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懂车帝”新能源车漠河冬测引发多家车企的不满,相关话题连续登上热搜。

漠河冬测的视频是剪辑后的录播,其内容并不是就每款车型在冬季使用过程做单独评测和记录,而是将不同品牌看似可比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做肯定更容易产生流量效应,但这种“比较”与测试的初衷却有些背道而驰。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值得警示。

先看结果,在懂车帝的测试成绩榜单中,纯电续航达成率超过50%的只有三家,分别为仰望U8(85.08%)、宋PLUS DM-i(63.80%)和理想L7(51.26%)。

此外,魏牌高山DHT-PHEV(46.29%)、哈弗猛龙(35.83%),吉利旗下银河L6(32.32%)、领克08 EM-P(31.68%),垫底的则是华为问界M7,续航达成率只有31.6%。

上述结果引发多家车企不满,华为余承东炮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吉利副总裁杨学良直言“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长城汽车发布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七项倡议。

在质疑的同时,各家车厂公布了自家测试车辆的具体数据,其中质疑点有共性也有差异,但基本上集中在测试条件的不同以及不科学导致的测试数据不可比或不可用,以及测试方法本身并不公允,或者说不能真实反映产品差异。

测试条件的不同主要来自于整备期间开关门导致能量消耗以及原地整备的时间并不相同、座椅的加热功能并非所有车都开等因素,这些都会造成较大的数据偏差。如果说这些还能算偏差,那么车辆测试方法的不科学则称得上瞠目。

首先是纯电续航测试方法。懂车帝设定的规则是,只要发动机介入,就会立刻停止测试记录成绩。要知道,发动机介入的时机并不是在电量完全消耗完毕之后,而是根据不同工况、各大车厂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测试结果较差的问界和领克都是发动机介入较早的。如果再考虑到车内温度的一致性是通过空调设定完成的(一般用温度计会更加合理),而车内的实际温度的差异也会极大影响测试结果。

综上,你会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测试结果,中间导致结论可能不可用的细节多之又多。这就引申到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市面上的第三方测试视频的结论,或许都没法直接采信。因为在具体测试可比性之上还有一个问题——利益冲突。以这次冬测举例,即使上面提到的问题得以解决,这个对比的结论仍然不能直接采信。

首先,车辆本身都是车企提供,发动机介入的算法以及车内温度设定的算法都有可操作空间,甚至车企为了测试在硬件上动手脚都有可能,这就要求测试中的裁判员在测试方法的设计上和测试样本的公允性上做大量的工作,且保持中立。但懂车帝是家营利性的媒体机构,其与受测主体之间是有可能存在利益纠葛的。懂车帝的视频流量这么大,其商业价值可想而知,在如此的利益漩涡中想要保持中立,本身需要极高的道德水准。

那是不是说商业机构就不能做测评呢?我觉得至少要重点披露利益相关方、测试的方法和环境才是一个测试的坦诚态度,再让看视频的人来评估可信性。

回到投资研究,这样的产品评测值不值得看?关键是你从中看什么。我自己也看不少懂车帝的视频,但我不会采纳结论,而是将其中的细节试作为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OTCFUND|007549)$

$中泰星宇价值成长混合A(OTCFUND|012001)$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0728)$

以上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