多只基金的重仓股都包含*ST左江。

 

从量化的角度而言,一般都要将股票的业绩等基本面因素纳素考虑范围。而*ST左江自2019年上市以来,公司表现持续下滑。

 

2022年年报显示,左江科技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18%;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2022年亏损约1.47亿元。

 

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对*ST左江2022年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原因包括无法判断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可回收性、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等。

 

能被称之为“妖股”,是因为在重重不利因素之下,*ST左江股价表现持续强势。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4月底,*ST左江股价相较2022年4月时的低点上涨超过5倍,年内股价上涨超过七成。

 

而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的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股票投资对象重点为基本面良好且具有持续增长潜力,股价处于合理区间的优质股票。哪怕是实实在在的股价上涨,也实在难以将左江科技和这个标准结合起来。

 

从逻辑上来讲,不论是作为仅有的持有暴雷股票正元智慧的机构,还是在业绩持续下滑阶段重仓持有*ST左江,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合规风控是否形同虚设?内控是否严格?都值得画上问号。

 

 

频频清盘,多只产品化身“迷你基金”

 

近期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舆论还不只是踩雷,频频有基金陷入清盘和大量基金规模缩减也引发了不少的关注。

 

2023年11月4日,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光大吉鑫发布公告称,将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光大吉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终止基金合同的议案》。

 

而光大保德信基金今年以来已经有六只产品清盘。若持有人大会通过终止基金合同的议案,光大保德信基金将迎来年内的第七只清盘产品。

 

根据wind数据,光大吉鑫混合A在2023年以来规模持续下滑,在2022年上半年末净资产还有7.72亿元,但到了2023年一季度末便只剩下0.37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剩下了不到5%!

 

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光大吉鑫混合A的规模更是只剩下了可怜的0.11亿元!至此规模已经连续下滑7个季度。

 

规模的持续下滑基本都是由于业绩不佳引起的,但规模下滑的如此迅速的光大吉鑫混合2023年前三个季度收益率为-3.23%,也并不算差的太过分,规模骤减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赎回。

 

赎回原因可能是对基金经理房雷的管理能力存疑,光大吉鑫混合A竟然是基金经理房雷名下在管的5只混合型基金中业绩最好的一只。

 

据wind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房雷在管5只产品的回报分别为-1.68%、-12.74%、-16.59%、-17.13%、-17.24%。

 

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有清盘危机的基金远不止这7只,有多只基金规模都不足5000万元,化身“迷你基金”。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71只基金中,有16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其中权益基金占13只。也就是说,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近四分之一的基金都是“迷你基金”! 

 

其中光大永鑫、光大岁末红利纯债和光大保德信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这3只基金2023年三季度末净资产更是不足1000万元!如果规模难以增长,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清盘危机。

 

多只基金深陷清盘危机的背后,是光大保德信基金这两年来规模持续下滑的缩影。

 

根据wind数据,在2021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的管理总规模972.14亿元,在业内排名49位,尚可跻身公募基金前50。

 

而在2023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规模为849.04亿元,业内排名60位,规模减少了100多亿,排名也下滑了10位!

 

 

股债失衡,“一拖多”问题严重

 

而规模减少背后,更为严重的是,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权益基金规模正在迅速缩减!
 

根据wind数据,光大保德信基金在2021年末权益管理规模(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合计)为293.02亿元,到2023年三季度只剩下121.62亿元!

 

近六成权益基金管理规模都化为乌有!而在同期,债基规模从479.25亿元上涨到了577.36亿元!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41只混合类产品与股票类产品规模共121.62亿元,占总规模比为14.32%;而债券类产品和货币市场型产品共29只,规模共727.43亿元,占总规模比为85.68%。

 

权益规模腰斩,全靠固收规模支撑只是表象,如今股债失衡的光大保德信基金,股债业绩分化越来越严重才是根源。

 

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3年11月21日,光大保德信基金有30只混合类产品与股票类产品在2023年以来亏损,其中更是有12只产品亏损超过10%!亏损率高达七成!

 

而债券类产品则稳健的多,29只产品中仅有光大添益A这1只基金微亏0.865%!而这只基金正是重仓踩雷正元智慧的产品!2023年以来收益超过3%的债基便有10只,超过了三分之一!

 

一边是权益七成亏损,一边是债基有三分之一业绩都还不错,股债业绩的严重失衡,显示出光大保德信基金在权益投研方面的日益惨淡。

 

权益业绩日益走下坡路的光大保德信基金,背后是负重前行的基金经理们,“一拖多”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1日,光大保德信基金麾下共有21位基金经理,其中7位都管理着5只及以上的产品,固收老将沈荣、詹佳、李怀定更是每人名下都挂着9只基金,远超业内平均的2.7只基金。

 

尤其令人咋舌的是,2023年8月23日才开始管理公募产品的韩羽辰任职期限只有三个多月,却已经是“一拖五”的权益重将,名下管理着22.92亿元的产品。

 

虽然韩雨辰之前有两年多的专户管理经验,但是刚一上阵公募基金便直接丢过去五只产品,光大保德信基金权益无人可用的窘境从中可窥见一斑。

 

回想当年,2021年及之前光大保德信基金还是屡获金牛奖、金鼎奖、明星基金奖等权威大奖的冉冉新星,权益奖项也拿了不少。

 

但如今却日益惨淡,2022年便只有一位债券经理获得英华奖,其余都是些“最佳海报奖”、“最佳创意奖”这样剑走偏锋的奖项。不知2023年的奖项评选之后是否还能上榜?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