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苏年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项目、北航校友私募股权投资协会支持的“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隆重召开。

在下午分会场一中,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副总经理卓仁华,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李思平,开元国创总经理杨眉,纽尔利资本董事总经理陈宇,海通开元执行总经理田鹰,昌科金执行董事谢思瑾,尚合资本管理合伙人乐德芳将作为本次论坛的专场主席,围绕主题“母基金驶入快车道”,进行精彩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经投资家网整理:

乐德芳:非常感谢投资家网在下午第一场圆桌对话给了母基金专场,这是今年开年以来股权投资一级市场里的第一个大会,总结2023年母基金投资的过往和策略,以及今年新的一年,让大家了解各位嘉宾过往投资的方向、策略以及新的创新。请在座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

卓仁华:大家好!我来自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我叫卓仁华。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是重庆的市级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于2014年,目前注册资本102亿,我们现在管理三支政府母基金,管理规模132亿。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主要围绕全市产业布局设立子基金,目前共参股设立40支子基金,总规模403亿,投资项目超460个,投资规模250亿,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有400多亿,助推投资项目上市42家,接近10%的比例。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过去一直是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核心业务是参股设立子基金,我们现在也在探索拓展更多的业务形态,今天来到这里希望和大家多交流,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谢谢!

李思平:各位行业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前海母基金,我们公司成立于2015年底,总部在深圳,目前公司管理基金群总规模在600亿左右。前海母基金是我们发的第一支母基金产品总计285亿,在2015、2016年市场环境下算是一支规模比较大的市场化母基金。后面又陆续发了齐鲁前海、中原前海基金都有母基金功能。我们LP囊括了国内主流机构投资人,我们也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四级42个政府机构的投资,获得了13家保险公司投资,包括一大批央企、国企,还有三大运营商也是我们的LP。

我们投资策略是母基金+持投相结合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投了子基金有60支,直投项目有400多个。截止去年年底,直接或间接上市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20家,我们自己直投项目业绩比较好已经上市了39家,去年我们自己直投项目也上市了9家,在国内成绩还可以,谢谢大家!

杨眉: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开母基金的杨眉。国开母基金是国开金融旗下专门从事基金投资和直接投资的股权投资平台。国开母基金一期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第一支国家级母基金,到目前为止我们管理了2支母基金产品和1支S基金产品,管理规模约260亿元,管理业绩、社会效益都处于市场前列。到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子基金+直投111个项目,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支持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谢谢大家!

陈宇:感谢投资家网给的分享机会,我是来自纽尔利资本的陈宇。纽尔利资本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牌,我们是2020年底成立的,核心团队都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兵,两位联合创始人,一位是元禾控股的创始人林向红先生,一位是国开行基金业务负责人邓爽女士。

纽尔利现在管理100亿市场化运作母基金,还有33亿在投S基金,以及在管30亿直投基金,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资本寒冬情况下一家比较活跃的投资机构,我们现在团队大概有40人,整个投资进度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后面还有很多子弹可以出手,也欢迎各位GP/LP开展广泛的合作。我们主要关注领域有半导体、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也是PSD系统性打法。刚才杨眉总提到的国开2017年设立的S基金,正是邓总在国开时带领团队打造的国内做的非常早的S基金产品。

田鹰: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海通开元的田鹰。海通开元成立于2008年,今年是第16个年头,非常荣幸今天以母基金身份参加论坛,因为开元最早作为券商直投到券商私募子,现在管理规模大概在550亿左右,之前都是直投项目为主,投了差不多600个项目,现在有130个左右的企业IPO上市了。大家关注最新2023年IPO榜单我们有15个IPO项目在市场排到第二位。2023年新设立了两支母基金,一支是安徽省工业互联网母基金,是安徽省国资委“6+1”体系的母基金之一;另外一支是上海海通引领区母基金,两支母基金分别是50亿和40亿,我们加入管理母基金队伍中。我们是母基金管理人的新兵,希望更多向在座各位嘉宾学习,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和探索过程中,目前两支母基金完成备案,正在进行第一批子基金管理人遴选、尽调和准备投资的阶段。后续陆续有一些新的母基金正在筹备过程中,今年还会落地1—2支新的母基金,后续会有更多跟各位嘉宾的交集,谢谢大家!

