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这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日前,在2024年招商系金融机构年度展望“莲花山论坛”上,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就“旭日东升——掘金新质生产力”发表主题演讲。
陈显顺表示,2023年经济开局相对比较不错,经济工作目标基本上能够实现,展望2024年,旭日东升的格局没有变化,基于基本面向好的格局没有变化,对投资而言,比较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在于掘金新质生产力。
2024年,新时代下三个宏观特征变化
先来回顾一下,2024年需要注意的三个宏观特征的变化。
特征一:过去全球化分工带来的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环境正在过去。
回顾1900年以来的100多年,全球的增长通胀阶段主要经历过三个,第一个是1900年到1940年期间高增长波动和高通胀波动阶段,第二个是1940年到1980年整个波动率同时在回落,第三个是过去40年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的40年。
追根溯源,低通胀高增长环境来源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消费国消费,制造国制造,原料国生产,这是低通胀高增长环境形成的核心动力。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将进入低通胀、低增长阶段,低通胀源于过去十年需求不足,低增长下则要求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特征二:国内投资率向下,而海外投资率上升。
二十大以来,国内经济增长尤其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而海外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依赖传统的机械投资、制造业投资的路径。海外的较多经济体,经历的是制造业投资扩张的阶段,而我们是在稳定进入一个平滑的中枢。国内投资率见顶下行,而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投资率上行,这是一个逆全球化的趋势。
因此,在国内、海外投资率背离的背景下,要注意供给逻辑,淡化需求逻辑(出海除外),要去寻找到供给端出清的行业,供给端改革的方向。
特征三:地产及收入预期下行的消费动能减弱。
当前,我国居民大约有六成资产直接或间接配置在房地产相关领域。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带来了“财富幻觉”,例如2017年房价上涨导致存量房产增值9万亿以上,2018年高达14万亿,均是当年居民收入增长的2-3倍。
房价涨跌带来的“财富幻觉”大小,对消费有重要影响。我们发现,房价表现好的城市,消费表现也好,房价表现差的城市消费也较差。这意味着,若地产风险后续在B、C端共振下放大,负面影响会扩散至地产行业外。地产房价的稳定或者说泡沫的挤出,可能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财富效应的收缩,这种负面的影响将会扩散至地产之外的行业,尤其是像消费类领域。
展望2024年:旭日东升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整体认为会是“旭日东升”。
海外增长:美国制造业继续磨底,服务业缓慢回落,消费边际略走弱,去库存周期行至后程。
从近期的美国高频数据看,整体制造业PMI不及预期,延续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磨底态势,美国的零售数据相比前期的强势也有所回落。
从库存的角度看,9月数据显示,整体库存、零售和制造商库存增速在小幅回暖,出现边际补库的迹象,批发商仍在去库存中。因此,从整个制造消费乃至于美国财政的角度,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增速下行是大势所趋。
海外通胀:能源、房租和薪资减速,10月美国通胀不及预期,今年年末美国CPI缓慢回落至3%附近。
美国通胀是过去两年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胀的核心是在于能源、房租和薪资三项,展望未来一年,我们认为能源、房租、薪资整体是在下滑的通道中。
海外流动性:美联储11月FOMC会议继续暂停加息,回归观望模式,短期逆风缓和,但降息尚远。
接着增长和通胀,我们核心是去关注其背后的资本运行规律,或者说美联储的操作逻辑。美联储2023年11月FOMC会议,包括12月的会议,传达的信号是偏鸽派的。
市场普遍预期,下一个阶段,2024年五六月份,美联储会开启一个降息的周期,这个时候方向比节奏更重要,美国整体处于一个大的降息周期之中。
国内经济:预计2024年PPI转正,CPI温和上行。
放眼国内,经济增长的情况在稳中向好,不管是工业方面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盈利,还是消费方面的社零数据,或者地产销售、地产投资等数据,其实都比预期的有所好转。一系列高频数据都指向国内宏观复苏是有扎实的逻辑基础的,扎实修复的基本面环境没有变化。
结构上,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出口回暖是主要拉动;而消费增速则回落。同时,2024年PPI同比有望转正,CPI低于2%温和上行。2023年7月以来PPI已经见底回升,但弹性较弱,2024年有望转正。考虑到地产对消费斜率的拖累,CPI将温和上行。
投资策略:掘金新质生产力
一个前提:
重仓行业的微观交易结构改善。在谈行业配置策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重仓行业的微观交易结构正在改善。2021年以来市场持续消化拥挤度压力,也对规模较大的组合带来掣肘。这个问题我们在2022年“莲花山论坛”的时候也提到过,微观交易结构的恶化需要时间来解决,目前可能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良性化的解决阶段,这是一个好消息。
微观结构带来的压力,使得白马重仓股难以出现大幅跑赢现象。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2021年以来市场仍在持续消化此前重仓行业的拥挤压力。
