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家机构齐调研晶科能源

调研内容如下:

1.公司三季度出货和盈利情况预计如何?

三季度组件价格回落有利于刺激下游市场需求的有效释放,公 司全年订单饱满,有信心完成三季度 19-21GW 以及全年 70- 75GW 出货目标。综合三季度行业整体组件签单价格走低和上 游硅料价格反弹等因素,行业整体一体化利润承压。公司层面 三季度 N 型占比环比稳中有升,叠加海外市场发货好转等因素, 整体盈利有望维持稳定。  

2.公司如何看待BC技术路线?未来的市场空间如何?

公司认为 BC 是平台化产品,工艺步骤比较复杂,且当前在银 浆、硅片薄片化等方面降本仍面临较大挑战。应用方面,BC 背 面遮挡过多以及双面率低,更适合做单面产品,综合发电收益 和 TOPCon 相比仍有差距,可作为市场技术路线分支进行布局。  

3.公司为何坚定看好TOPCon是主流的商业路线?

作为行业 N 型 TOPCon 路线的引领者,公司认为 TOPCon 作为 主流技术路线拥有“转换效率上限高、低成本产业化、设备配套 更优”三方面优势,因此在未来三到五年依然是主流路线。  

4.头部组件厂扩产TOPCon后,公司如何维持领先优势?

2022 年公司率先实现 TOPCon 大规模量产,在 2023 上半年成 为行业首家实现单季度 10GW 出货规模的企业。从目前市场招 投标进程和体量来看,TOPCon 市占率提升较快,但产能投产 和有效产能达产仍需要大量技术累积和爬坡周期。得益于前期 成功建设经验,公司产能爬坡速度较快、先进产能占比较高、 一体化各环节配合度高,半年左右的领先优势将保持甚至进一 步扩大。  

5.未来TOPCon提效降本空间如何?当前扩产是否会影响后续新技术应用?

现在主流为单面 TOPCon 产品,效率逼近 26%。公司计划于明 年推出双面 TOPCon,预期量产效率可到 26.5%,并希望在随后 的 24 至 25 年逐步达到 27%至 27.5%的量产效率。降本方面, 未来将与设备企业通力协作,进一步简化产线流程,同时发挥 在供应链以及一体化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度优势。此外,公司在 设计第一代产品的时候,已经给未来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留下 了充足的规划空间,现有产能将对未来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 用。  

6.山西一体化大基地与其他N型产能区别?

山西基地融合了公司最为优异的软硬件设施,创新和研发资源, 旨在实现更进一步的一体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另外,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整合,加速技术创新,在成 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是公司重大的战略举 措。

调研内容如下:

1.公司三季度出货和盈利情况预计如何?

三季度组件价格回落有利于刺激下游市场需求的有效释放,公 司全年订单饱满,有信心完成三季度 19-21GW 以及全年 70- 75GW 出货目标。综合三季度行业整体组件签单价格走低和上 游硅料价格反弹等因素,行业整体一体化利润承压。公司层面 三季度 N 型占比环比稳中有升,叠加海外市场发货好转等因素, 整体盈利有望维持稳定。  

2.公司如何看待BC技术路线?未来的市场空间如何?

公司认为 BC 是平台化产品,工艺步骤比较复杂,且当前在银 浆、硅片薄片化等方面降本仍面临较大挑战。应用方面,BC 背 面遮挡过多以及双面率低,更适合做单面产品,综合发电收益 和 TOPCon 相比仍有差距,可作为市场技术路线分支进行布局。  

3.公司为何坚定看好TOPCon是主流的商业路线?

作为行业 N 型 TOPCon 路线的引领者,公司认为 TOPCon 作为 主流技术路线拥有“转换效率上限高、低成本产业化、设备配套 更优”三方面优势,因此在未来三到五年依然是主流路线。  

4.头部组件厂扩产TOPCon后,公司如何维持领先优势?

2022 年公司率先实现 TOPCon 大规模量产,在 2023 上半年成 为行业首家实现单季度 10GW 出货规模的企业。从目前市场招 投标进程和体量来看,TOPCon 市占率提升较快,但产能投产 和有效产能达产仍需要大量技术累积和爬坡周期。得益于前期 成功建设经验,公司产能爬坡速度较快、先进产能占比较高、 一体化各环节配合度高,半年左右的领先优势将保持甚至进一 步扩大。  

5.未来TOPCon提效降本空间如何?当前扩产是否会影响后续新技术应用?

现在主流为单面 TOPCon 产品,效率逼近 26%。公司计划于明 年推出双面 TOPCon,预期量产效率可到 26.5%,并希望在随后 的 24 至 25 年逐步达到 27%至 27.5%的量产效率。降本方面, 未来将与设备企业通力协作,进一步简化产线流程,同时发挥 在供应链以及一体化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度优势。此外,公司在 设计第一代产品的时候,已经给未来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留下 了充足的规划空间,现有产能将对未来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 用。  

6.山西一体化大基地与其他N型产能区别?

山西基地融合了公司最为优异的软硬件设施,创新和研发资源, 旨在实现更进一步的一体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另外,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整合,加速技术创新,在成 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是公司重大的战略举 措。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