谢思瑾:大家好!我是来自昌发展的谢思瑾。昌发展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空间运营、产业服务和资本。昌科金是资本板块的运营主体,管理着昌平区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是2016年底设立的,昌平区作为第二批入选的全国小微示范城市得到了中央、北京市和昌平区三级财政的支持,所以在2016年底设立三支母基金,到目前为止包括新设立的,母基金管理资金规模大概90多亿,实缴规模是40多亿。我们对母基金的管理思路分为了两个不同阶段,1.0阶段是偏早期阶段的母基金,2017年投资到现在已经投了40多个GP,穿透下去投资了1100多个项目,目前有很多在北京和昌平的项目,2.0版本的基金围绕着昌平区主导产业,在生物医药、能源科技等重点领域又布局了2个中后期母基金,组成了昌平科技母基金群。

整体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既包括已有母基金,也包括落地合作的子基金,去年年底北京市规划设立四大重点产业基金,最大规模200亿医药健康基金就落在昌平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投资合作,与更多GP建立更深度的链接。除了做母基金我们也在做直投,从2018年拿自有资金开始投资到现在,投资了大概40多个项目,现在已经上市企业有5家,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也有5家,目前已经形成了母基金和直投双向联动实现点和面结合的打法。

乐德芳:谢谢以上嘉宾!我做一个我的自我介绍,尚合资本是国内2019年开始做S基金的一家机构,是一家纯市场化的机构。

如何做“PSD”多元化投资策略

乐德芳:我们接下来探讨问题跟投资家网邀请的嘉宾是有关联的,在场嘉宾有政府引导基金、国家级母基金、老兵新屏的基金以及券商作为管理人代表做的母基金。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卓总和谢总,政府引导基金听到要扶持本地产业要做母基金资金群同时还提到了直投,一级市场很多GP引发思考和议论,现在母基金都干直投了,在座政府引导基金为主几位嘉宾分享一下,如何在自己管理母基金同时能够兼顾直投的投资,以及跟合作GP们关系的相处问题。

谢思瑾:在双创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母基金投资以中早期为主,投了很多GP。后来在母基金体系相对完善后,开始布局直投领域。我们整个团队2018年拿自有资金做直投,母基金跟直投匹配,长期双轨并行。我们希望通过跟子基金合作来链接更多资源,合作基金有几类,院校系像清华、北大背景的投资机构,也有产业背景,也有市场化资金,通过与各类基金合作来拓展投资版图和产业生态布局。

我们的直投也不局限于昌平区,对于重点企业也会加大投资,目前投资几家企业都是昌平区的企业且实现了上市,又为企业有更好发展有更好的联动。昌平离海淀比较近,有很多原始创新资源在这里,有国家实验室和高校院所孵化的项目,我们也在思考怎么进行深度孵化和合作,例如与专业子基金合作共同开展投资,有很多跟子基金在第一轮初创期联合投资的项目,特别像国家实验室迸发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项目,点和面都需要,我们既需要做大朋友圈,也需要把专业能力精准定位投资到比较好的项目上。

乐德芳:2023年重庆非常火,很多VC都过去了,市区和地方引导基金都非常活跃,您跟我们分享一下作为重庆引导基金来说,母基金、直投和重点项目在您的母基金里大概是怎样分布和策略。

卓仁华:母基金的主要业务是发起设立子基金,以撬动杠杆共同推进地方产业发展;因此,我们母基金的核心业务还是发起设立子基金,筛选优质GP。

母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管理人的关系,我们认为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全,共同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现在产业发展变化、行业发展变化使母基金更加多元化,母基金也逐步开始涉足S基金、直投。我觉得母基金做直投是一个补充,母基金的积累,有庞大子基金群、项目库等资源嫁接体系。因此,母基金做直投是加持。单支子基金规模是有限的,母基金从子基金管理人项目库中筛选项目,母基金对于项目可以做直投加持来共同投资,协同其他子基金接续投资,这样能更好带动地方项目发展,这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重庆产业引导基金从2014年到2022年,一直聚焦子基金设立业务,从2023年以来,开始和区县设立二级母基金。二级母基金的配置一般是子基金和直投,直投比例不超过20—30%。从重庆引导基金形态来看,除了引导基金直接出资以外,还能联合在管的各个区县共同出资的二级母基金一起支持子基金。目前,市场化基金管理人能感受到募资环境整体是很难的,尤其是社会资本的募集。重庆目前市区两级可以出50%,甚至个别区县最大出资70%甚至90%,这对于基金的募资是很大的帮助。区县看重项目层面的招引,更看重基金管理人产业资源、项目筛选能力、资源嫁接能力。目前,对于优质的项目,或者重大产业项目,市级、区级母基金可以共同加持,对项目支持力度更大。

乐德芳:海通去年成立两支母基金蛮难的,一个在安徽,一个在上海,您分享一下母基金部分和直投部分大概有什么样的策略变化?

