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披露的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他们的付费率和ARPPU再次创了新高;与此同时,海外流媒体平台龙头Spotify的月活跃用户数和付费率均超预期,要知道,这两个指标超预期均出现在Spotify的服务价格上涨之后,也即“量价齐升”。不难发现,音乐流媒体平台正在享受“粉丝加速变现”的行业红利。

上述行业现象的出现与音乐的供需两端均有关系,要说最重要的因素自然是需求端。首先,多数音乐用户在过去两三年经历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入下滑或者收入预期降低,再加上身体健康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身心压力均有所增加,这时候,能够提供精神滋养、帮助缓解压力和烦恼的音乐产品很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其次,目前的音乐消费金额对于多数用户已经不构成经济压力,且在线音乐比较容易获得,收听一首音乐通常只需要花费三至五分钟,收听场合也比较随意便捷。从日本的经验看,在过去“失落的二三十年”中,音乐产业成为了最具有活力和魅力的行业之一,索尼音乐更是借机发展成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

从供给端看,最大的变化便是粉丝运营精细化。一方面,对于大众粉丝,流媒体平台依靠长期积累的线上数据,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不同用户的不同曲目风格偏好,为其推荐特定风格的曲目,提升其收听体验。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这一效果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平台为用户推荐的曲目将更加精准。另一方面,对于“超级粉丝”,在线音乐平台可以为其提供更多与其偶像音乐人的线上互动机会、偶像演出门票优先购、偶像周边产品、同一偶像的粉丝互动社群等,帮助他们加深与偶像音乐人的情感联结;同时,这些平台开始推出音乐人线上演出,“超级粉丝”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演出,并参与实时互动。

供给端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独立音乐人占比提升。流媒体平台纷纷推出音乐人培养计划,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赋能音乐创作,目前,网易云音乐的独立音乐人曲目已经占比过半。这不仅使其免于支付过高的版权费,更有意义的是,独立音乐往往是小众音乐,能更好地匹配部分长尾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流媒体平台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随着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等平台的份额下滑,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一超一强”格局形成,这有助于提升平台对用户的议价能力,使得“提价”更加顺利。

总之,伴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供给端效率提升和格局进一步集中,我国在线音乐市场的粉丝变现正在加速。相比海外流媒体平台,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付费率和ARPPU值均有两倍以上成长空间;同时,线上演出等正在提供更多粉丝变现场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