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陷巢州、长庐州”之始,千百年来,巢湖犹如一颗晶莹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江淮之间。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物产富饶、风景如画,八百里巢湖养育了沿岸数百万人民,造就了一方人民的幸福乐园。这里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NO.1丨壹

从滨湖到环湖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其中巢湖的居巢区(后改为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划入省会城市合肥,而合肥揽湖入怀,巢湖生态治理保护和开发稳步实施。



2023年10月27日,合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明确,要强化市县联动。顺应城市格局由“滨湖时代”向“环湖时代”加速转变趋势,牢固树立全域思维。从市区维度的“滨湖”到五县市的“环湖”,难免让人联想到巢湖周边区域,比如巢湖黄麓、中庙及肥东长临河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合肥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做八百里巢湖的坚定守护者。7月29日,合肥市在部署贯彻落实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时要求,重点围绕“八个游”,做好文旅大文章,其中“绿色生态游”的具体内容为依托环巢湖十大湿地、十二镇等,加快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NO.2丨贰

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在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合肥市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休闲区总体规划分2016-2020年和2021-2030年两期实施,规划范围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市区、肥东县长临河镇、巢湖市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柘皋镇、中垾镇、散兵镇、槐林镇,庐江县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汤池镇、柯坦镇、冶父山镇、庐城镇和郭河镇,肥西三河镇、严店乡,总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含巢湖湖面)。



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承担着为全国旅游休闲区建设提供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经验的重任。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突出“五个示范区”的规划,还将诞生四个城镇群,把环巢湖作为一个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最美空间、旅游目的地打造。

五个示范区:“美丽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古镇名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研学旅游”创新区、“中国康体养生”示范区、“国际休闲运动旅游”示范区;

四个城镇群:国际研学城镇群、度假休闲城镇群、乡土体验城镇群、康体养生城镇群。


环巢湖地区的“一湖、两城、十二镇”,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包括巢湖水面面积)成为本次规划的核心区。

“一湖”指巢湖,

“两城”指滨湖新区与巢湖市区,

“十二镇”指长临河镇、中庙镇、黄麓镇、烔炀镇、柘皋镇、中垾镇、散兵镇、槐林镇、三河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



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规划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旅游景区到旅游休闲区的重大转变,未来将以创建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休闲区为总体目标,以环巢湖大道为中心,“一环多射”的干线路网正在形成把巢湖周边景点、城市、路线全面链接起来!



NO.3丨叁

规划进程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共分五期工程

一期工程以防洪和治河为主,减少洪涝灾害并为治污打基础,共安排了16个项目,总投资129亿元,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

二期工程以治污和防污为主,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

三期工程拟扩容和保护为主,扩大水体环境容量、增强水体流动性;

四期工程以完善和提升为主,利用一期工程结余资金进行拾遗补缺、完善体系;

五期工程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突出污染源治理,实施“山水田林路村园”综合治理。



2015年,三河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一举填补合肥国家最高级别旅游景区的空白,成为环巢湖旅游的一个主力景点。2017年,巢湖市、庐江县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依托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巢湖经开区正沿着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和环境质量、增加游客体验互动3个方向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为保障环巢湖湿地保护修复,合肥市近年来已投资近60亿元,全面建成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累计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906万平方米,修复恢复湿地面积6.5万亩。其中,安徽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肥东十八联圩湿地等环巢湖十大湿地“串珠成链”,形成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



NO.4丨肆

结语


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揽湖入怀,巢湖生态治理保护和开发稳步实施。随着合肥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创建,将成为合肥“绿色生态游”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