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L4级自动驾驶),到底还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Cruise、Waymo、Motional三家北美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给出自己的答案。

本周,Waymo宣布,召回所有自动驾驶车队,进行软件更新。此次,召回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自动驾驶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持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就在几天前,美国民众在旧金山纵火焚烧了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去年12月,两辆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几分钟内撞上了同一辆牵引卡车。

2023年,对于自动驾驶(尤其是以Robotaxi为代表的载人服务)行业来说,经历了最为艰难的一年。

在美国,Waymo在去年初开启裁员,并宣布暂停卡车自动驾驶研发。“真正商业化的路还很长,但目前的小范围运营还没有带来太多的实质性收入。”

Cruise(通用汽车旗下公司),则因为去年的一场交通事故被叫停载人运营测试。随后,该公司被曝出高管离职、大面积裁员等一系列事件。

按照公开数据,Cruise在2023年的运营亏损高达34.8亿美元,“公司将把年度开支减少约10亿美元,以减缓资金损耗,并在2024年继续收窄业务。”

去年二季度,美国加州监管机构首次允许Cruise和Waymo在旧金山提供全天候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被行业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随后Cruise发生的意外事故,又给行业浇了一盆冷水。

信心不足,也导致行业变数增加。

就在本月初,安波福宣布,将停止对自动驾驶合资公司(与现代汽车几年前成立)Motional的投资。原因是Robotaxi商用化被推迟,亏损也变得难以承受。

安波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Kevin Clark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除了暂停继续投资,我们也在考虑大幅减持我们的股权。”

Motional由安波福与现代汽车在2020年3月共同创立,各自投资20亿美元,其中,安波福持有50%股权。公开数据显示,Motional在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5.6亿美元,并要求两家股东提出增资要求。

该公司最初计划在去年年底推出Robotaxi付费服务,但后来被推迟,也没有对外给出任何解释。安波福公司负责人表示,仅在2023年,公司就因Motional的进展低于预期而导致3.4亿美元的市值损失。

“从可持续的商业化变现角度来看,与硬件相关的技术交付成本确实具有挑战性。”在安波福公司看来,换句话说,不管是早期的巨额研发投入还是后续产生收入的时间,大家都等不起。

此外,美国的另一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Aurora Innovation,也在今年1月宣布裁员,比例约3%。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有约1800名员工。

Aurora于2017年由来自特斯拉、优步和Waymo的核心团队技术负责人创立,2021年7月在美股借壳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35亿美元。不过,股价在过去两年时间不断下滑,最新市值已经跌去近7成。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自动驾驶公开上路的政策制定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尽管公众对自动驾驶上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仍有人担心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安全风险。

目前,L4级自动驾驶正在寻求稳定的现金流,并纷纷降维抢夺乘用车前装量产市场,包括L2++和L3级自动驾驶。

“现阶段,自动驾驶已经从原来的简单封闭场景走向了更加复杂开放的场景,这背后涉及到在降本增效背景下的感知升级。比如,漏检,全类型目标、全场景的理解等等。”元橡科技CTO任杰表示。

就在12月18日,奔驰也率先宣布,在北京市获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为未来在中国落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迈出关键一步。随后,宝马也拿到中国市场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事实上,近两年,全球不少L4级自动驾驶公司都在转而寻求在乘用车前装量产市场实现商业闭环,并为公司的持续运营获取现金流。

去年1月,小马智行正式宣布开启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产品线——发布智驾软件品牌“小马识途”、域控制器“方载”以及数据闭环工具链“苍穹”等,并已成立独立事业部(Personally Owned Vehicles)运营该业务。

按照该公司介绍,在独立事业部的运营下,小马智行将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目前该业务板块三条产品线均取得定点,并已开始量产交付。

在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看来,自动驾驶是门槛极高且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件事,行业在短期内还处于技术能力不断积累、商业模式不断打磨的阶段。

按照计划,未来几年小马智行商业化规划将围绕智能驾驶技术前装量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运营以及智慧物流生态三大维度发力。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这是当下最合理有效的生存路径。

一方面,高阶自动驾驶的相关法规及标准不断出台,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曾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将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将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加快制定十多项重点急需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支持L3级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另一方面,各大车企也在加快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小鹏、理想、阿维塔、智己、华为问界等多个品牌车型正在布局从高速NOA到城区NOA的升级。

与此同时,整个市场的竞争,将更加偏向于规模竞争。背后就是功能标配、数据规模和训练效率。一些供应商已经可以在不增加激光雷达的前提下,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OTA的整套NOA方案成本做到数千元的级别。

在中国市场,理想汽车也是坚定这条路线的代表企业。“做好自动驾驶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数据闭环的有效运营,”这也是理想汽车选择全系车型标配智能驾驶功能的重要原因。

比如,按照此前给出的公开数据,样本类型方面,理想汽车已收集15万个AEB场景,超300个道路施工场景。从不同的场景库中已收集3.3亿帧原始数据,其中锥形桶308万帧、施工标识255万帧、异形车辆144万帧。

显然,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寻找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商业化落地,已经迫在眉睫。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公司从过去是车企的「座上宾」(与车企联合打造示范车队),到如今「躬身」进入智能驾驶前装量产供应链,以供应商角色争抢前装项目,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自我救赎。

图文源自互联网,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