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机场”)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主编的《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顺利通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查,正式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 1457-2023,计划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是白云机场在双碳领域发布的首部团体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白云机场邀请多家行业优秀代表,通过丰富标准起草团队的结构,不断提升标准起草专业性和适用性,涵盖7家机场、2所高校、4所设计研究院及13家双碳领域优秀公司,共计26个编制单位,主要参编单位除广东省机场集团各成员机场外,还包括北京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大连机场集团、重庆机场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东建筑集团、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及美的暖通设备公司等单位。

机场航站楼的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照明电气、能源供给及楼宇控制等系统在新改扩建过程中,存在各类标准不一的专业术语、信息词条、信息模型,不同系统在对接过程中需耗费精力和时间进行匹配,衍生出额外的管理成本。近几年,白云机场不断探索能源算法模型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应用场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对此,白云机场联合多家高校、设计研究院和计量、空调、暖通相关专业公司,成立标准编制专项组。从2021年10月启动以来,编制组先后组织召开标准研讨与技术交流会20余次,收到了来自设计研究院、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46家单位的460余条公开意见。通过不同领域专家的研讨和交流,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建立统一民用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来规范专业术语、信息词条、名词称谓、符号表达及信息模型等使用要求,使其能够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

该标准创新性地提出的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环境空间单元和系统调控单元等信息化管控平台架构,具体包含机场航站楼的分类和编码、室内外环境信息模型、暖通空调系统信息模型、冷热源及管路系统信息模型、照明电气系统信息模型、能源管理系统信息模型、航班及旅客信息模型共1种方法、6种信息模型,统一航站楼空间区域划分、设备和环境参数定义和单位、信息系统架构和接口等方面的“度量衡”,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为后续各类算法模型植入,打造更多绿色双碳应用场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标准是白云机场在双碳领域发布的首部团体标准,也是白云机场一直以来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的成果之一。未来白云机场还将积极推动绿色机场高质量建设,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持续贡献出更多的“白云方案”,为创建世界一流机场而努力。

文/ 谢智强、杨易畅、邬戈、李庆泰图/ 张轶、邬戈、李庆泰编审/ 股份公司党委工作部

(白云机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