田鹰:两支母基金策略上和要求上有挺大的不同,安徽省这支母基金是安徽省国资委“6+1”体系的母基金,会要求原则上注册地放在安徽省内,出资比例不超过30%。另外一支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引领区产业母基金,这支母基金没有子基金注册地的限制,原则上出资只有10%左右。安徽省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囊括工业制造、先进制造相关产业的投资。浦东新区引领区产业母基金主要是服务于浦东五大产业集群,两支基金有各自的要求。安徽省这支更偏向于政府的引导基金,对于注册地的要求、对于当地“返投”的要求更多一些,上海这支市场化的程度会更高一些,除了在子基金投资部分对浦东新区“返投”以外,其他都是非常市场化的,这是目前两支母基金的情况。这两支母基金也有不同比例用做直投,这一块现在在探讨的过程中,通过子基金挖掘项目,还是由我们投资团队进行投资,现在没有完全定下来,我们会做相结合的形式,我们自己认为投资团队是非常强大的。

作为券商系的母基金管理人,我们认为可以给子基金管理人或者给子基金投资的这些项目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我们做母基金希望子基金投资项目能更多给我们提供项目源,能给券商各个业务条线提供更多业务拓展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做母基金重要的目的之一。

乐德芳:我们请中间三位分享一下,三位在介绍机构时或多或少提到了直投和投资策略,特别是2020年之后市场上把那一年定义为“S基金的元年”,所以很多市场化母基金开始把S基金作为重点策略。请三位分享一下过去1—2年受疫情影响和后疫情第一年,我们在P和S以及D策略的演变,以及比较切身的感受,先从李总开始。

李思平:前海母基金比较早践行PSD的策略。从P来说,前海母基金三分之一投了55支子基金,覆盖了国内头部白马基金和一大批专业性小而美的黑马基金。直投也是重点布局的领域,大概三分之二的资金用来做了直投,直投布局了300多个项目,直投项目主要来源于所投子基金、推荐以及联合投资的项目,目前为止300多个项目已经上市了38个项目。

S来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个事情,从前海母基金来说早期设立的时候民营资本出资比例比较高,大概占了60%左右,后来随着大环境下行,民营LP有退出的需要,这时候自己作为GP主导LP份额转让,我们推出了大量险资,这个过程中前海母基金结构发生了变化,民营逐步退出,险资逐步进来,险资到目前为止前海母基金中有13家保险公司。险资一方面要求远期收益,对当时现金流也很关注,这两面我们做的不错,连续3年获得了保险资管协会A类的评级机构。

S的机会大家都看了,特别是这两年经济下行,地方政府出于审计的需要,过往出资希望到期退出不希望延期。现在对于S有个难点就是信息不对称,不管是推顶层项目还是对于基金运作,对于外部来说不是很清晰。作为前海母基金因为自己投了很多子基金,我们要发掘S基金交易份额机会。我们今年做了两单,ERP系统对投的基金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二是形成底层资产评估方法,今年做了两单会采取专项基金的方式,请过往投过前海母的LP参与基金,这是过往的经验。

乐德芳:杨眉总也是比较早做S专项基金,请您分享一下。

杨眉:国开母基金成立伊始就践行了“P+D”的策略,从2010年成立的国开母基金一期就践行这个策略,第一支、第二支母基金子基金和直投大概在2:1,三分之二投到了子基金,三分之一投到了直投。

从国开母基金一期和二期管理资产整个盘面来看,一共投资了111个项目,其中投资了74支子基金,37个直投项目,穿透底层有1800个项目,整体上市项目超过300个,直投项目里面有超过30%的比例项目实现了上市,两支母基金整体业绩处于同期成立的PE基金前25%分位水平。

基于国开母基金一期和二期“P+D”策略的实践结果和形成的比较好的基础资产池,我们开始考虑进行S基金的投资,我们在2018年设立了S基金,核心思路还是基于已形成的基础资产池里去找最好的基金资产,和最好的交易机会,我们S基金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投资人回报倍数已经超过了2.4倍,DPI水平也达到了100%,可以说我们S基金层面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效果。

