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近期以来,楼市风向大变。“一视同仁”成为房地产金融的最强音。

比如碧桂园、融创、金科等一大批纯民营或混合制房企,纷纷主动披露了各自旗下大量房地产项目入围信贷支持项目“白名单”。

楼市自2021年下半年起急转直下,”深调“持续至今,已过去了2年半,但似乎并未见底,”超调“迹象越来越明显。

与外界预期反差强烈的是,2024年1月,百强房企总销售额同比下滑超3成以上,比如万科1月销售额193亿元,同比下滑30.58%,较2022年同期下滑42.39%,同比2021年同期下滑72.51。

再看去年销售额夺冠的保利发展,今年1月同比跌幅34.45%。

来源:数据价投

也可以说,主流房企今年1月销售额全线下挫,让去年国庆节后一二线城市密集松绑限购等罕见宽松的救市政策,情何以堪?

救经济,必先救地产。虽然很多人很厌烦这一逻辑,但现实就是如此,房地产既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蓄水池,也是牵涉产业链甚广的支柱产业。救他,方能拉动经济,稳住经济不下滑,进而才是再考虑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近期以来,在以城市为中心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下,各地积极报送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据监管层披露,截至今年1月底,首批“白名单”已推送给银行,共涉及3218个,84%为民企和混合制房企项目,已向83个放贷178.6亿元。

“一视同仁”喊了这么久,非地产央国企也早已“望眼欲穿”,如今总算有点盼头了。但实际上,不少民营房企早已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

2月5日,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00%股权已被挂牌交易所公开出售之中,卖价800万元,转让方“上海朗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背后,就是曾跻身千亿民营房企及绿色科技地产先行者的朗诗集团。

据英才招聘显示,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内称“朗诗设计院公司”,隶属于H股的朗诗绿色管理,设计院公司作为朗诗地产核心技术环节,完成了科研与设计的融合,实现了绿建技术从实验到实践的关键性过渡,拥有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涵盖住宅、养老、公建等多种类型,完成绿色设计作品三十余项,其中三星项目十三项,遍及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一线城市。此外,设计院整合集团优势,可以为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开发主体提供一站式绿建技术服务,朗诗设计院,已成为国内具备相当实力的设计机构。”

当然,从房地产行业趋势看,绿色科技建筑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受困于朗诗集团持续债务危机,如此高端的绿建设计院公司也被逼到要卖掉的地步。

2023年,朗诗设计院公司营收1922.6万元,比2022年2020.8万元略有下滑,净利7万元,比上年略增了7000元钱,截至2023年底总资产4774.5万元,净资产283.9万元。

按资产评估报告书,去年9月,朗诗设计委托(泰和泰)南京律所向江阴苏泰房地产公司发送律师函,涉及应收设计费14.85万元;11月8日向璞业达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发送律师函,涉及应收设计费17.75万元;因设计合同纠纷拟向沙雅县百蕊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律师函,涉及应收设计费124.33万元。

据悉,江阴苏泰房地产公司的主要股东为“A股已出险房企”的中南建设,沙雅县百蕊房地产开发公司隶属于安徽老牌民营房企的百蕊集团。

因卷入大量房企的频繁爆雷,去年以来,大量建筑设计院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即便是各地国企背景的建筑设计院也未能幸免。

这背后,都是房企出险造成的。像朗诗这种特色房企,本身的竞争优势就是自己拥有绿建科技研发及设计能力,但如今行业下行,也沦落到“混不走”了。

2月5日,朗诗绿色管理有公告拟出售最多480万股Landsea Homes股份,每股9.35美元,占其已发行股份约13.17%,最多可变现4488万美元。待出售后,Landsea Homes不再为朗诗绿色管理的附属公司。

奇怪的是,朗诗绿色管理2月1日曾公告,纽约时间1月8日,朗诗绿色管理非全资附属公司Landsea Homes以1.85亿美元有条件购买美国德州一开发商100%股权,加强其在美国经济型优质住宅市场份额。

据朗诗绿色管理披露,2023年该集团旗下权益项目及代建服务项目合计销售额逾184亿元,较去年同期222.96亿元下滑17.4%。

去年中期末时,朗诗绿色管理扣预后的资产负债率85.8%,虽较上年末86.4%有下降,但依然远高于70%红线,也曾陷入3627万美元优先票据在到期日未偿还泥沼。

不过,朗诗绿色管理未像其他房企陷入境外债公开违约漩涡。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悦读《朗诗1.7亿美元债寻展期,汇率博弈加剧房企“雪上加霜”》一文。

如今,非央国企地产项目终于迎来“融资春天”,虽对非央国企房企集团层面影响并不直接,但更多重量级项目获得补血,必然会减轻集团财务压力,若销售策略得当,会带来销售流动性的恢复机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