从最新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市场对2000亿以上的大市值个股持续减持,而对100亿以下、100-300亿市值区间股票持续增持。另一方面,从基金持仓集中度看,2023Q2前10大与前20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占比均继续下降。
A股风格:
1顺周期受益于经济修复,全年成长有望占优。我们对于2024年的投资展望,科技成长是底色,顺周期是节奏性的,受益于经济修复、预期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当前,经济见底回升,市场在逐步修复,顺周期类的方向受益于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科技成长方向,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形势之下,科技的创新性、战略性值得去关注。因此,我们觉得2024年应是顺周期和成长均衡配置的过程。
2微盘股风险较高,看好盈利上行的大盘风格。同时,由于微盘股的盈利能力难以支撑其高估值,大盘股盈利优势有望显现。2021年以来微盘股跑赢的背后,是其相对估值的大幅扩张。
从基本面来看,2019年以来微盘股盈利能力持续处于负区间,其盈利难以支撑其当前的高估值。随着交易结构持续恶化,微盘股可能迎来踩踏,而盈利随经济修复的大盘股有望占优。
行业配置:
看好新质生产力主线。我们的观点比较鲜明,看好新质生产力的主线。在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下,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科技的权重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这是产业规律,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传统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增长是由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几大要素贡献的。人口,全球都在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资本的贡献率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已经充分体现,那么下一个阶段支撑经济增长,乃至切换经济增长引擎的核心动能,就来源于新质生产力。
一、沪深300中科技行业占比抬升。
股市是经济的映射,看2018年沪深300的行业占比,金融占35%,工业占13%,可选消费占10.2%,日常消费占8.7,信息技术占8.6%,金融和工业相加接近50%,消费占比20%,信息技术占比8%。
再看2023年6月底,沪深300的构成中,金融21.5%,相比过去5年市值压缩了13%,信息技术占比达到17.2%,相比2018年直接提升近9个百分点,工业仍然在扩张,达到16%,反映了过去5年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美股内部从1990年以来,科技行业占比抬升。
拉长时间来看,1990年以来美国市场30多年的变化对于我们当前市场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美股30多年的结构变化本质上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能源、材料、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占比在不断的被压缩,由最开始的30%压缩到12%,信息技术一路在扩张,由18%一路上升到33%,乃至于成为美国股票市场最大的组成部分,而医疗保健也在不断扩大比例。
三、A股科技、制造权重上升与中国经济去地产化、高质量发展方向一致,核心行业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高端装备、机器人等。
过去十多二十年来,国内投资经历了引擎的切换,地产投资曾是核心发动机,而在过去10年,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以来,信息技术的投资增速开始放量,并且稳定在比较高的中枢区间。A股科技制造权重的上升,与中国经济去地产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如果再延伸一下,我们会看到,所有辅助于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投资方向,都会获得比较好的超额回报。所以,从新质生产力角度,可以找到几条细分的主线,包括像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高端装备、机器人等,这些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一些方向。
四、均衡配置“复苏预期+中特估高分红”主线。
在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基础之上,还需要关注到哪些投资机会呢?经济修复的主基调之下,顺周期或者说复苏方向的品种也是值得关注的,可以沿着经济修复、中特估高分红和产业趋势三条主线进行行业配置。
1第一条是经济修复预期方向代表的复苏,包括三个方向:低估值成长,如半导体、创新药;周期修复,如石油、有色、煤炭等供给有优势行业;消费复苏,如基本面扎实的食品饮料、社服。
2第二条主线是以高股息策略、高分红策略为代表的中特估高分红,如能源、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以及数据要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等。
3第三条大的主线就是新质生产力,包括微观结构与性价比改善、受益于应用端创新的AI,以及人形机器人、卫星通信、高端机床等。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而海外增长具备一定压力,降息周期将会开启,行业配置上需要去关注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也代表着中长期产业趋势的新质生产力方向。除了新质生产力相关的TMT、高端装备等行业之外,还要适当布局复苏预期相关的周期和消费,以及高股息策略相关的中特估品种。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7亿#
$博时央创ETF联接A(OTCFUND|007796)$$博时军工主题股票A(OTCFUND|004698)$$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443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