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er2 ADC:有望树立一线新标准

第一三共/AZ的Her2 ADC已经横扫二线及以上各种分型乳腺癌,未来期待点肯定是在一线及新辅助乳腺癌上。
其特点是往前线推进的过程近乎清一色的“无化疗”。
疗效应该不是问题,只要能控制住副作用(间质性肺炎等),就有望在一线、新辅助乳腺癌树立新标准。

同时第一三共/AZ的Her2 ADC未来还有望提线至一线Her2 NSCLC、二线Her2胃癌。NSCLC、胃癌虽已获批,但是都在三四线治疗,提线有望扩大患者群。
(还有很多2期临床暂未展示,例如Her2突变的妇科癌症、结直肠癌等,但局限在末线可能意义不太大)

Seagen/荣昌的Her2 ADC精准卡位第一三共并未覆盖的尿路上皮癌。算是Seagen在该靶点上落后情况下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海外尿路上皮癌并不算是小市场,但前有Necting-4后有Her2突变限制,峰值会比Necting-4要小。

Biontech/映恩则错开Her2阳性,意图在Her2低表达做出差异,该ADC是在第一三共基础上的优化,但由于是非头对头,寄望点可能更多在“低毒”。

2)Trop2 ADC:广谱靶点,站稳TNBC,攀登NSCLC

算是海外竞争相对激烈的靶点。

今年第一三共的Trop2 ADC出师不利,在PD-1经治NSCLC(鳞癌)中未展现生存获益。这给了吉利德明年“弯道超车”的机会,当然前提是3期取得显著性差异,而2024年就将揭晓答案。

二者都围绕NSCLC、TNBC(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深耕,但第一三共的在NSCLC上布局更扎实,而吉利德则更注重TNBC的强化布局。

但由于多是一线临床,初步数据读出可能要在2025年后了,给了后发竞争者一定机会。

科伦博泰未来期待点是能否如愿进入“一线”NSCLC或乳腺癌的海外3期临床,毕竟第一三共和吉利德先发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且对PD-L1表达Biomaker基本实现全覆盖。

留给科伦博泰Trop2 ADC的一线NSCLC或乳腺癌差异化竞争空间偏小。但Trop2是有望在一线NSCLC掀桌子的,这可能才是默沙东打算推一线NSCLC的动力,哪怕强行竞争也不能让其在NSCLC的统治旁落。

3)十亿美元大单品“Necting-4 ADC”继续巩固UC(尿路上皮癌)领先地位

今年Seagen的Necting-4 ADC联合K药公布了3期一线临床数据,基本站稳一线UC地位,IO+ADC展现联用潜力。

未来更多是往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中的一种)的早期治疗拓展,似乎在其他实体瘤的拓展进度不是很快。

该药今年销售有望突破10亿美元,海外机构对该药寄予20-30亿美元峰值预期,主要还是得益于美国尿路上皮癌发病率高。

国内迈威生物的进展最快,且在国内2期临床中,除了UC外,在宫颈癌上有不错的早期ORR数据,包括百奥泰、科伦博泰、恒瑞等都还是有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4)肺癌的“星星之火”:c-MET、CEACAM5、Her3

c-MET是NSCLC耐药的一个经典通路,目前多款Met抑制剂都在EGFR后线耐药获批。而艾伯维的c-MET在2期90多人临床中,在c-MET高表达中也展现了高ORR表现,但安全性上有6.5%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肺炎,安全性看起来还是有优化空间。

——国内后续可以跟踪下荣昌生物的同类ADC,目前在做国内c-MET阳性消化系统肿瘤的2期临床,看起来是有定位差异化的可能。

赛诺菲的CEACAM5 ADC仅披露了早期60多人的临床数据,比较依赖CEACAM5 阳性,才能在ORR上展现明显优效。CEACAM5突变相对c-MET突变在NSCLC占比要小一些,最高仅有25%左右。(国内商业化权益给了信达)

Her3 ADC率先从EGFR TKI耐药中杀出,已经公布了2期关键单臂数据,明年公布的3期确证临床数据将更具说服力。

百利天恒由于较早涉足Her3靶向,因此EGFR/Her3在国内先发优势还是明显,但未来若不能出海,可能市场还是有限。

NSCLC(非小细胞肺癌)众多靶点前赴后继。而SCLC(小细胞肺癌)近两年则主要涌现的是DLL-3、B7-H3这两潜力靶点。只是目前还偏早期,不确定性风险还较大。

5)拥挤的DLBCL:罗氏身位领先明显

罗氏CD79b ADC是20多年来,首个获批一线DLBCL,打破r-chop金标准的靶向药,并且该药从一线覆盖至三线,给其他药物留下的市场空间可能不是那么大。

而且已经开始联合自家CD3双抗,做覆盖面更广的非霍奇金淋巴瘤3期临床,意图进一步扩展用药范围。

国内恒瑞follow速度确实快,绕过DLBCL,直接在国内率先开展市场更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期临床。

ROR1、CD19 ADC目前暂未看到在一线的布局,进度上明显还是落后太多,要做出best优势可能才能突围。国内在ROR1上仅有基石在1期临床。

6)百折不挠GSK、企图一线超车的默沙东

默沙东在2020年曾斥资6亿美元首付款才拿到该药一半权益,并在2021年公布过早期临床数据,可以期待下明年的关键2期数据。

国内海正旗下博锐生物倒是动作迅速,作为全球第二款LIV-1 ADC,目前已经在国内1期临床阶段。

近日,GSK宣布BCMA ADC达到首个二三线MM 3期临床PFS终点,且从OS的P值(预计< 0.0005)看,若副作用不翻车的话(该药有明显的眼毒副作用),成药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同时,该药还有另外一个二三线MM的3期临床(与首个3期的联用对照组不同),若能成功,那基本有望分得二三线MM市场一杯羹。

华东引进了一款BCMA ADC,采用了少见的鹅膏覃碱作为payload,主要目的是减少off target毒性,减少肿瘤细胞针对毒素耐药性的出现。但目前还未有早期临床数据读出。

7)Seagen能否慧眼识金、IMGN在巢癌先发优势明显

TF(二三线宫颈癌)、FR(三线巢癌)都已快速获批上市,且在3期确证临床都延续了生存获益。那对于未来要么是提线、要么是扩展适应症。

而Seagen近期就有望展露TF ADC能否在其他实体瘤中展现潜力(国内商业化权益卖给了再鼎)。国内乐普美雅柯的TF ADC仍在1期实体瘤临床,需关注未来差异化潜力。

IMGN的FR ADC在三线FR高表达巢癌的3期临床中表现优异,提线至二线也顺利成章,只是时间偏长。(国内商业化权益卖给了华东)

Sutro的FR ADC的二线及以上FR高表达巢癌在2023年才启动2期单臂临床,在进度方面落后了一大截(国内商业化权益卖给了天士力)。国内最快的是百奥泰的FR ADC,仍存在一定差异化适应症潜力。

结语:

整体看,海外ADC在往前一线推进过程中,基本很少出现单药治疗,都是和免疫疗法、靶向药联用。

虽国内在ADC领域follow的很快,但也不可忽视在已有成药大靶点上,海外龙头已经覆盖的非常深,差异化的机会窗口在逐渐收窄。

ADC未来更多机会在未成药靶点上,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但不像PD-1这类一鱼多吃差异化不大的产品,ADC个体差异化机遇也更大。

注:全文提到的预计读数时间是预计数,临床表现突出的有可能会提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