乐总聊到未来策略演进过程,在此我想重点提一下国开金融,目前国开金融管理资产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既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最大的出资人,旗下还管理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京津冀基金、中医药基金,国开科创、中阿基金等一系列产业和多双边基金,我们能够给已投的子基金所投资的优秀项目未来的接续产生很大助力,所以现在与子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合作是进一步加强了。本来国开母基金P+D策略就是合作共赢,最近几年来看,我们与子基金管理人、产业合作方之间的合作共赢态势是进一步加深的趋势,未来通过国开金融的多个管理平台对重点产业的和重点优质项目的持续支持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策略。

乐德芳:请陈总分享一下,刚才听陈总介绍纽尔利分了3支独立基金做PSD策略,这3支基金演动方向。

陈宇:首先,从我们母基金的设计,大家就能够看到PSD联动的策略,平衡母基金对比较高IRR或者MOC的追求及早期现金流的追求。所以期初,我们就把母基金100亿资金盘子,进行了配置的切分,我们配置70%投资P基金,配置15%投资S基金和15%与合作GP共同直投项目的配置策略。S基金相对来说资金流会可控,我们把它作为基金前段现金流整体的补充;中段现金流更多用共同投资来补充;P基金更多贡献中段和末段的现金流。通过整体设计,希望把母产品打造成为兼顾早期流动性、IRR水平和回报倍数,能满足LP需求和市场趋势的产品。

虽然这几年市场的变化比较快,但因为我们团队开始做想的比较清楚,所以整体沿着既定策略和打法践行实践。前期,P基金会配过往业绩出色、稳定且合作密切白马GP,作为压舱石;现阶段,更多配置垂直行业有竞争力的黑马GP进行合作。也正好契合现在随着经济形势分化,整体比较低情况下,通过行业配置选择,博取更多的行业来提升回报的机会。

另外,虽然PSD是3支独立产品,但因为我们母基金和S是一个团队,能够比较高的发挥组织效率。比如,在行业研究和GP覆盖过程中,我们可以和GP选择P、S和D的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开启合作,解决GP和他们LP的痛点。

母基金未来会有何种演变

乐德芳:我刚才问这个问题回想了2014、2015年双创很火的时候,市场化母基金崛起比较多,包括政府引导基金。走到2024年有10年的时间,在10年里可以看到母基金市场原来有非常多市场化母基金,到今天有一些没有做新的投资,更重要的主角是以政府引导基金甚至于国资母基金为主。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母基金管理人和团队技术性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原来以P为主,主要是考量管理人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基金业绩,到后面慢慢做D,要深入到项目直投上面去,甚至有的往前投早期项目。到2018、2019年S变成很多母基金去配置的方向,对于母基金操作团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母基金过去演进方向性的东西。

相对于母基金而言,有很多股权一级市场子基金也面临这个问题,原来他们只是募资和投资,现在还要做DPI,要协调原来老LP的对冲等等。我们在座母基金管理人他们走到一定阶段又是买方、又是卖方、又是直投方,边界感相对跨界一些。

请各位分享一下,今年所在机构会有探索式、创新式母基金投资方向或者是计划吗?

李思平: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策略和动作是根据LP要求发生变化的。2015、2016年市场比较好,大家并没有那么多“返投”、主业配合投资,仅仅是收益率角度体现需求。随着后来整个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有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成为VC/PE市场主要出资人,甚至占到百分之七八十比例的情况下,不管是母基金还是直投基金,现在主要工作变成给地方政府服务,都要去做招商引资。

我们公司自己在2023年下半年成立了招商引资部门,我们专门招了三四个人干这个活,就是配合地方政府。一个基金不同LP有不同的诉求,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门四五个人干这个活,就是服务于地方政府。我们希望未来经济环境越来越好,民营经济越来越发达,这样才能活跃一二级市场,资金才能多元化一些。不管是母基金还是直投基金,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不至于动作会出现变形。

乐德芳:卓总,母基金、子基金都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做服务性的工作,也有非常多媒体做了报道,每个VC里都有招商引资部门,对这个问题您比较有发言权您分享一下。

卓仁华:我们作为政府引导基金,2014年成立至今刚好十年,我们也正好赶上了母基金快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行业还是有很多变化。

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刚成立时,对返投要求比例很高,要求达基金规模的80%,后面也逐渐放开,修改办法,现在是1.5倍“返投”,“返投”界定也越加宽泛。从母基金行业看,发展到2017年的时候,整个行业“返投”要求倍数还是蛮高的,平均是2倍多,现在平均不到1.5倍,有的母基金已经降到了1倍、1.2倍,现在行业平均大概1.3倍左右。

