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应叫停中国同辐回A股计划 原子高科+海德威IPO才是最佳方案
腾讯自选股 2021-02-19 02:14
去App听语音播报打开APP
原标题:中核集团应叫停中国同辐回A股计划 原子高科+海德威IPO才是最佳方案 来源:新三板报
新三板报-2021年2月19日-北京消息,新三板报收到来自会员及新三板投资者的针对原子高科母公司中国同辐回归A股问题的反馈信息,斗胆代表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给中核集团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国集团叫停中国同辐回归A股科创板,改为推进原子高科及海德威IPO登陆科创板。该信已经发送给中核集团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子邮箱。以下是信件的全文 :
尊敬的中核集团
您好!
我们是一家来自新三板市场的混业媒体机构,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主要是我们的读者和粉丝全部为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且大部分持有贵集团孙公司原子高科的股份,涉及原子高科1236位中小股东的权益。
得知贵集团启动中国同辐(01763.HK)建议发行A股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相关工作。受其影响,原子高科新三板市场股价跳空低开,并持续探底,使得新三板投资者利益受损。
在我们观察和分析贵集团资本运作计划之后,认为贵集团的运作计划可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方案。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估值下降,甚至还会带来国有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这样的方案还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
我仅代表新三板报读者、粉丝恳请您考虑:终止中国同辐回归A股计划,同时启动原子高科精选层IPO或转板到A股科创板计划,择时启动中国同福另一家子公司海得威的IPO计划。以贵集团两家孙公司A股上市换中国同辐回归A股上市计划。实现“1 1>2”,力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维护中核集团的利益。
以下是我们陈述的理由:
一、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从“越大越好”向“越精越好”转变。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的当前任务是提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在中国证监局召开的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上,易会满主席强调,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金融风险。
据中核集团公开信息显示,处于50%以上控股状态的子公司中,中国核电(601985)、中国核建(601611)均为A股上市公司,另外,中核科技(000777)、中国广核(003816)等参股公司也为A股上市公司,只有中核国际、中国核能科技、中国同辐为香港上市公司。从中核集团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讲,应该保持现有资本市场布局不变。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中国同辐的A股发行计划究竟是H A的两地上市,还是全部回归A股市场。只是从融资渠道和资本管理的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看,既然中国同辐当初选择了香港市场,就应该成为中核集团分散系统性资本管理风险的组成部分。
其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由新三板市场开始。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开始倾向中小企业。尤其是科创板成立之后,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注册制的出现也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核集团实际控制人国资委也是多次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几乎涉及近年来的每一项文件,在此一一列举。
对比以往央企、国企上市的核准制时代,未来上市将是科技创新领衔的注册制时代。从形式上看,不再是比拼上市的体量,而比拼科技的含量。中核集团在此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上市融资的关键也由以前的“越大越好”向“越精越好”转变。
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下,启动中国同辐的A股上市计划,就不如启动共子公司原子高科和海得威独立上市计划更好。
最后,中国同辐与其旗下原子高科和海得威相比,原子高科和海得威更专业,更符合当前“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与其母公司融资投资子公司,倒不如让子公司直接融资。以1家母公司换2家子公司上市,岂不是更划算。
二、即便中国同辐转回A股,其仍会面临估值烦恼
根据中国同辐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共有9家全资子公司、9家控股公司、1家分公司、50家三级子公司。而其在香港市场的最新估值为35.21倍,总市值97.88亿港元。(截止17日)
该估值是在发行A股股份消息公布之后,二级市场给出的博弈价格。对比消息发布之前的二级市场走势,可以看出,市场对其A股上市并没有给出太多的估值溢价。这主要是因为其估值模型造成的:
上述数据显示,中国同辐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23.19%,同样增幅的中国核建,其PE仅为13.96倍,大幅低于中国同辐的35.32倍。中国同辐3年营收增长率66.08%,低于中国广核的84.32%,但是中国广核的A股估值仅为14.26倍。
从中核集团A股市场估值水平来看,位于香港市场的中国同辐的估值是高于集团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因此,即便回归A股科创板,也只是填补了科创板没有涉核产品的空白,中核集团有了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而已。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上市公司不断增加,A股的估值正在向港股靠拢。中国同辐即便回到A股市场,其估值水平也会向港股靠拢。
我再算一笔账,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国同辐子公司原子高科在新三板市场最高估值为在34.03倍。众所周知,新三板较A股市场的折价在5到8折之间,如果原子高科转板到A股科创板,其市场估值最低也在40倍以上,远高于中国同辐港股估值。
如果按券商研究报告中转板A股市值增长3.5倍计算,那么原子高科的转板后市值最高将达到300亿元,是当前中国同辐的3倍。
而这也仅是中国同辐的一家子公司,如果其另一家子公司海得威也分拆上市,其估值水平更远高于原子高科。那时,中国同辐的价值将是这两家子公司市值股权占比之和,其利益远大于中国同辐回归A股上市。
为什么我们预测资本市场会出现估值倒挂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中国同辐本身是生产的是核素药物(中核高通的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氯化锶[89Sr]注射液,北方所的免疫测试盒等)、放射源收入、辐照、独立实验室等产品的公司。
因此,估值模式会分拆出原子高科和海德威的影响因素,市场会将股权控制原子高科和海德威的收益水平对标A股市场股权投资公司,因此,降低了中国同辐综合估值高度。(注:目前的股权公司的估值水平在10倍附近)。
如果中国同辐回归后,其估值水平真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发展,是不是涉及到国有资本贬值或低估的风险呢?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呢?
三、成为资本市场“坏”的榜样
中核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中国同辐、原子高科的实际控制人也均为国资委。
新三板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高科在此挂牌融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现在的原子高科已经不符合新三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定位,成为一家成熟型的中小大型企业,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应该升入A股市场。
中小股东还收藏着原子高科原董事长舒卫国在2006年新三板挂牌时的讲话,他多次讲到原子高科未来目标是主板市场,在新三板市场上的一切资本行为均是为登陆主板市场做的准备。因此,投资者才给于原子高科较高的估值溢价,原子高科也才能以更低的成本融资发展。
如今投资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支持了原子高科的发展,轮到原子高科兑现承诺的时候时,却选择了让其母公司中国同辐转回A股。
按照《分拆上市管理办法》的要求,原子高科只能留在新三板市场上了。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看,这是不是欺骗了中小投资者呢?
同时还给多层次资本市场造成影响是有:
1、新三板市场究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还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呢?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还要不要投资者像原子高科这类的中小企业?
2、原子高科通过在新三板市场融资发展,成就了中国同辐业绩增长。而中国同辐转板A股的行为,是不是变相掠夺了本该属于新三板投资者的收益呢?
3、中核集团作为国资委100%控股的国有企业,不能通盘考虑中小股东的权利,仅为大股东思维进行资本运作调度,在新三板市场形成了一个“坏”的表率。是不是给国资委抹黑,与资本市场当前的风格不符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