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股大师彼得·林奇曾说:寻找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这是成长股投资的关键。
长城基金的廖瀚博,便是这样一位致力于寻找业绩增长型企业的基金经理。在他看来,投资回报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盈利增长,投资中要积极买入并持有业绩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因此,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优质个股的挖掘中,并耐心陪伴优秀的公司共同成长。
廖瀚博
长城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研究员入行的廖瀚博,已在投资行业辛勤耕耘逾十一载,覆盖过汽车、电器、新能源、交运等多个行业研究,打下了极为扎实的研究功底,并通过持续的自我进化、能力拓圈,形成了“泛制造+核心消费+核心科技”的投资能力圈。
作为一位专注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廖瀚博又是一位“不凑热闹”、热衷于逆向投资的特例。“我一般不会刻意追逐市场热点,而是在市场关注度较低的领域中挖掘有变化、有成长性且被低估忽略的品种,在深入研究后买入持有,耐心等待成长的兑现和估值的回归。”廖瀚博如是说。
坚守风格,在均衡中捕捉成长
用一句话概括廖瀚博的投资框架,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交易过程中更加重视赔率和胜率”。
廖瀚博认为,投资回报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盈利增长,他会事先对市场大势进行研判,筛选出潜力较大的行业,而后在锚定行业的基础上,以商业模式作为切入点,找出上升空间较大、竞争优势较强的优质公司。简而言之,就是从边际的角度出发观察景气度变化,优先考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性,赚取公司业绩增长驱动的投资回报,从而分享公司成长的果实。
在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廖瀚博并不是极致风格,他不会把精力花在单一赛道或热点的追逐上。相反,他布局的行业中既有历来市场较为关注的军工、电子、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也囊括了汽车、食品饮料等核心消费品板块。
廖瀚博的另一大特质是风格不漂移,在轮动特征显著的A股市场里保持定力、坚守风格尤为不易。他说自己是一名慢热型选手,比起跟随市场的短期节奏,他更愿意把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在市场关注度较低的赛道中深入挖掘具有成长性且被低估的品种,并坚持长期持有。
持续的躬耕自省也令廖瀚博的投资体系不断进化,这其中既有投资框架上的持续完善,也有交易细节、持仓结构上的不断优化,以适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
同彼得·林奇既注重公司基本面研究,又看重未来增长潜力一样,廖瀚博的选股框架也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延伸到对公司成长性的挖掘,总结起来便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在定量上,他强调一家公司需要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较强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业绩兑现能力;后来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又融入了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和公司管理层三个定性指标,从而形成了如今更为完整的6大选股维度,投资上更具全局性思维。基于这套选股框架,廖瀚博还会在长期主义导向下做取舍,以平衡投资中可能遇到的“不可能三角”(商业模式好、成长性高、估值低),并对中长期景气度向上的行业,阶段性提高估值容忍度。
乐观观市,静待风来
展望后市,廖瀚博认为对市场可以多几分乐观。他指出,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整体处于筑底回升的态势中,万亿国债增发传递出国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为明年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中美关系趋向稳定,市场进一步向下的空间有限,A股正处在企业盈利、市场预期、公司估值“三重底”区域,可适当把握阶段性反弹或结构性机会。
“在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我认为明年市场还会以偏震荡为主,投资机会或相对均衡。建议优先选择经济修复下增速、提速和困境反转的行业,积极挖掘中小成长股的增长潜力。”
论及看好的行业或板块,廖瀚博认为,医药作为典型的供给驱动型成长领域,或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创新红利;而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则将依托于AI应用的崛起,在需求逐步回暖叠加国产化率提升的情况下,相关行业有望出现向上共振;此外,处于成长阶段的前沿科技领域也是他重点关注的方向,如卫星互联网、AI、人形机器人等。
在消费领域,廖瀚博则较为看好内需提振下的白酒,以及今年成为助推消费“主力军”的汽车。他认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国产汽车品牌或将进一步渗透,并有望通过“出海”巩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地位。
$长城均衡成长混合A(OTCFUND|019367)$$长城均衡成长混合C(OTCFUND|019368)$
#谁是你心中的“宝藏”基金经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