各地母基金为了“基金招引”,现在都比较内卷,好些地方都成立了号称几千亿的母基金,各地“返投”倍数也在降低。GP在忙着完成政府引导基金返投诉求,做招引同时,作为母基金的我们,内部管理职能也有变化调整。我们专门成立内部的协同发展部,也是希望能更好服务GP,共同配合基金管理人完成好“返投”。我们有一支子基金,我们只认缴了几个亿,但返投本地投资额已经上百亿。整体来看,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我们认为,GP做“招商”不是纯粹为了满足政府的返投诉求而“返投”,应该是政府引导基金和GP双向奔赴过程。双方合作,首先要共同认可,GP认可当地产业基础,认可“返投”的政策,母基金管理人也认可GP的投资能力和资源嫁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共同促进“返投”的完成。政府对引导基金有“返投”的硬考核,我们自然也会传递到合作的子基金层面,但基于双方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建立后,大家都应该按照合伙协议来运行和管理。我们也希望能尽力协同GP做好返投,也将尽力支持服务GP做好返投。

乐德芳:杨眉总那边是不是没有这种烦恼,资金额也比较大。

杨眉:我们和地方政府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因为国开母基金的投资人也有比较多的地方投资平台,投资人组成也比较多样,既包括地方国有投资平台、地方产业平台,也包括银行系资金、保险系资金,这其中就有好几个不同地区的地方国资平台。总体来看地方国资平台对我们招商引资压力小一些,对业绩的要求高一些,这也是一个好事,就也减轻了我们所投资的子基金的传导压力。

反过来投资人对我们的压力,就比较聚焦,就希望有比较好的业绩回报和流动性。所以在投资和投后管理过程中,我们比较强调对于项目投后的赋能,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成长。

首先,除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投后赋能方面外,我们还比较注重已投资的项目与总部的联动,目前子基金投资的项目以及我们直投的项目与总部协同联动做的就很好。一些质地很好的项目因为产业周期和资本周期的原因,上市受到一定影响,在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时候我们推荐给制造业资金、京津冀资金和国开其他平台进行助力,这些企业可能从市场第三位置能够实现超越,实现前一两名的位置,甚至把后面竞争对手甩开,这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整个投后管理过程中我们一直加强项目的上市和退出管理。我们在2023年全年,整个母基金盘面还实现了不少项目的退出,也给投资人带来很好的回报。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母基金成为了子基金与投资人、优秀产业方之间重要的连接点。现在很多投资人对我们的诉求是,你们投资组合中哪些比较好的基金和项目,你们如果推荐背书的话,特别欢迎去当地设立子基金和业务部门,他们给予比较大的支持。在我们组合里已经有不少子基金,我们推荐给了我们的地方国有投资人,并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落地合作,那这样的连接点和放大器作用也就发挥了出来,虽然没有硬性的压力,但功课还是完成的比较好。

乐德芳:陈总您作为相对比较市场化三支策略基金,从今年开年到未来一两年,无论是母基金、S基金还是直投基金它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都是“募、投、管、退”的过程中,未来一两年会有其他新打法方向性的东西吗?

陈宇:先回应您之前的问题,我们有50%资金来自于苏州地方资金。苏州是制造业的高地,生物医药器械、能源、半导体板块都是苏州优势的产业。我们本身是PSD的打法,直投可以主动性引导项目,投苏州本身就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我们通过善意引导GP,加上地方天然优势,再加上苏州高新区,从地方领导到投资平台都非常专业、非常务实,他们对产业理解也非常深刻的。而且地方有配套土地和资金,好企业落过去会给予好的配套政策,对企业吸引力大。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非常愉快,希望把被动事情变成主动的事情。我们过去通过大项目的引入,解决了大几十亿的招引工作。我们合作GP也会天然有一定比例落在苏州。能够比较好的兼顾基金投资回报追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另外,我们一直觉得,只有把地方经济和经济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带动起来,一级市场的回报才会好,本身是水融的关系。

具体主持人问到新的变化,更多是在A股上市周期会变长,流动性变差的情况下,产品是否要补一些偏流动性的资产,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以及,因为整体周期必然会拉长,从另外一块资产配置来看,要不要配更长周期、更高回报的资产,这也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如何通过组合方式更好的兼顾,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变化。因为市场永远在变化,机构只能是顺应市场。

