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又至一年岁末。疫情放开以来经济复苏、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反复来回,地缘政治矛盾冲突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万物皆在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为了更好的驻足前行,我们需要复盘,以至于走得更远。
。
今年,是A股市场题材性机会的一年。年初的ChatGPT概念火爆出圈,一跃成为AI产业链中的强劲风口;二季度室温超导引发超导概念股大涨,而后8月也有阶段性表现;下半年,华为进军智能汽车,掀起一波汽车浪潮,智能汽车相关标的大涨;同期出彩的还有AI终端应用场景的AI教育、AI游戏和传媒,狂欢风起云涌。除了这些,龙年概念预期也催动了资金在“龙”字标的之间来回穿梭,更有甚的是“麻将”桌概念,玄学力度拉满。
今年,是A股上证指数3次下探3000点的一年。今年A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上证指数在四季度的时候三次跌破3000点,并且在12月下旬单边下达到2900点,打响“2900点”的保卫战。上证指数在2900上下反复来回,试探的是数字,抓住的是心跳。
今年,是小盘股表现更加亮眼的一年。除了上证综指,我们再看看其他宽基指数的表现,截至2023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分别下跌6.16%、16.87%、22.94%,其他规模类指数也呈现负收益。而中证2000和北证50两个代表微小盘股的指数却逆势上涨,在今年取得正收益,表现亮眼。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20230101-20231227
今年,是国家政策持续发力的一年。尤其是从三季度开始,国家积极出台一揽子政策,0724的政治局会议、8月中旬的降息通道和下旬房地产首套利率下调政策,10月和12月份国家队资金进场增持等等,是国家对未来经济持续看好的积极回馈。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寒冬将过,春归有期。归期何时,无人能答,但有期可知,且待道来。
在全球经济复苏同样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没有改变: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转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政策发力的效果,需要等到市场将信息发酵后才能看见。刺激资本市场的政策总是审慎出台的,每一次的发力都是国家坚定信心的表现。当前国家正在不断出台政策,虽然在短期我们并没有明显看到市场的表现,但是随着一系列政策细则落地,市场资金经过多轮博弈后或逐渐形成共识,最终磨出“市场底”。
从估值水平上看,当前投资具有较高性价比。截至2023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PE值分别是12.36和20.21,处于历史百分位20%-40%区间,创业板指当前估值26.64倍,接近0%百分位,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处于分位数10.2%、24.5%,估值相对历史均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20150101-20231227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损失厌恶效应”,即人在面临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往往会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简单来说,亏损20%和盈利20%,虽然都是20%,但是大部分人会觉得亏损20%带来的心理冲击更大。
市场的反复响应了这样的心理,因此磨底期是个让人异常难受的阶段。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此时不宜对市场保持过于悲观的态度,在真正的行情到来之前,需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坚定自己的信念。
不为极短期的伪牛市梭哈,不为情绪下杀的伪熊市出逃,坚定投资原则,等待暖春到来。
相关产品: $金信稳健策略混合A(OTCFUND|007872)$ $金信深圳成长混合A(OTCFUND|002863)$ $金信价值精选混合A(OTCFUND|005117)$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定投也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详情及风险收益特征详阅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
金信稳健策略混合(产品风险等级为R3,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3、C4、C5的投资者)
金信深圳成长混合(产品风险等级为R3,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3、C4、C5的投资者)
金信价值精选混合(产品风险等级为R3,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3、C4、C5的投资者)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