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人在讲医药股投资机会的时候喜欢对标美国和日本,但是美国和日本的医药市场是什么样的,他们又说不上来。


张口就是需求很大,很猛,大牛股,这些空泛的概念,对投资帮助不大。


我们必须认真把这个事情的逻辑想明白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美国创新药市场领先全球


在生物医药方面,美国投入大,技术先进,市场发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美国人是真的舍得在卫生健康行业花钱。根据Wind数据,以2022年为例,2022年全世界所有国家平均医疗支出占GDP的9.7%。其中中国人均医疗支出671美元,约占GDP的5%,美国人均医疗支出超过1.1万美元,约占GDP的18%,日本人均医疗支出为4993美元,约占GDP的9.8%。


2、美国创新药市场强大。美国是全球创新药研发和面世的头号阵地,新药上市方面,Wind数据显示,全球销售额前三百药物中大约2/3 首先在美国上市,27%将美国作为第二个上市区域,合计超过90%,美国市场或可以持续享受新药品新器械带来的疗效优势。


美国药品定价与流通体系遵循“专利保护、自由定价、药物替代、医保支付”的法律体系,以创新药/专利药的高价供养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药研发,又以PBM/保险强大的谈判能力及原料药全球供货体系,压低仿制药价格实现可及性,共同造就出这个充分竞争、弱肉强食的制药工业。


美国药品实行市场自由定价制度,联邦政府不直接对药价进行管制,而是通过医药批发零售商、保险

公司等机构与药企分别谈判确定药价,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价格,同时通过专利保护制度保证制药企业的较高利润,所以美国自己的创新药市场动力十足,世界上的创新药公司也特别喜欢去美国上市。


3、仿制药即使在美国,日子也比较艰难。同样的创新药,因为美国基本上对价格不予管制,所以价格会远高于其他国家,IQVIA MIDAS数据显示,仅占美国处方药总量的11%的品牌药创新药占用了美国处方药支出的82%。


创新药把钱用掉后,留给仿制药的市场就很小了。根据IQVIA MIDAS 数据,美国仿制药出厂价格甚至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仅相当于日本的40%左右,英国的70%左右。


4、与医药市场的强大匹配,美国具有世界领先的商业保险市场。我们看2022 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结构:



结论:崇尚市场经济和创新价值的美国,创新药具有远大的前途,但是仿制药过的并不好。美国的高医疗卫生支出GDP占比和发达的保险市场,在全球独树一帜。


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作为美国的两大核心科技细分行业,多年来也一直在持续上升通道中。


第二、集采下的日本,医药行业相对分化


在老龄化的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日本的医疗卫生支出持续增加,是日本在失去三十年里为数不多有增量市场的行业,这点无需质疑。


日本医保调控全国药品、器械、试剂价格的主要方式,一是控制新品种进入日本的医保报销价格,二是每两年(2021 年后改为每年)对存量产品医保报销价格进行改定和重算。


对仿制药,日本根据首仿药和一般仿制药的差异实行递减定价法。根据国金证券研报,从2021 年开始,新进入医保的仿制药价格上限是原研药的 50% ,生物类似药上限是原研药价格的 70%。


这种循环递减式定价杀伤力极大,螺旋降价效应下药品采购价格会不断接近药企的成本价。依据历史经验来看,近年每次价格改定对国内药费支出的压缩幅度都在5-10%之间,也有力推动了日本国内药占比稳步下降。


那日本的药企为啥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牛股呢?


答案:创新药+出海。据国金证券研报分析,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武田制药、第一三共、泰尔茂、希森美康等少数药品和器械企业,正是成功在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西欧市场取得突破,才有了长期的超额成长。


即便如此,日本药企的竞争力也持续下降,当年的许多大牛股这几年表现较为一般,相对落后于日本的生物医药行业。


第三、医药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对比完美国和日本,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创新+出海。


尤其是进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过硬,或许会有较大的收获。


Wind数据显示,在我国医药市场中大约90%都是仿制药,创新药仅占10%。而这10%的创新药里面大部分还都是me-too(你行,我也行)和me-better(你行,我更优)的类型,真正的first in class(真正全新)凤毛麟角。这种情况下,创新药企业是要受到保护的。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3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目录调整从评审到谈判,全流程对创新药进行了倾斜。在评审环节,坚持支持创新药优先纳入目录的做法,组织专家对药品创新程度、临床获益进行分歧评价,使药品的创新优势能够转化为准入优势。根据医保局数据,从调整结果看,25 个创新药参加今年医保谈判,谈成23 个,成功率高达92%。与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 个百分点。



创新药的研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个股风险较大,采用指数基金的方式或更稳妥。比如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经过2023年初至今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部分赛道业绩高基数等因素引起的调整,当前很多细分板块的估值和溢价率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区间,港股的创新药企业性价比凸显。(数据来源:Wind)


这是我能想出来的投资中国医药行业相对较好的方式了。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资产配置比例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决定相关配置。请投资者关注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以及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特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该认真阅读相关产品正式法律文件及银华基金相关公告信息,以其为准,自主决策,并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港股创新药ETF(SZ15956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