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近日宣布,全资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与Invest Kedah在惠州签署谅解备忘录。

根据协议,双方拟设立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储能公司,并新购二期地块,开启储能工厂建设。

01 六度布局东南亚市场

据了解,马来西亚储能项目是亿纬锂能在东南亚市场的第六次布局。

2021年,亿纬亚洲与永瑞控股、Glaucou、华友国际钴业和LINDO签署合资协议,上述各方将在印尼建设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

此后,随着东南亚市场能源转型的提速,亿纬锂能在东南亚的布局便不再仅局限于原材料领域。

2023年7月,亿纬锂能与泰国EA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建设至少6GWh/年产能的电池生产基地。

2023年8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国际化圆柱电池产业园”项目动工。投资不超过4.22亿美元,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21700圆柱电池。

2023年11月,亿纬锂能与Electrum、深国威科创共同签约,三方将围绕电动摩托车电池系统及换电运营领域,积极布局东南亚区域。

2023年12月,亿纬锂能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亿纬锂能的全球化布局迈进新阶段。

不过,随着新能源装机的扩大,储能市场也迎来爆发,各路资本和企业携技术和资金纷纷涌入,产能加速释放,问题也随之而来。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表示:“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如其所言,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储能行业在产能急剧扩张后便陷入了产能过剩隐忧。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价格战” 正式掀起。

摩根士丹利认为, “价格战” 或将加速电池厂商进入产能整合与优胜劣汰的阶段。

02 头部企业逆势扩产

卷产能、卷技术、卷交期、卷服务……

然而,即便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的产能扩张也并未停止。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企业扩张新产能往往是遵循投资惯性,而这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

另一方面,储能产业仍是“长坡厚雪”赛道,实现规模化、高附加值的布局有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拿到下一个周期的“入场券”。

业内认为,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储能行业对于低价的追求也会逐渐转向对全生命周期考量。

同时,受双碳战略及区域能源结构影响,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的表前储能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避开国内市场的红海竞争,争夺海外储能蛋糕成为企业考虑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除上述签约的马来西亚储能工厂外,亿纬锂能不久前还与与土耳其Aksa签署谅解备忘录。

亿纬动力与Aksa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旨在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当地)作为工程总包方实施执行储能系统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包括亿纬锂能在内的电池企业斩获海外储能订单超过150GWh。

同时,综合市场需求、电价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海外业务为带来的利润往往高于国内业务,有助于企业实现产品和营收良性循环,并实现国内市场的突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