田鹰:市场这几年数据来看,国资在资金出资比例超过七成,而且有份额增大的趋势,普通基金是这样更何况是母基金,母基金国有出资占比会更高一些。在募资非常难情况下,我们两支母基金募起来非常不容易,市场化母基金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做母基金之前,管理直投基金接近60支,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有地方政府的出资,基金有“返投”的要求,我一直跟他们说,我们是政府的招商部门,去年我们新成立了基金管理部,更多是帮助基金完成“返投”任务,也帮助政府做更多招商引资的工作,这些事情我们一直在做,做母基金后会传导给子基金。

这个市场大家都知道很难,去年三四月份我们没有做过宣传,海通从中标母基金开始,陆陆续续很多子基金找到我们,我们见过GP有一百三四十家,见的过程中会提出对子基金的诉求和母基金的一些要求。对于安徽、浦东的“返投”,很多子基金我们没有给出任何承诺情况下,甚至没有开始做子基金申报时,就非常积极跟我们对接项目招引,包括提出对于海通业务协同,对于同其他LP产业协同等等,都已经非常积极开始做了。第一反应出市场募资不容易,大家都要非常积极做这些动作。第二个GP们已经养成习惯了,这个市场很难找到完全没有条件、纯市场化、纯图财务回报的资金,大家都在慢慢去适应这个市场和环境,做的越来越多,除了找到好的项目,做出好的投资以外,更多去满足母基金或者其他LP出资的需求。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了两支母基金备案,现在在做两支母基金首批子基金投资工作,最近已经完成了大概20家左右GP和子基金尽调,现在陆陆续续进入到投决的阶段,也在过投资LPA了。

母基金本身是存续期比较长的基金,为了给子基金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第一,计划在成立之初加快投资进度,尽早把投资基金决策尽早做完,给子基金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第二,我们在看进入二关、终关的基金;首关也是其他资金基本募集完成的子基金,我们希望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希望尽快产生DPI,让资金流转加速,提高投资人的回报,这是我们的宗旨。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本身是市场化的运作机构,在满足出资人种种要求情况下,我们更多希望给母基金带来更好的回报。

乐德芳:谢总,接下来您分享一下。

谢思瑾:我们经过资本市场的变化,还是会坚持投早和投中后期的结合策略和打法。昌平有很多原始创新的项目,需要不断孵化,同时也有很多中后期的项目经过这几年发展不断壮大并走向资本市场,在子基金和直投基金方面,我们对于这两方面都做了相应的配置,当然这样的投资策略也对我们对母基金的投资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管理人,除了投资以外,我们在退出、投后赋能方面也做了精细化的管理,我们对40多个子基金目前的退出情况、回报情况、以及实现效益情况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的分析,也跟子基金一块做好未来退出和DPI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去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募资方面,现在不但直投基金要募资,依托政府背景设立的母基金也要募资,难度还是不小的,我们去年尝试成功了,所以今年还会继续在这方面继续发力,这是对于整个基金管理团队更高的要求。

第三是对于产业理解更加投入,因为昌发展除了做投资,也在做空间运营和产业服务,我们有招商团队,也有产业服务团队,就是依托于两个子业务板块,来给投资进行更好的赋能。

大家普遍认为“返投”难,我们一直在帮助子基金或者跟子基金一块做好对落地项目的“返投”。昌发展公司也是昌平区高精尖产业专班、供地专班、基金专班的成员单位,实时了解政府动态和需求,再去跟市场化基金更好的协同,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们在2022年开始参与了大招商引资的项目,参与了紫光集团战略重组,把紫光新华三北方业务落到昌平来,实现了基金招大商、“基金+基地”联动。

除了基金和基地以外,在产业基础设施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我们跟康桥资本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四期共建了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园区——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为重点产业落位和落地储备更好的空间。如果未来有更多子基金跟我们合作“返投”,我们也会尽力把政府资源、昌发展自身产业属性和投资相结合,已形成很好的联动,去实现招商落地和“返投”。

乐德芳:谢谢各位嘉宾!我听下来有一个感触,无论是政府平台引导基金还是市场化母基金,到最后在服务LP层面以及服务当地产业层面,服务和赋能这几个字更加重一些。

在过去2023年股权一级市场大家都不容易,无论是投资、募资,包括LP对于DPI的要求等等。我前段时间跟几位朋友沟通,他们也在说我们做政府引导基金要防止大项目被隔壁省挖走,我们还要跟隔壁省招商引资部门来PK条款,我们还要跟流程里为了加快而做握拳。一级市场参与者都非常不容易,我们希望在2024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经济,以及对股权一级市场各类参与者都有比较好的政策引导或者市场反馈。

谢谢投资家网的邀请,向股权一级市场所有参与者们说一声新年快乐,谢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